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53119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水平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城镇建设用地是城镇人口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因此城镇建设用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在利用城镇建设用地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我国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使得城镇建设用地紧缺,从而促使人地矛盾彰显;另一方面,城镇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利用,利用结构不合理等情况比比皆是,因此进行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研究对提升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是由我国于“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质上是将区域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而产生的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的过程中只有匹配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才能实现高效且可持续利用。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才可以科学有效的提升整体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本文通过回顾已有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通过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参比SBM-Undesirable超效率模型,对湖北省各主体功能区及103个县级单元2008-2017年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同时基于测算结果对其差异性及收敛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引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效率空间差异及空间关联进行研究,最后基于投入要素及非期望产出要素的冗余度对各主体功能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改善路径进行讨论并提出差别化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
  (1)从时空演变规律来看,湖北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增长空间较大。各主体功能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省级重点开发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稳定状态。各县级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从空间上呈现出“一主两副”的高值分布格局。
  (2)从差异性及收敛性来看,湖北省以及各主体功能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县际差异性,且差异都随时间变化呈扩大趋势,组内差异是湖北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收敛性方面,全省以及省级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和条件β收敛现象,而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与省级生态功能区不存在收敛现象。
  (3)从空间相关性来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县级单元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存在高值集聚现象;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存在低值集聚现象;省级重点开发区出现孤立现象。
  (4)从冗余度及改善路径来看,地均劳动力投入过度以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过多是造成湖北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不同主体功能区城镇建设用地的职能差异性导致各要素冗余度存在较大差距,实行差别化的城镇建设用地管理对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尤为关键。
其他文献
环境污染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谋求经济高速发展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工业制造大国,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质量和国民身体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国家日益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国家发展“五位一体”总体战略,环境治理成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企业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对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数据已成为促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数据从政策层面备受关注。推动大数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出发点。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在遵循国家指导原则的前提下,各省市则结合各
一般而言,政府向准官办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合同治理可以分为正式治理和关系治理。正式治理就是基于正式性规则的治理;而关系治理是基于关系性规则的治理。二者在治理基础、组织间信任、政社嵌入程度和运作机制上存在差异。当前,实务界和学术界的许多学者都强调了正式合同对于政府购买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作用。对于民间社会组织而言,推行基于公平、公开和透明的正式治理较为容易。而社会化转型后的准官办社会组织因其特殊背景和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强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同时也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务员作为政府组织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效果,能够帮助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公共服务动机作为公务员的内在动力,能够刺激其积极加入到公共事务当中,增加其在政府组织中的行政作为。因此从公共服务
学位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断与各个传统行业相结合,政府面临的社会治理环境愈发复杂多样,以往从未出现过的社会问题和全新的治理挑战层出不穷,考验着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和现代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约车”的出现正是传统出租车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为规范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2016年7月交通部联合六部门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
学位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党的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开辟了中国政社关系的新时代。在新时代下,政府鼓励社会领域多元力量参与到社会事务和社会治理中来,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新局面。政府通过深化职能转移,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发展,有意识地在公共服务项目购买中与社会组织展开合作,社会组织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始承接公共服务项目,于是政府和社会组织间关系的构建和发展就成为了眼下重要
本文以D村为个案村,采用实地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借助差序格局理论分析D村能人治村模式的形成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种村庄治理模式产生的动因及其对中国乡村治理的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对策建议。集中正式权威资源的L书记依靠美丽乡村建设之“十村联动”这个有利背景和政府下放的项目与政策资源,同时以“情感”和“利益”作为动员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策略因素,构建了与村两委干部和党员
学位
全国人大在2004年召开会议期间,提出我国政府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职能完善和不断实现科学化的政府。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理念下,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阐述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逐渐铺开,中央政府大力推动,各层级政府积极建设网上虚拟平台和改善实体大厅的政务服务。  当前国内各个地区的政务服务供给水平参差不齐,国内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公共组织越来越多地面临来自公民更严格的审查和绩效期望,同时又需要在预算下降的情况下努力维持服务水平,已有研究表明,鼓励公务员增加组织公民行成为组织应对此类挑战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预测、引导和管理公务员的组织公民行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通过观察学习产生的行为都会经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和动机过程四个过程,并最终通过动机过程中外部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土地的流转频率持续升高,不过在就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流转的时候,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流转过程中普遍存在违规甚至违法现象,导致流转效率低下、秩序混乱;因为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人主体不明,收益分配的范围、方式、比例缺乏规范性文件的指导,导致流转收益分配矛盾时有发生;因为地方政府强势地位导致农民话语权缺失而造成农民利益遭受损失,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