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苔茶紫芽突变株中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色是茶树的重要遗传特性之一,当花青素及其苷类在茶树叶片细胞内大量累积时,茶树叶片会呈现红紫色。花青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花青素和糖基经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s,GTs)催化结合会形成稳定性更好、水溶性更强的花青苷,赋予植物颜色。催化花青苷合成的糖基转移酶是依赖尿苷二磷酸的糖基转移酶(UDP-glycosyltransferases,UGT)。尽管茶树芽叶呈现紫色的机制近年来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参与紫芽茶树中花青苷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尚未见系统报道。因此,筛选参与紫芽茶树花青苷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并研究其相关功能,对探究茶树芽叶呈现紫色的形成机制具有积极意义。本试验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湄潭苔茶紫芽茶树突变株的叶片为材料,首先对茶树叶片的主要色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并通过液质联用分析了主要花青苷种类;接着基于NCBI-blastp分析和本地BLAST软件,对茶树湄潭苔茶紫芽和绿芽转录组数据库和茶树基因组中UGTs序列进行了筛选,找到并克隆了8个糖基转移酶基因,利用保守结构域分析和进化树分析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它们在紫芽突变株与对照绿芽茶树中的表达情况;最后对7个糖基转移酶进行了原核表达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紫芽茶树和绿芽茶树一芽二叶新梢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总量分析表明,紫芽茶树新梢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略高于绿芽茶树新梢,分别是绿芽新梢的1.51倍和1.21倍,而花青苷总量则显著高于绿芽茶树新梢,是绿芽茶树新梢的6.44倍。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对茶树芽叶中代谢物进行检测发现,2种茶树芽叶中都存在3种类型的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3-O-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6-香豆酰)-半乳糖苷和飞燕草-3-O-(6-香豆酰)-半乳糖苷,且它们在紫芽茶树新梢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绿芽茶树新梢。这些结果表明花青苷类的高浓度累积是本试验所用的紫芽茶树叶片呈现红紫色的主要原因。2.通过对茶树转录组数据库和茶树基因组数据库中UGTs序列进行了搜索,筛选并克隆出8条编码糖基转移的酶基因,CsUGT78A14、CsUGT78A15、CsUGT79B28、CsUGT79B29、TEA014249.1、TEA022583.1、TEA008907.1和TEA008918.1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 383 bp、1 365 bp、1 383 bp、1 374 bp、1 482 bp、825 bp、1 440 bp和1116 bp;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基因TEA022583.1、TEA008907.1、CsUGT78A14、CsUGT79B29、CsUGT79B28所编码的蛋白可能负责茶树中花青素3-O-葡萄糖苷的合成;基因TEA014249.1、CsUGT78A15所编码的蛋白可能负责茶树中花青素3-O-半乳糖苷的合成;进化树分析表明,基因CsUGT78A14、CsUGT78A15、TEA022583.1所编码的蛋白属于3GT类;基因TEA014249.1编码的蛋白属于7GT或3’GT类;基因CsUGT79B28、CsUGT79B29、TEA008907.1所编码的蛋白都属于GGT类。(q)RT-PCR定量分析表明,基因CsUGT78A14、TEA022583.1、TEA014249.1在紫芽植株新梢中的转录水平均高于绿芽植株,而其他基因则是相反的表达趋势。3.构建了CsUGT78A14、CsUGT78A15、CsUGT79B28、CsUGT79B29、TEA014249.1、TEA008907.1和TEA022583.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在E.coli HI-Control 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分别产生约65 k Da、65 k Da、66 k Da、66 k Da、69 k Da、67 k Da、43 k Da的融合蛋白,与预测蛋白分子量相符合;并利用His-TrapHP(GE Healthcare)纯化柱将以上蛋白进行纯化,得到相对单一的目的蛋白。
其他文献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容易造成人食物中毒和感染。随着抗生素在医院治疗和畜牧养殖业中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被检出。菌株耐药性的增强,不仅使得人类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更加困难,而且
学位
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葡萄酒产区,新疆产区、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和内蒙古乌海产区是西北产区的典型代表。目前,中国葡萄酒质量特征的评价大多数采用由专业人士进行感官品评,然而系统地评价葡萄酒质量特征的理化指标体系还未建立,对葡萄酒风格特色的研究较少,与国外知名葡萄酒产区相比,西北地区没有突出产区优势,缺乏知名品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北地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学位
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世界上种植小麦产区范围内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具有传播快,高爆发的特点。近年来,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小麦条锈菌产生抗药性,且条锈菌致病性变异频繁,不断出现新的生理小种,引发条锈病广泛流行,而培育抗条锈病栽培品种是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研究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可为培育和改良具有抗病性的农作物新
学位
葡萄酒微生物在葡萄酒风格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选育具有我国地域特色的酿酒酵母,越来越受到葡萄酒行业的关注。对于优选的酵母菌株,在完成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拟开展中试和大生产试验时,由于优选的酵母通常没有活性干制品,因此,在使用时技术要求较高、极不方便,这常会导致中试或大生产试验开展缓慢,以及试验结果与利用活性干酵母制品的结果不一致。酿酒活性干酵母(Alcohol-fermentation Active
学位
自20世纪以来,由于玉米-小麦或水稻-小麦长期轮作及秸秆还田等农艺措施的实施和推广,引起赤霉病菌积累,赤霉病频发,危害范围也愈加广泛。目前,除青海、西藏尚未见报道外,我国内陆各省市小麦产区均有发生。由于小麦赤霉病发病速度快,防治窗口期短。因此,做好病害的科学及时测报是防治关键。2012年,课题组研制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2016-2018年与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和全国农技中
学位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广谱的生理活性,且广泛的分布于自然界。但是该类化合物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溶解性能较差,作用位点较多,对一些病症缺乏针对性和选择性。诸如此类的原因限制了其药用开发。如果以黄酮类化合物为母体,对其进行结构修饰,研究结构与其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通过活性优化就有可能发现活性更好、具有药用开发前景的衍生物。本文以2,6-二羟基苯乙酮和邻氟苯甲酰氯、间氟苯甲酰氯、对
学位
目前尽管所有地理标志葡萄酒产品均对其产地范围和质量特征做了规定,但现行的葡萄酒地标管理体系内缺乏相关的产地鉴别措施;葡萄酒新国标虽对产地酒做了定义,但也未提供与之配套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多元素同时检测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我国河北昌黎、山东烟台、河北沙城、宁夏贺兰山东麓、甘肃河西走廊、云南红葡萄酒、吉林通化等8个地理标志产区的202个葡萄酒产品中的特征矿质元素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葡萄品种对葡
学位
大蒜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较高的保健利用价值,而优质大蒜品种,含有更多的功能成分。但由于品种退化,大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减产问题,引进优质品种,生产优质大蒜,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及加工企业迫切的实际需要。本研究以中国主产区品种在陕西关中的栽培适应性展开,通过将收集到的全国主产区58个大蒜品种在陕西杨凌的栽培,观察记录各品种大蒜的物候期,同时在不同时期采样测定农艺性状,对不同大蒜品种各项农艺性状、经济
学位
多层齿孔钢带传动是一种磨损不伸长、润滑要求不高、能适应恶劣工作环境的新型传动方式。目前,对于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过大弯曲应力的多层齿孔钢带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很少见诸报道。因此,本文对这种多层齿孔钢带传动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并探索了相关制造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确定了多层齿孔钢带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以圆柱齿和圆头条形孔作为传动的啮合结构;设计了一种组合式齿带轮,轮齿高
学位
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重要的麦类病害,发生范围广泛,在全世界有小麦种植的地方都有发生。三唑酮杀菌剂是小麦条锈病的化学防治最主要的杀菌剂之一。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期大面积的单一使用三唑酮,小麦条锈菌很可能已经对三唑酮产生了抗药性,但没有系统的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过精确的抗药性检测。本研究通过对采集自小麦条锈菌主要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