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穆相关论文
元代吴镇有一幅《芦花寒雁图》:湖中蘆苇丛生,迎风轻荡;在芦苇丛中,泊着一只渔船,渔父举头遥望,天空中,两只大雁振翅南飞。画图上,有吴镇......
记不清在哪一部书里见过一句关于英国诗人Keats的话,大意是说谛视一个佳句像谛视一个爱人似的。这句话很有意思,不过一个佳句往往比......
摘 要: 本文从仇英的《竹林品古》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两幅传统名画作品比较谈起,强调中西方的审美受意识形态及文化背景的影......
弗丽达·古斯塔夫松在故鄉瑞典被星探挖掘时,还不到15岁。在她那张宛如从画中走出来的脸上,纵横之间的差异让人第一时间便能感觉到一......
善诗者韵至心声。读着苏连硕的诗,清逸与纯真一缕一缕地从他静穆的内心流出,渗透出了生命的静幽淡雅,一股灿然的青春风扑面而来。若不......
朱光潜一辈子虽然走着自己不同寻常的学术道路,但他终究绕不开一个人,就是鲁迅。他们其实没有直接接触,要说思想学术上的缠斗也没有值......
施茂盛:《彭公镇系列》,《扬子江诗刊》2018年第2期 “他如孤悬的星子,静穆、莫测”——这是施茂盛组诗《彭公镇系列》中《辞岁诗......
陆康先生说自己算是非常勤奋的,一般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半,他都在家著书、写字或刻印,风雨寒暑,从无间断。数年来,闭门即深山,他埋头整......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勤勉进行文体创新的作家之一,沈从文在短篇小说《静》当中成功使用了故事情节,叙事视角和语调的突转,突......
2012年9月15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老教授顾生岳先生遽然离世,中国人物画坛又失去一位骁将。顾先生是20世纪风靡全国的“浙派人......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
本文揭示了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本质特征,从横向与纵向的不同视角对两者作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两者始终是引领西方文化的源泉与动力,特......
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山之祖,不仅开拓了新题材、塑造了独特的田园诗风,而且在诗歌美感的创造方面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其田......
摘 要:静穆、写实求真、博大雄厚是秦代马佣雕塑主要的艺术特点,秦代马佣是中国动物雕塑艺术自先秦以来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为中国动......
20世纪30年代朱光潜与鲁迅的分歧,是京派与左翼审美趣味的分歧,也是“看戏”与“演戏”人生理想的分歧。朱光潜以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
我喜欢江南,是因为喜欢江南的水,水能把我的心灵与江南的一切融合为一。江南的水是平缓而安静的,能让我感受到至柔则刚,就像葛鸿桢先生......
内容摘要:在中原易主、社会动荡的元代,文人笔下的山水正是逃避现实、力求超脱的心理在艺术上的折射。清高孤傲的倪瓒以心灵深处苦寂......
近读黄敬东篆刻,得以全面地了解了黄敬东先生近十年篆刻艺术创作的总体风貌和丰硕成果,从中也可以较为清晰地窥视出印人的印学思想脉......
四十年代以来,郑敏的诗歌就以独特的笔触探索人类生命的永恒之美,她以其自身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刻画出了一幅幅富有静态美感的......
尼采的悲剧哲学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光潜引用并借鉴了尼采理论的“日神”、“静穆”等思想,并与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双向......
姜耕玉的诗集《雪亮的风》在口语化和陌生化、古典化和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不懈的诗歌探索。在这种诗歌形式的探索中展示了一个现代社......
朱光潜在其早期美学著作中曾多次谈到日神精神, 并运用曰神精神阐释他对美学独到的想法.可以看出,日神 精神已不仅仅是关于尼采美......
建英: 还记得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研读汉斯利克的《论音乐的美》吗?你颇喜他的形式主义立场,我却坚信作曲家的活动必再现某些“内......
建英: 晓玫在香榭丽舍剧院开音乐会了,这是我们一直期盼的。这些年来,我们眼见她在寂寞中持守自己的音乐理念和演奏风格,欣慰之余,便......
清朝末年号称“海上三杰”之一的画家虚谷,其花鸟画艺术风格冷隽,视角独特、构图奇峭、笔墨奇古,形式感强烈,具有现代构建意味,其......
谁如果锁住茫茫大海千百年的惊涛骇浪,使之像甜睡的婴儿一样悄无声息,那么,这静穆的海浪可谓图书馆最贴切的比喻。图书馆里语言是......
陶渊明因其创作成就和独立人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众多读者心中,陶渊明是位静穆的、悠闲的世外桃源里的隐士。然而......
朱光潜“静穆”诗学观念实质阐发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即融儒家的“和”、道家的“虚静”、佛禅的“止观”于一体,其核心是涵养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反应上层建筑,一定的阶级有一定的审美,而当代传媒在商业的鼓动下正试图打破这种阶级限制,创建......
“静穆”作为一种艺术审美观念,在朱光潜的美学及文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形成直接源自于朱光潜对欧洲近代美学,特别是德国古......
“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描写滕王阁的名句,幸运的是,在青藏高原,一年四季均可见水天一色的美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白云悠扬,碧......
百年前的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其建筑风格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当时西方建筑形式特征。建校初期的建筑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代......
鲁迅与朱光潜对于"静穆"的不同看法,历来为人注意。本文从分析朱光潜的"静穆"观念入手,认为其本质内涵与鲁迅的"感情正烈不宜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