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B1基因多态性及miR-153-5p在脑膜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多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来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紧贴硬脑膜。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35%左右,并且呈逐年升高趋势。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脑膜瘤分为WHO I级(良性脑膜瘤)、WHO II级(非典型脑膜瘤)和WHO III级(恶性脑膜瘤)3个等级,其中WHO I级脑膜瘤占80%左右,而WHO II级及III级脑膜瘤,分别占10-18%和2-4%。大多数良性脑膜瘤可以完全切除,预后良好。但也有一些脑膜瘤,因发病部位或侵袭重要血管神经等原因,往往不能完全切除,尽管采取了包括放疗、化疗及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仍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预后较差,其复发率及恶性程度与脑膜瘤向邻近脑实质的侵袭的能力密切相关。WHO II级和WHO III级脑膜瘤侵袭性较WHO I级强,预后也差。因此,深入探讨脑膜瘤的分子机制,对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提高脑膜瘤的治疗结果,降低患者痛苦,并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脑膜瘤的发病机制至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与多数肿瘤相似,环境的改变可造成肿瘤表观遗传的不稳定性,导致一些基因异常表达,作用于遗传易感性的个体而发病,这有可能是肿瘤发病的主要病因。研究发现,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位点在许多肿瘤的易感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主要通过影响基因转录活性和蛋白表达活性而导致个体间的遗传差异。Grb2相关结合蛋白1(GRB2-associated binding protein 1,GAB1),是一种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支架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GAB1在脑膜瘤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关。GAB1含有常见位点的多态性与多种肿瘤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如胆道癌及肺癌等,也有一些常见位点在良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种发挥了作用。但目前为止,尚无GAB1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报道。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短、单链、非编码RNA分子,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因子。miRNA通过与靶基因3’非翻译区(3’UTR)区结合,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从而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生物学作用。miR-153-5p是一种新发现的micro RNA,可以在人类肿瘤,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miR-153-5p直接靶向SNAI2,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充当了“抑癌基因”的角色。然而,miR-153-5p与脑膜瘤的相关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首先分析GAB1的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易感性的相关性,其次探讨了miR153-5p及靶基因GAB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最后对miR153-5p靶向GAB1通过调控MEK/ERK通路抑制恶性脑膜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可能性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研究通过对miR153-5p及GAB1在脑膜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探讨,从而可能为脑膜瘤的发病机制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脑膜瘤的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检测指标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第一部分GAB1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GAB1基因多态性(SNPs)与脑膜瘤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邯郸市中心医院共纳入研究对象共502例,包括205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97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析GAB1基因的4个位点(rs3805246,rs3828512,rs3805236和rs1397529)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脑膜瘤易感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rs3805236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次要等位基因G在脑膜瘤组的频率分布(30.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9%),提示次要等位基因G是脑膜瘤的风险等位基因(P=0.001,OR=1.675,95%CI=1.252-2.240)。通过应用遗传基因模型分析,在共显性、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最优模型隐性模型中,rs380523 GG基因型在脑膜瘤中频率增高,增加了脑膜瘤的易感性(P=0.001,OR=1.675,95%CI=1.252-2.240)。GAB1 rs1397529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也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次要等位基因C在脑膜瘤组的频率分布(11.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1%),提示次要等位基因C是脑膜瘤的风险等位基因(P=0.001,OR=1.675,95%CI=1.252-2.240)。此外,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两种基因型AA及AC,在共显性模型下,携带杂合体AC基因型的个体与携带野生型纯合体AA基因型相比更容易患病(P=0.020,OR=1.737,95%CI=1.090-2.768)。将脑膜瘤病例组按照临床特征分层分析发现,携带AC基因型的脑膜瘤患者较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硬膜侵袭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表明AC基因型可能在脑膜瘤的侵袭性方面发挥了作用(P=0.020,OR=1.737,95%CI=1.090-2.768)。GAB1基因另外2个SNPs(rs3805246,rs3828512)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与脑膜瘤无明显相关性。小结:本研究首次发现GAB1基因内含子区rs3805236 A>G和3’UTR rs1397529 A>C多态性增加了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脑膜瘤的风险。GAB1rs1397529 A>C与脑膜瘤患者的硬脑膜侵袭性有关,次要等位基因C是脑膜瘤硬脑膜侵袭的风险等位基因,并且可能潜在的增加脑膜瘤侵袭性。第二部分miR-153-5p和GAB1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miR-153-5p、GAB1 mRNA及其蛋白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脑膜瘤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1.应用RT-qPCR或免疫组化检测miR-153-5p、GAB1 mRNA及其蛋白在正常硬脑膜与不同级别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脑膜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2.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153-5p和GAB1 mRNA在脑膜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3.绘制ROC曲线,评估miR-153-5p及GAB1在脑膜瘤中的诊断效能。4.依据GAB1检测位点不同基因型分层分析miR-153-5p、GAB1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结果:1.miR-153-5p及GAB1 mRNA在正常硬脑膜与不同级别脑膜瘤组织表达差异。RT-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硬脑膜组织相比,脑膜瘤组织中miR-153-5p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GAB1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WHOⅠ级脑膜瘤组织相比,WHOⅡ、WHOⅢ级脑膜瘤组织中miR-153-5p的表达量显著减少,GAB1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然而,miR-153-5p和GAB1 mRNA在WHOⅡ、WHOⅢ级脑膜瘤组织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GAB1蛋白在正常硬脑膜与不同级别脑膜瘤组织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B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正常硬脑膜组织中GAB1表达阴性(-)病例数为3/10例(30.00%),WHOⅠ级脑膜瘤组织中GAB1表达阴性(-)病例数为4/30例(13.33%),而WHOⅡ和Ⅲ级脑膜瘤组织中则无阴性(-)患者。WHOⅠ~Ⅲ级GAB1表达(++)病例数分别为17/30例(56.66%)、10/15例(66.66%)和1/5例(20.00%),WHOⅠ~Ⅲ级GAB1的表达(+++)病例数分别为1/30例(3.33%)、2/15例(13.33%)和4/5例(80.00%)。与正常硬脑膜比较,脑膜瘤组织中的GAB1表达阳性细胞数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不同级别脑膜瘤间,随着脑膜瘤的WHO分级不断升高,GAB1的蛋白表达水平越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3.miR-153-5p和GAB1 mRNA在脑膜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膜瘤患者组织中miR-153-5p的相对表达量与GA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521,P<0.001)。4.miR-153-5p及GAB1mRNA在脑膜瘤中的诊断效能绘制ROC曲线,结果如下:miR-153-5p和GAB1 mRNA的ROC的AUC分别为0.7355、0.756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对脑膜瘤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5.miR-153-5p及GAB1mR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硬脑膜未侵袭组,硬脑膜侵袭组miR-153-5p表达水平下调及GAB1 mRNA表达水平上调(均P<0.05)。在肿瘤分级方面也有显著差异,见结果1。两者的mRNA表达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瘤周水肿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二元逻辑回归结果发现:miR-153-5p下调和GAB1上调都是硬脑膜侵袭和肿瘤分级的危险因素(均P<0.05)。6.miR-153-5p、GAB1 mRNA及蛋白依据不同GAB1检测位点基因型分层分析结果在隐性遗传模型下,根据GAB1 4个SNPs(rs3805246,rs3828512,rs3805236和rs1397529)的基因型分别进行分层分析,比较基因型亚组之间miR-153-5p及GAB1 mRNA的表达水平,发现两者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携带rs1397529AA基因型的脑膜瘤患者相比,携带AC基因型的脑膜瘤患者GAB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其他位点基因型分组的脑膜瘤患者GAB1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miR-153-5p及GAB1mRNA在正常硬脑膜组织及脑膜瘤中均表达,但在脑膜瘤组织中miR-153-5p表达下调,GAB1mRNA表达上调。GAB1的蛋白在脑膜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且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相对硬脑膜未侵袭组,硬脑膜侵袭组miR-153-5p下调及GAB1mRNA上调。且miR-153-5p下调和GAB1 mRNA上调都是硬脑膜侵袭和肿瘤分级的危险因素。GAB1 rs1397529(AC vs AA)位点携带AC基因型的脑膜瘤患者GAB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由此推测rs1397529风险基因型AC可能通过调控GAB1的蛋白表达而影响脑膜瘤的发生发展。第三部分miR-153-5p靶向GAB1调控MEK/ERK通路抑制恶性脑膜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研究目的:探讨miR-153-5p可能靶向GAB1通过调控MEK/ERK通路抑制恶性脑膜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方法: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用于靶基因的验证。通过应用在线预测软件Target Scan分析miR-153-5p与GAB1 3’UTR的结合序列,构建质粒:GAB13’UTR区野生型GAB1 3’UTR(WT),突变型质粒GAB13’UTR(hsa-miR-153-5p MUT)。用miR-153-5p模拟物,荧光素酶、肾素和构建质粒共转染H293T细胞。使用荧光素酶测定系统(Promega)定量荧光素酶活性。2.体外培养恶性脑膜瘤细胞株IOMM-Lee,应用miR-153-5p mimics、miR-153 inhibitor、GAB1 siRNA及GAB1 siRNA+miR-153 inhibitor瞬时转染,通过CCK-8实验、Transwell试验以及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其对恶性脑膜瘤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迁移的影响,RT-qPCR检测GAB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AB1蛋白,MEK/ERK通路关键因子MEK1、p-MEK1、ERK1/2、p-ERK1/2表达水平。结果:1.GAB1是miR-153-5p的靶基因我们通过应用在线预测软件Target Scan(http://www.Target Scan.org)中的数据库进一步分析miR-153-5p能够靶向结合GAB1 3’UTR的结合位点,发现miR-153-5p可以与GAB1 3’UTR的四个位点结合。首次突变了位于GAB1基因上SNP rs1397529所在的第三结合序列。结果显示miR-153-5p过表达对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GAB1载体的荧光活性没有影响。然而,当利用互补突变对预测的miR-153-5p靶向结合GAB1 3’UTR的四个位点进行了全部突变后,结果显示,miR-153-5p可以调控带有GAB1 3’UTR野生型的荧光素酶活性的表达(P<0.0001);而在结合位点突变后,这种调控关系有所消失(P<0.0001)。2.miR-153-5p通过靶向GAB1抑制恶性脑膜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CCK-8增殖实验分析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AB1沉默、GAB1+miR-153-5p共沉默及miR-153-5p过表达均明显抑制了恶性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而miR-153-5p沉默则明显促进了恶性脑膜瘤细胞的增殖。Transwell侵袭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AB1沉默、GAB1+miR-153-5p共沉默及miR-153-5p过表达明显使恶性脑膜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而miR-153-5沉默则使恶性脑膜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提高。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相较正常对照组,GAB1沉默、GAB1+miR-153-5p共沉默及miR-153-5p过表达明显抑制了的细胞迁移,而miR-153-5沉默则明显促进了细胞迁移。这些结果说明,miR-153-5p过表达可抑制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力,GAB1沉默部分阻断了miR-153-5p沉默对恶性脑膜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miR-153-5p可能通过靶向GAB1抑制恶性脑膜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3.miR-153-5p通过抑制GAB1-MEK/ERK轴发挥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miR-153-5p作用的机制,我们检测了GAB1-MEK/ERK轴的标志性的基因产物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iR-153-5p过表达导致恶性脑膜瘤细胞GAB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miR-153-5p沉默可引起GAB1 mRNA表达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然而,miR-153-5p沉默可使GAB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组相比,miR-153-5p过表达,GAB1蛋白表达降低,MEK1、ERK1/2和p-ERK1/2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MEK1表达的蛋白表达也有所下降,结果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miR-153-5p沉默后,随着GAB1蛋白表达的增加,MEK1、ERK1/2、p-MEK1、p-ERK1/2的表达也随之而增加,然而仅ERK1/2的表达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miR-153-5p可能是通过抑制GAB1表达从而调控MEK/ERK通路的激活。小结:miR-153-5p可下调其靶基因GAB1的表达,并调控MEK/ERK信号通路活性,进而抑制恶性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肠神经递质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目的:1.探讨肠道菌群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及肝内枯否细胞的影响;2.探讨肠道菌群对CRC肝转移及其肝内枯否细胞的影响是否与肠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或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有关。方法:体内实验:4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无菌饮用水);万古霉素组(0.25mg/m L的万古霉素溶液)
学位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2%,形势十分严峻。下肢动脉病变作为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隐匿,不但可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坏疽乃至截肢,同时能显著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全因死亡率可增高至3倍。因此,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极为重要。研究提示,高血糖、吸烟、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高龄、性别等均是
学位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长期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进而引起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性骨折,但目前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驱动全身各系统及循环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加速形成和沉积,可显著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最
学位
第一部分miR-17-5p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目的:检测miR-17-5p在人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CR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7-5p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距肿瘤组织边缘5 cm以上的结、直肠粘膜组织),术后经病理证实所有癌均为结直肠腺癌或黏液腺癌,所有癌旁正常组织均为正常结直肠粘膜组
学位
脑膜癌病(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LMC)是肿瘤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其定义为恶性肿瘤细胞(常见于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脑膜、脊膜及蛛网膜下腔所造成的疾病。LMC患者的总体死亡率高,预后极差,如果不进行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4~6周。即使应用全身或局部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也仅能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1~3个月延长至3~11个月。鞘内
学位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中风类型的10-15%左右,有较高的死亡率,较易出现严重的二次伤害,对于人类公共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脑出血的病理性因素主要是收缩压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导致从而高血压以及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出血可导致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脑缺血、细胞膜去极化、线粒体功能紊乱等,并且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据相关报道目前
学位
目前,随着社会各方面高速发展,创伤患者不断增多,世界各地胸壁创伤均普遍。多个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胸部创伤可以占到所有创伤病例的9%-25%,其中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部创伤,可占胸部创伤的50%-80%。中国人口众多,保守估计,肋骨骨折人数每年可达150-200万。多发肋骨骨折,尤其连枷胸,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内固定器材及微创手术理念的进步,还
学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导致世界各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世界各国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在脑卒中发病的早期,及时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药物治疗,能够促使阻塞的脑动脉再通,从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AIS患者的IVT治疗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脑卒中后患者的功能预后与闭塞血管的再通时间密
学位
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是喉癌的主要病理类型,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远器官转移是导致患者疗效差及生存率低的主要因素。目前,长非编码RNA(long nc RNA,lnc RNA)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 RNA在多种肿瘤中具有很高的组织特异性,并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LSCC中关于lnc R
学位
<正>-85万!这是有着14.1亿人口的中国在2022年的人口增量。1月17日,备受关注的2022年人口主要数据出炉。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是自1962年以来我国人口首次负增长,人口的警钟已无法忽略。人口生育率为何如此低迷?为了破解这道难题,半个世纪来,我国的生育政策不断调整:从198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