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时代的公民教育:基于消极的媒介批判立场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是基于权利的义务自觉承担者,其身份的核心要素乃在于权利与义务。任何要素的缺失都必然损害公民身份的完整性。在信息即现实的媒介时代,公民的权利表达由于建立在被操控的媒介信息基础之上,其权利同样不可避免地沦为了被媒介操控对象。与此同时,现代媒介通过操纵各种符号,营造出指向个体欲望的诱人的“丰裕社会”,从而将个体从对他者和社会的义务承诺中拉回自身。这就使得媒介时代的个体由于过度专注于自我欲望的满足和身份的焦虑,在自觉不自觉中放弃、推卸了其所应承担的公民义务。权利的被操控和义务的被消解,就从根本上瓦解了公民身份。因此,媒介时代的公民教育,既需要帮助个体通过多角度的识读媒介信息,使其从被媒介信息的操控中解放出来,实现公民权利的理性、充分、真实表达;也需要帮助个体认识和洞悉媒介信息所包含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克服自我欲望的局限而走向对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担当。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防御立场的消极媒介批判,它可以在最低限度上确保公民身份的完整性。因此,媒介时代的公民教育优先要完成的,就是帮助每个公民获得这种消极的媒介批判能力。
其他文献
校本教研管理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而出现的,它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与重视。目前国内有不少对校本教研的研究,但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从管理的角度对校本教研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指导城市新区中小学校进行校本教研有效管理的研究更少。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浙江省杭州高新区(滨江)校本教研管理的实施情况。以期通过深入学校调查、访谈获得的资料,发现校
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工程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论文以普渡大学为案例,从教学质量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质量评估、资源保障四个方面探讨了普渡大学在确保优质、高效的工程教学方面所进行的努力,归纳了其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经验,并结合我国工程教学的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履行教师职责的基础,熟练的教学技能是履行教师职责的能力保证。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师德陶冶和教学技能训练在教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教育的振兴在教师,只有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才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素养优良的师资队伍,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校以培养乐教、会教、善教的优秀中小学师资为目标,通过加大教师教育课程比重,强化师德陶
晚近以来苏南在文化、科学和民族工商业等各个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成就卓越的英才,他们被发现、培育及成长的历程,透露出了苏南民间的教育智慧:教育目的观从“学而优则仕”到“读书变化气质,,的突破,是智慧之源;课程的经世取向与活力,是智慧之学;尊重个性实际,注重因势利导,搭建智慧之桥;护佑人才成长的教师群体,是智慧之荫。
在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影响下,城市和农村被人为的割裂开来,“城市人”和“农村人”的区分乃至对立成为了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必然产物。在这种背景下,随父母来到城市的流动儿童对于自己的身份呈现两种不同的认同状况,即“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公立学校里的四名流动儿童的个案研究发现:身份建构是一个流变的过程,户籍的限制并没有成为流动儿童判定自身身份的决定因素,流动儿童在不同的情境下采取
动态课程不仅包括课程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的解读、对知识的呈现。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动态课程,教师对知识的呈现更多地为灌输考点,对知识自身魅力的呈现有所欠缺。当学生在课堂中无法领略到知识的魅力,学校教学体系、教师的教无法为学生的学提供支持时,来自家庭等的外部支持对于学生的发展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生产的根本并不在于学生之间的阶层分化,而在于教师在面对面的教学实践中没能向学生呈现知识本身的魅
公民教科书在近代中国的产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时代诉求。随着西方新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国民政府学制改革的推动,近代教育逐渐完成了从修身到公民的塑形。民国初期公民教科书主要体现在知识、习惯和精神三方面,以培养权责对应的明达公民为目标。本文通过考察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以商务印书馆“新学制公民教科书”为例,运用历史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借助教科书这一历史文本,分析近代公民教育的启蒙和发展,以期把握
本研究运用定量统计和元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包括著作、核心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研究报告等)进行描述与解释,力图全面、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问题、预测趋势(研究方法)。初步研究发现,国内目前有关“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有五类,即“历史回顾与透视类”、“现状调查与实证分析类”、 “基础理论研究类”:“国际比较与借鉴类”:“政策分析与建议类”。这些研究总体来讲,呈现出“研究视角较为丰富,研究主题或
目前,新疆南北疆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的差距。本研究通过比较新疆南疆地区和北疆地区在2006~2010年间的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从平均值、极差、极差率、变异系数四个指标来分析地区间的差异情况,发现近年来南北疆地区之间的义务教育的差异集中在义务教育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上。一方面南疆地区整体的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还落后于北疆地区;另一方面北疆地区地州市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较南疆突出。
本文旨在了解幼儿园进阶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及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早期教学实践的看法。透过对北京市某学区7名公立幼儿园进阶教师的深度访谈,从教师的视角去了解这种信念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分析阻碍教师实现自己教育信念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一、幼儿园进阶教师信念现况:分为职业认同及信念来源两方面。二、幼儿园进阶教师信念之内涵:包括儿童观、教育观、课程与教学观三方面。三、影响幼儿园进阶教师把信念付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