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microRNA介导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抗性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070703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原产于南美洲,茄科番茄属植物,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果菜之一,因其独特的口感,极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关注。我国的24个省域有番茄种植且规模较大,占蔬菜总面积的4.7%左右,年产量达6,16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3.8%,番茄产业在我国农副产品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番茄的病毒性病害日益严重,其中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分布最广且危害最大,其病原体是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媒介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TYLCV为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中的一类单链环状DNA病毒,传播快易变异,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由南向北快速蔓延加重的趋势。然而目前针对该病毒的抗病品种相对较少且抗性不稳定,新品种选育阻力较大,尤其是早期培育成功的农艺性状良好、优质高产的番茄品种因低抗或不抗而面临被淘汰的厄运,急需高效稳定的抗TYLCV番茄新品种。人工mi RNA技术(ami RNA)是一种对生物体内源mi RNA进行改造使其获得对特定靶基因进行高效沉默的RNA干扰技术,可有效防止脱靶效应和病毒重组,稳定可遗传且更具生物安全性。目前关于番茄抗TYLCV育种仍以植物抗病基因挖掘应用为主,而利用ami RNA技术靶向沉默TYLCV功能基因而使番茄获得抗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拟采用ami RNA技术和转录组测序相结合的方法,以实验室自育的不抗TYLCV番茄材料851和中蔬4号为研究对象,进行种子萌发培养基及组织培养体系的优化、ami RNA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转基因番茄响应TYLCV侵染的生理特征及转录组测序分析,以获得能够稳定遗传且具有良好TYLCV抗性的转基因番茄。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优化了种子萌发培养基及组织培养体系,番茄材料851和中蔬4号种子萌发的最优培养基均为1/2MS;种子在蒸馏水浸泡6 h后,5%Na Cl O消毒10 min为最佳消毒处理组合;851和中蔬4号可分别选择子叶和下胚轴在2 mg·L-1ZT+0.3 mg·L-1I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851在含有2 mg·L-1ZT的MS培养基能获得38.3%的芽分化率;中蔬4号以2 mg·L-1ZT+0.1 mg·L-1IAA的分化培养基诱导愈伤,芽分化率高达95%。(2)病毒基因筛选、ami RNA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结果显示,6个TYLCV基因(C1、C2、C3、C4、V1和V2)编码蛋白质均为亲水性蛋白,氨基酸大小在94 aa(C4)-357 aa(C1)间。二级结构均由α-螺旋、延伸链及无规则卷曲组成,其中无规则卷曲比例最大;三级结构预测模型较为简单,6个蛋白均含多个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位点(C3除外)。系统发育分析显示6个病毒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各不相同,C1、C2在病毒DNA复制和转录激活等必需过程中作用突出。以C2基因为靶标,构建了p BWA(V)HS-ami RNA-TYLCV-C2表达载体并转化农杆菌GV3101,分别将p CPBI121-ami R-TYLCV-C1及p BWA(V)HS-ami R-TYLCV-C2转化851和中蔬4号,获得851+C1转基因植株43株,中4+C2转基因植株38株,经PCR鉴定,34株851+C1为阳性,37株中4+C2为阳性转化植株。无菌苗攻毒试验发现,851+C1转基因植株抗病率(30 d)比对照提高53.6%,发病指数低于对照39.6%;中4+C2抗病率提高32.1%,发病指数下降43.9%,851+C1抗病性高于中4+C2。(3)转基因番茄851+C1和中4+C2炼苗移栽接病后的TYLCV抗性分析表明,851+C1能够将植株发病率降低53.3%,中4+C2降低33.3%,851+C1的抗病性高于中4+C2。对851和中蔬4号番茄的生理指标测定分析发现,病毒侵染后两个番茄资源(851Ty、中4Ty)抗病相关酶活性、MDA(Malondialdehyde,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次生代谢物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荧光参数均出现了异常的升高或降低,而以上衡量植株抗性的指标在转基因植株(851 Ty+C1、中4 Ty+C2)中均表现为恢复趋势。851+C1和中4+C2在接种TYLCV(30 d)后,POD(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酶活比851 Ty和中4 Ty分别高101.40%和23.64%,MDA含量下降50.00%和43.47%,木质素含量升高4.07%和6.93%。851+C1抗性的提高与APX(Ascorbate peroxidase,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酶活性、总酚、类黄酮及脯氨酸含量的显著升高有关(P<0.05)。(4)病毒侵染后851叶片的转录组分析表明,接种TYLCV 30 d后,非转基因番茄植株(Ty)叶片与未接种对照(CK)相比有105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FDR<0.01,FC≥2),其中445个上调表达,605个下调表达,主要富集在植物-病原体交互反应(31个DEGs,23UR和8DR)、内质网蛋白质加工(36个DEGs,32UR和4DR)、碳代谢(46个DEGs,9UR和37DR)和光合作用(40个DEGs,1UR和39DR)通路上。C1-Ty转基因番茄叶片与非转基因番茄(Ty)叶片相比有740个DEGs(FDR<0.01,FC≥2),其中118个上调表达,552个下调表达,主要涉及的通路有植物-病原体交互反应(59个DEGs,4UR和55DR)、植物激素信号转导(40个DEGs,4UR和36DR)和苯丙烷生物合成(19个DEGs,2UR和17DR)通路,下调基因数量远高于上调。本研究构建了靶向TYLCV转录激活因子C2基因的是ami RNA载体p BWA(V)HS-ami RNA-TYLCV-C2,实现靶向C1、C2基因的两个ami RNA载体的遗传转化并获得转基因番茄植株,初步探明了转基因番茄抗TYLCD的形态、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鉴定了转基因植株响应TYLCV侵染的关键代谢通路及抗病相关基因,以上代谢通路及候选基因在番茄抗TYLCD响应中的作用机制和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加的人口,决定了高产始终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在常规育种方法对提高小麦产量的难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挖掘并利用高产基因,用新的育种手段提高小麦产量,是目前阶段的有效方法之一。TaTAP46基因是TOR信号通路中TOR调控PP2A的重要调控基因之一,也是决定产量相关性状的重要基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TaTAP46基因的结构、基因进化、表达部位;检测TaTAP46基因对小麦幼穗
学位
肠道微生物是宿主与微生物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和适应形成的。益生菌作为肠道菌群中的共生菌在人类和动物健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益生菌应用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提高利用效率、促进动物健康等方面的效果较好,市场接受度日益提高,已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列出微生物菌种有34种,其中乳酸菌有23种。然而面对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养殖概念的
学位
A型流感病毒是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引起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全球每年因A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数以万计,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在禽类与人之间传播。目前,针对A型流感病毒的防控措施主要是疫苗和药物,但是流感病毒能够通过不断的变异进化获得抗药性,为了对抗病毒的这一特性,我们需要探索新的宿主蛋白来针对禽流感病毒。由于流感病毒
学位
岷县黑裘皮羊是我国濒危的地方绵羊品种之一,早期以生产黑色裘皮和二毛皮而著称。岷县黑裘皮羊具有突出的黑色性状,毛、皮、眼睑、唇、口腔粘膜和舌头等皆表现黑色,特殊的表型表明其与一般绵羊品种在黑色素沉积方面的差异,而表型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的调控机制和遗传基础上的差异。本研究针对岷县黑裘皮羊在颜色表型方面的特点,以岷县黑裘皮羊作为试验动物群体,选取与之有显著表型差异的小尾寒羊群体作为对照组,从宏观上检
学位
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不仅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野鸟和家禽中广泛流行和传播,而且自2014年首次感染人以来,H5N6亚型AIVs在全球共造成52人感染,26人死亡。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长期研究表明,H5N6亚型AIVs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呈现明显的多样性,部分病毒对哺乳动物呈现高致死能力。因此,了解和深入探讨H5N6亚型AIVs引发哺乳动物致病的分子机制对于该病毒可能引起的人间流感大流
学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也是研究地下块茎类器官形态建成的重要模式植物之一。马铃薯块茎形成和发育直接影响块茎产量和品质性状形成。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形态建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中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K)是块茎发育过程中重要调控激素之一。研究CK调控马铃薯块茎发育过程,对揭示地下贮藏器官发育机理以及阐明块茎产量和品质性状形成具有重要理
学位
研究目的:结肠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实体肿瘤之一,中期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60%,晚期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几乎为0。目前,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合放疗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结肠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复发、转移和耐药的中晚期结肠癌患者预后不佳。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大多数人对此免疫疗法不敏
学位
合理密植是构建间作良好群体的基础,也是间作增产的重要措施。目前,有关间作密植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种间互作领域,对间作耐密的光合生理机制揭示不足,使得生产实践中缺乏通过密植进一步提高间作产量的理论依据。2018-2019年度,在干旱绿洲灌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玉米间作豌豆、单作玉米、单作豌豆和78,000株/hm~2(低)、103,500株/hm~2(中)、129,000株/hm~2(高)3个玉米
学位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生产中种植结构单一,连作障碍严重,导致道地产区当归产量减少,药材品质下降,严重制约着甘肃省当归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首先设置主栽作物(豌豆、春小麦、蒙古黄芪、马铃薯、当归),构建5种种植模式(豌豆-小麦-当归、豌豆-蒙古黄芪-当归、豌豆-马铃薯-当归、豌豆-当归-当归、豌豆-休耕-当归),引入豆科作物(豌豆P
学位
哺乳动物暴露于急性缺氧环境中可导致肺动脉血管发生收缩,而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中则会诱发肺动脉血管发生重塑,最终形成不可逆转的肺动脉高压。牦牛(Bos grunniens)作为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海拔3000~5500米)的代表性动物,其肺脏经过长期的适应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血管重塑等症状,故牦牛是研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防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