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风味菌的筛选应用

来源 :成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肠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我国香肠销量稳步上升,其品质与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传统香肠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大量的研究者发现了微生物、内源酶等与香肠的品质及风味相关,通过调控香肠中的这些因素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但大多研究者以传统香肠制作方式对微生物、内源酶进行研究,制作期有限,原料用量大,且受到不同来源的原料肉、屠宰条件、调料等因素影响。因此建立香肠模型进行研究,能减少原料用量,统一实验条件,降低环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机理研究。本论文建立了一种香肠模型,以肌原纤维蛋白、脂肪、游离氨基酸等为主要成分,给与适当的温度,模拟香肠在制作过程中的反应;并利用该模型对来自香肠中的优势菌进行筛选,获得了一株在模型中产生风味物质含量最多的微生物;将筛选的微生物添加至香肠中,对其理化、风味物质进行了检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本文旨在为香肠研究提供一个稳定的模型,为腌腊肉制品风味的机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模式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建立了香肠模型。利用不同的提取条件对肌原纤维进行提取,最终获得最佳提取方式。以无脂肪、无结蹄组织的新鲜廋肉为原料。用0.1 M Tris-HCl:20 m M EDTA(1:1),p H为7.0的混合液为提取液。在加入2倍体积的提取液,4℃,10000 rpm离心15 min的条件下,获得的肌原纤维最适合应用于香肠模型的制作。2、了解了模型的理化及风味物质变化规律。按肌原纤维蛋白(g):猪肉脂肪(g):缓冲溶液(m L)=7:3:100制作香肠模型,12℃下孵育,在0 d、4d、8 d、12 d、16 d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香肠模型中p H值先下降后上升。水分活度a W值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从最初的0.04 mg/kg上升至0.24mg/kg。菌落总数由4.95 lg CFU/g增加到9.97 lg CFU/g,微球菌由4.92 lg CFU/g增加到9.26 lg CFU/g,乳酸菌由4.65 lg CFU/g增加到7.93 lg CFU/g。模型中主要的特征风味物质是2,3-丁二醇、正己醇、壬醛、3-羟基-2-丁酮。总氨基酸含量由8.67 mg/100g增加到11.4 mg/100g,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增加。模型的理化、风味物质与氨基酸变化趋势与香肠中一致。3、利用香肠模型对风味菌株进行了筛选。从香肠中共分离出60株菌株,筛选了8株菌株接种于香肠模型中,发现其中5株菌株能显著增加香肠模型中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经16Sr 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KMPL-25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KMPL-95变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metapsilosis)、KMPL-28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KMPL-3沙克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KMPL-2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其中KMPL-25菌在模型中产生的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最多。4、将筛选的菌株在香肠中进行了验证。以接种了KMPL-25号植物乳杆菌的香肠为实验组,未接种的香肠为对照组,检测了两组香肠加工过程中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菌株的实验组具有更高的乳酸菌和总菌落含量,更低的p H值、a W、过氧化值和TBARS值,两组香肠在色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香肠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以及含量较对照组有所提升,实验组中酮类、酸类等含量都高于对照组。接种KPML-25号植物乳杆菌能提高香肠风味物质含量,同时,降低香肠中脂肪的氧化程度。
其他文献
中国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和最大消费国。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素食者的迅速增加推动了植物性奶制、肉制替代品的发展。高营养、高产量的植物原料大豆分离蛋白质(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是主要的食源性载体蛋白。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属于黄酮醇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贯叶连翘、菟丝子、山楂等植物之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抗癌、抗氧化、治疗抑郁症等)。因其对健康的潜在益
学位
在当前提倡寻找替代蛋白的趋势下,提高植物蛋白的质量、扩大植物蛋白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将植物蛋白套入优质蛋白质的标准,又存在限制性氨基酸与消化率低的问题。赖氨酸是大多数植物蛋白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尽管苦荞中赖氨酸含量丰富,可以作为植物蛋白组合中赖氨酸的来源,但苦荞蛋白仍存在消化率较低的问题。从酶和底物的角度理解消化率,突出了底物和酶的活性位点的结合的重要性,即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值得关注的。并且
学位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是食药同源植物,具有降糖、降脂、降压等多种生理功能。已有研究表明,苦荞中的抗性淀粉、活性肽、多酚等营养功能物质是苦荞发挥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但其生物效应机制仍存争议,提示苦荞中存在目前未关注的“暗营养物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作为细胞间进行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富含核酸、蛋白质、脂质等成分,具有跨物种交流
学位
蛋黄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是人体膳食营养的重要来源。当前,关于蛋黄营养成分的研究多以壳蛋进行测定与分析,而对于蛋黄形成过程中营养物质向蛋黄中的转运规律尚无系统研究。因此,本课题从蛋黄营养物质转运的角度出发,借助蛋白质、脂质、代谢组学等高通量分析技术,系统分析并对比蛋黄形成过程中三个时期的营养物质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鸡蛋黄形成过程中蛋白质的转运规律研究。蛋黄形成过程中的蛋
学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易污染肉制品、蔬菜等食品。由于缺乏有效、快速和可视化的检测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故亟需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大批量应用的检测方法。本课题旨在通过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免疫磁分离技术、RPA等温扩增与Cas12a切割显色体系,建立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并对所建立
学位
硒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改善亚健康等多种功效,对维持身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主要通过摄入植物体内的有机硒而补充自身的硒元素,然而硒在土壤中分布极其不均匀,土壤严重缺硒的问题难以解决。荞麦是药食两用作物,富含黄酮等活性成分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其产品深受人们喜爱。荞麦产品中的芽苗菜是一种绿色、健康的芽苗类蔬菜,其营养价值极高,口感独特,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本论文在对比分析多
学位
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高速发展,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日趋广泛,在畜禽饲料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提高畜禽生长的作用。自国家提出禁止使用除中药外所有具有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品种,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绿色、健康的饲料添加剂。西洋参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在机体代谢、免疫作用、内分泌系统方面有显著的调节功能,但目前西洋参的功效主要集中在人体临床医学上,而对于西洋参在畜禽养殖,尤其是畜禽生长发育、肉品质和畜禽疾病等
学位
荞麦是一种著名的特色杂粮,营养经济价值高,且富含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与保健兼备的荞麦及其加工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红曲霉是一种能够产生天然色素和活性物质的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以优质荞麦米为原料,利用分离筛选的红曲霉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培养,旨在得到色泽诱人,营养价值高,且富含一定功能
学位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大医学问题,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长,诱导癌症的相关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人类患癌症的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苯并[α]芘(benzo[α]pyrene,BaP)是一种极强的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在食品高温加工过程中经常产生,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近年来,由BaP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学位
挂面是我国常见的主食食品之一。发酵拉制挂面代表着我国的传统挂面精华,也是原产地的重要产业之一,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经济发展。但传统生产的复杂工艺和高盐量制约了其标准化和健康化发展。多酚提取物可与蛋白质和淀粉等发生相互作用,具备提升食品加工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潜质,可被应用于食品的品质改良。因此本研究首先探究原产地的传统发酵拉制面团的微生物菌群和蛋白质构象变化,进而研究不同食盐含量对发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