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相关论文
对南海产的鲻和尖头的骨骼系统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两种鱼脑颅都较宽且扁;其鼻骨、围眶骨、翼耳骨、上耳骨,咽颅中的前上颌骨、......
以初始体重(25.0±1.59)g的鲻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不同饲料投喂对鲻的生长及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处理组分别为面......
通过卵巢切片的组织学分析揭示,幼鲻在土池养殖3个月后可见线状卵巢,大约5个月后卵原细胞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转变为早......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庙叭村陈炳南,承包池塘147亩,池塘13个。养殖南美白对虾,采用混养黄鲻的办法。一年养虾2~3造,鱼虾丰收。其主要做法......
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7β-雌二醇(E2)影响鲻(Mugil cephalus)早期精巢的精子发生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饲喂含15mg/k......
通过研究鲻在冷冻过程中Ca2-ATPase的活性、挥发性盐基氮和凝胶强度的变化,为鲻鱼的冷冻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抗冻剂能有效......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人工繁育鲻(Mugil cephalus)早期发育阶段10、15、23、36、40和44日龄的仔、稚、幼鱼鳃结构作了观察,同时计测其......
通过光镜技术对野生鲻(Mugil cephalus)的脾脏和头肾进行研究发现:脾脏外有薄层结缔组织纤维被膜覆盖,被膜向内延伸将脾脏分成不规......
为研究不同溶氧变动模式对鲻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实验设计5种溶氧变动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氧N处理(7.0 mg/L)、正......
对鲻(Mugil cephalus)和鲮(Cirrhina molitorella)的鳃丝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鲻鳃丝杆状部比鲮粗,鲻鳃小片......
在池塘中构建围网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单养及对虾-鲻(Mugil cephalus)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特征。围......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实验将其放在溶解氧(DO,mean±SE)含量分别控制在(1.66±0.41)、(4.35±0......
为研究溶解氧(DO)对鲻(Mugil cephalus)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体质量为(29.24±0.08)g的鲻,在ρ(DO)分别为(1.56±0......
采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盐度(5、10、15、20、25、30)和pH(7.2、7.7、8.2、8.7、9.2......
为探索新型对虾生态养殖模式,于池塘中构建围网开展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鲻(Mugil cephalus)混养试验。鲻密度依次......
对野生鲻(Mugil cephalus)和养殖鲻的消化道指数及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温度和pH对离体状态下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