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多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同时应用旋股外动脉降支和桡动脉早中期结果分析 2.下腔静脉与心尖同侧和肝静脉直接入心房的单心室患者行Fontan术的临床结果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ynx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传统的静脉桥相比,全/多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动脉桥多以双侧乳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为主。而本文中我们总结了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同时应用旋股外动脉降支和桡动脉作为动脉桥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阜外医院60例全/多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手术经验及早中期结果。本组病例多是预期寿命较长患者(平均年龄51.2±5.0岁)同时应用这两种动脉桥,术前所有患者需完善旋股外动脉降支的CTA检查和桡动脉的Allen试验。结果:平均随访时间是15.8个月,截止随访时间,生存率为100%,且98.3%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其中48.3%患者实施了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全/多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同时应用旋股外动脉降支和桡动脉是安全的,而且同时获取这两种血管桥操作简便、节约手术时间,具有较好的生存率。本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远期结果的跟踪随访。背景:Fontan手术的改良术式,也被称为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广泛应用于(功能性)单心室(FUH)患者。我们总结了下腔静脉与心尖同侧(ACJ)和肝静脉直接入心房(SHV)的单心室患者的改良Fontan术式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改良Fontan术式的123例单心室患者,包括70例下腔静脉与心尖同侧(组1)、53例肝静脉直接入心房(组2)。组1患者应用3种改良Fontan术式:45例为外管道,24例为内管道,1例为内隧道。组2患者应用4种术式:40例外管道-共同开口,6例为内管道,4例为内隧道,3例为内-外双管道。结果:组1有7例、组2有14例患者早期再次手术(P<0.05)。而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大于15mmHg是术后早期再次手术及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下腔静脉与心尖同侧和肝静脉直接入心房的单心室患者行改良Fontan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结果。此类患者中,在遵循建立腔静脉与肺循环间的通畅血流的Fontan原则下,外科医生也应仔细评估:下腔静脉与心尖的距离,下腔静脉与心尖同侧时脊柱的位置,下腔静脉与心尖同侧和肝静脉直接入心房两种畸形同时存在时下腔静脉与肝静脉间的距离。对于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大于15mmHg时,应改变Fontan术式。自1968年Favoloro应用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成功[1]以来,由于大隐静脉获取方便、长度足够,其作为血管桥早已得到广泛引用。但大隐静脉中远期渐进性的内膜增生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3],造成血管桥的狭窄闭塞,影响手术远期效果。因此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也要保证远期通畅率的要求上,动脉桥的应用在不断探索中。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评估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既往研究表明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的心肌应变参数与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患者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和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有关。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a
学位
背景: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免疫器官,在H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免疫系统的失衡可加速HF的进展,并产生不良预后。各种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脏)产生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外周血运输到心脏,并影响心脏的稳态。研究发现,心脏和脾脏间的相互影响或“对话”(被称为“心脾轴”)可能参与缺血性HF
学位
(第一部分)全身成像三维量化法定量评估主动脉瓣反流:与心脏磁共振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eneral imaging three-dimensional quantification,GI3DQ)法定量评估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regurgitation,AR)严重程度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以及GI3DQ法测量的主动脉瓣反流容积(aortic regurgitant volume
学位
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15%。关于左心室室壁瘤的定义目前仍有争议,经典定义是指心肌梗死后瘢痕组织形成、呈囊袋样矛盾运动的室壁瘤。目前,我国仍有庞大的冠心病人群,尽管随着目前溶栓、冠脉介入的发展以及胸痛中心的建立,室壁瘤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心肌梗死后发生室壁瘤的患者临床症状往往较重,如不进行干预,可导
学位
背景及目的百日咳是一种主要由百日咳鲍特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B.pertussis)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疫苗是控制百日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全球各地包括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百日咳发病率逐年升高,出现了称为“百日咳再现”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病原体免疫或目前使用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P)在诱导抗感染
学位
胶原纤维遍布人体全身组织,其对组织和器官的机械稳定性、弹性和功能至关重要,因此,了解胶原纤维的结构和方向对研究胶原纤维本身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检测胶原纤维结构方向的技术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基于光学散射方式来检测胶原纤维结构和方向的技术都无法避免成像深度浅的问题,而且需要对组织进行固定、切片等处理,无法实现在体测量,而依靠X射线的技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差异表达基因和信号通路目的: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calcified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是全球范围内老年人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心脏瓣膜病,但目前尚无药物可以延缓或阻止该疾病的进展,主要原因在于CAVD的病理机制仍没有得到清晰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CAVD相关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以为其药物治疗提供更多的
学位
目的:探讨再狭窄病变分型对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治疗再狭窄病变预后的影响;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指导的药物涂层冠脉球囊导管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及再狭窄病变组织结构类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了 160个DCB治疗的DES-ISR病变。再狭窄类型按Mehran分型分为两组:局灶型组58例;非局灶型组包括弥漫性,增生性和梗阻性,共102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学位
第一部分 MicroRNAs鉴定、靶基因预测及目标DEGs筛选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急性肾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然而,一些潜在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部分研究将已发表的microRNA(miRNA)转录组数据与蛋白质组学数据相结合分析,以揭示MSCs治疗AKI过程中的特异性miRNA或基因。方法:1、从Yuan Zhu等的研究中下载一份芯片数据包,包含有经MSCs治疗和未经MSCs
学位
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我国目前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虽然近年来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诊疗技术逐步提高,但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欠佳,总生存期仍较短,而目前ES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异常表达与ESCC等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其中长链非编码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性转录本基因(LncRNA XIST)在食管癌发生及发展过程可能发挥癌基因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