陈仪相关论文
与毛泽东同乡、曾在中共历史上担任高层领导的任弼时,一生经历变幻曲折,充满传奇色彩。任弼时是中共党内卓有贡献而又有个性的领袖人......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16个月后,全岛爆发了轰轰烈烈“二·二八”事件。如此短的时间内,何以发生如此大的事件?本文拟从台湾光复后岛内民众心态的......
陈仪,字公侠、公洽,号退素,1883年5月3日生于浙江绍兴。早年两度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辛亥革命后历任浙江都督......
1926年8月24日,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家乡南通逝世。在张家收到的众多挽联中,有一幅出自民国时期军政要员陈仪(时任五省联军徐州总司令)的......
台湾光复初期,陈仪受国民政府之命全面负责台湾接收事宜。与此同时,罗宗洛衔国民政府教育部之命前往台湾接收台北帝国大学。这种“多......
陈仪从在重庆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工作开始,一直到担任台湾省行政长官期间,都十分重视台湾光复后的文化重建。他提倡“心理建设”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发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诏书”。中国台湾的受降典礼于10月25日举行。中国受降代表、台湾省行政长官......
抗战中期,陈嘉庚借华侨慰问团回国访问的机会,深入考察多个省份,其中走访福建各地五十余天,与当时的福建省主席陈仪不断产生交集。......
光复初期,台湾省署(府)在岛内施行了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陈仪时期,由台湾省贸易局垄断经营所有的货物进出口及进口商品的配销事宜.......
原国民党政府军政要员陈仪,因谋划策动时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和平起义,被汤恩伯出卖。1950年6月18日,陈仪被以“煽惑军人逃叛”......
1944年3月,蒋介石下令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作为负责筹划战后收复台湾的职能机构.蒋介石任命陈仪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主要是因为陈......
台湾光复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严重,危机四伏,陈仪未能做好危机预警。缉烟事件爆发后,陈仪没有及时将危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反而镇......
《直隶河渠志》是清代水利专家陈仪撰写的一部记载直隶地区水利事宜的志书,在陈仪参与治理水惠与主持水利营田活动时便已初步成书,而......
抗日战争前后,陈仪分别在福建和台湾主政,积极推动人事行政制度的创建和实践,对县级以下行政制度的法制化、秩序化进行有益的探索,......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
教育电影可以将群众塑造成一个具有强大内敛性与排他性的共同体,强化民族共同记忆的同时,更是将他者从群体记忆中剔除。20世纪30年......
1950年6月18日,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褫夺公权终身,除留......
<正>关于"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台湾一些学者强调,台湾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在思想上受到影响,不肯认同大陆;在文化上,也不同于大陆。......
1945年10月25日,台湾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台湾光复后,以陈仪为首的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当局开始了全面的接收和重建.由于陈仪将教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