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视角的区域创新循环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十四五”时期面临着全新的内部和外部新形势与新挑战,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与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中国经济内部改善、破解产业“低端锁定”与国内外二元分割局面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推动“双循环”格局发展的关键,人们对专利、论文、书籍等显性知识进行获取与学习的同时,依附于人而存在的、隐蔽性强、难以察觉的隐性知识大量缺失,因此知识转移不充分是影响双循环发展格局形成以及抑制科技创新活跃性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科技创新主要受益于本地知识创新以及知识的外溢效应,由于知识的空间性集聚,知识转移的成因、程度与效果可能因地而异,面对省级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必要从区域知识转移的角度切入研究,探明区域本地创新与外部溢出相结合构成的区域创新循环机理以及隐性知识转移在其中产生的影响,为充分利用区域内部知识和打破区域创新路径锁定提出建议。本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理论、知识创新理论和隐性知识理论,在对国内大循环进行认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以知识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区域性循环,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知识动力。论文重点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从省域层面出发探究区域创新循环的概念、形成机理及其运行方式,探究区域创新循环理论研究框架,并选用指标体系对区域创新循环的畅通度进行测度;(2)进一步从隐性知识的角度出发,探究区域创新循环中隐性知识的重要性与影响成因,并从知识社会化、外部化、内部化、知识共享情境的角度分析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影响区域创新循环的机理;(3)依托理论框架,构建隐性知识影响区域创新循环的实证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将知识社会化、外部化、内部化以及知识共享情境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探究隐性知识的转移活动对区域内外知识转移的影响方向、影响大小与显著程度。论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区域创新循环是促进区域知识转移、转化和溢出的循环。本研究将区域创新循环的界定为区内知识的转移转化并在区域间相互溢出启发创新的现象,提出区域创新循环的概念及其形成机理,认为区域创新循环是促进区域知识转移速率和增强省域知识溢出的现象。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测度结果显示,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呈现明显的区域性,与区域经济和创新发展史水平具有密切联系。第二,隐性知识转移是影响区域创新循环的重要因素。基于Nonaka提出的SECI知识转移模型,从区域视角系统地探究了隐性知识在区域知识转移和区域间知识溢出中的作用,构建了隐性知识影响区域创新循环的理论模型,提出隐性知识转移的活跃有利于区域获得差异性竞争能力的观点。第三,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创新循环畅通度的区域差异现象。相关变量均呈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区域知识转移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重合。引入高铁时间距离矩阵的估计结果明显提升了自相关系数,印证了高铁的溢出效应。第四,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隐性知识转移对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四种隐性知识转移途径中,利用知识社会化方式进行提升区域循环畅通度的效果最佳。当前的高铁交通网尚未完全弥补地理距离长的缺点。隐性知识对区内创新循环的影响均积极显著,但对区际创新循环的积极作用仅限于知识社会化与内部化。本研究做出的主要贡献如下:第一,对区域创新循环的概念进行探究。借鉴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框架,从区域和知识层面尝试界定区域创新循环的概念,阐述了区域创新循环是知识转移、转化和溢出的集合,将区域内部的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和产品知识之间的转移与区域之间知识溢出相结合进行系统地分析,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区域创新循环的畅通度进行测度,客观把握中国的区域知识创新现状。第二,认为隐性知识是影响区域知识创新的关键变量。相较于广泛传播和易于理解的显性知识,具有依附性、隐蔽性、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容易被忽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有效利用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论文探究了隐性知识的转移过程与转移环境在区域创新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并对隐性知识转移的相关指标进行尝试讨论,在实证分析验证了隐性知识转移对区域创新循环畅通度提升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十三五”以来,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如今迈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任务更明确,2021年6月文旅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图书馆、文化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参与服务模式。其中高校图
学位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短视频用户人群增多,短视频广告受到重视,但短视频平台存在内容同质化、低俗化等问题。基于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对短视频平台不良内容的处理规范和细则,短视频广告有待提高内容质量,积极有效地传播正能量。已有文献表明,广告诉求会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的影响,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消费的侧重点逐渐偏移,带有情感的象征性产品越发受到重视,消费者更期望选择能体现理想中/他人眼中的自身形象
学位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方法。在过硫酸盐的众多活化方式中,过渡金属材料活化因其p H适用范围广、活化效率高、易回收利用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铁基材料是一种常用的过渡金属材料,具有环境友好、安全无毒的特点。但传统的铁基材料在活化过硫酸盐的过程中,存在Fe3+不断积累且难以被还原为Fe2+的关键难题。这严重限制了过硫酸盐的活化效率。除此之外,传统的
学位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业建造方式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建筑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切入点。但实践中,装配式建筑存在前期开发成本较高、消费者接受程度偏低、产业链不完善及缺乏技术和经验等问题,导致开发商主动开发装配式建筑的意愿较低。此外,由于开发装配式建筑具有明显的正面外部经济效应,因此,政府的激励政策是引导和推动开发商选择开发装配式建筑的必然选择。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装配
学位
影子银行在我国是指游离在银行监管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信用中介。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在政策的驱动下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影子银行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资金的多样性需求。另一方面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不力,导致影子银行进行信贷业务时更为关注收益率,风险管控不力,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为防止潜在的金融风险,2015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去杠杆的工作任务。此后在“穿透式”强
学位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污水的处理手段也多种多样,然而对于一些难生物降解的卤代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往往需要更为合适的处理技术将其从环境中去除以消除其生态危害风险。电催化技术因经济环保、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水体污染脱毒。电催化应用领域广泛,包括HER(电催化析氢)、OER(电催化析氧)、NRR(电催化N2还原)、CO2RR(电催化CO2还原)等。此外
学位
强酸性含砷废水是在火法或湿法冶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酸性强、砷浓度高的复杂工业废水。从强酸性冶炼废水中回收酸和砷是冶金工业为满足当前生态要求和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高效、选择性地提取砷是废酸资源化回收的关键,对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使用富羟基氧化铈(Ce O2)从强酸性废水中提取砷,研究了羟基在强酸性环境中对Ce O2吸附砷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在强酸性环境中富羟基C
学位
近年来,利用光催化技术去除水中污染物,如重金属、抗生素等,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改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可见光响应差,降解效率低等问题,一直是该类光催化剂研究重点。硫化锌(ZnS)是一种典型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导带电势高、制备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但是作为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其光生载流子产量低,电荷复合快,导致光催化性能较低。如何有效
学位
效益优先、质量导向的农产品高质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分散化小规模经营是制约农产品提质的制度因素,而以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提高了农户组织化程度,日益成为管控农户生产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的主导力量,其中农民合作社通过多环节专业化生产服务、全范围社员生产行为治理,采取前端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介入社员生产过程,直接或间接限制农产品质量的变异空间。但农民合作社是一种
学位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分阶段把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作为战略性任务。教育扶贫作为“五个一批”之一,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开展脱贫治贫工作的重大工程,能够彻底扭转长期依赖物质资本投入传统扶贫方式,摆脱脱贫不稳定性和返贫风险,以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渠道、联合社会力量,从多个层次、不同维度改善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结构,增强贫困地区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