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在超高危ACS患者中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再次发生缺血事件风险高,尤其是患病的早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可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治疗的基石,在ACS的早期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他汀类药物常常起效较慢,以及超高危ACS患者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常常无法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值。因此,快速有效地降低LDL-C成为ACS治疗中关键问题之一。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human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 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作为一种全人源型单克隆抗体,起效快、降脂幅度大、达标率高,相关循证证据已显示其在降低LDL-C水平方面的优势,并且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但是,目前关于PCSK9抑制剂在超高危ACS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的报道罕见。此外,ACS急性期体内PCSK9水平升高,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体内的炎症反应,导致体内炎症指标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作为一种量化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炎症最广泛使用的检验指标,应用PCSK9抑制剂后对hsCRP的影响不一。因此,本课题观察了 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在超高危ACS患者中早期血脂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变化,为ACS患者早期防治提供证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的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连续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超高危ACS患者94例,腹部皮下注射依洛尤单抗(商品名:瑞百安,生产厂家:Amgen Manufacturing Limited,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80021)。根据药物说明书及患者用药情况分为每月2次,一次1支(140mg)组(共50例,以后简称2支组)及每月1次3支(420mg)组(共44例,以后简称3支组)。观察用药后 12-24 小时、3 天、7 天、15 天、30 天的 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脂蛋白[lipoprotein a,Lp(a)]、hsCRP 等变化;在观察期间内有无出现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卒中、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冠脉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以及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反应、过敏反应、肌肉相关事件、肝功异常、肾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认知功能障碍等。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CSK9抑制剂对于LDL-C水平的影响: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应用后12-24小时迅速LDL-C水平,24小时两组降幅均≥30%,组间降幅无统计学差异(P=0.886);2支组在用药后15天时达到最低值,降幅达到(65.60±19.24)%,3支组在用药后7天最低,降幅为(75.29±15.18)%;在不同时间点,两组降幅在用药后3天、7天差异显著(P<0.05)。2.PCSK9抑制剂对于TC也有一定降低作用,变化趋势与LDL-C类似。3.PCSK9抑制对于TG的影响:PCSK9抑制剂也能迅速降低TG水平,2支组在用药后15天达到最低,3支组于用药后30天达最低。4.PCSK9抑制剂对于HDL-C的影响:PCSK9抑制剂对于HDL-C有升高作用,用药后30天升幅最高,2支组及3支组升高幅度为分别为11.15%,10.20%,两组间升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5.PCSK9抑制剂对于Lp(a)的影响:用药后12-24小时两组Lp(a)迅速降低,2支组在用药后15天降幅达到最大,为36.59%;3支组在用药后7天降幅达到最大,为41.64%;两组的降幅在用药后3天、7天、30天差异显著(P<0.05)。6.用药后hsCRP的变化:用药后hsCRP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按照hsCRP水平分为高水平组、中水平组、低水平组,高水平组中用药后hsCRP显著下降,中、低水平组用药后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7.在观察期内,无MACCE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PCSK9抑制剂能早期迅速降低超高危ACS患者的LDL-C水平,单月420mg的效果更明显,从而对超高危ACS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起到防治作用;对TG、TC也有一定降低作用,同时升高HDL-C水平。2.PCSK9抑制剂也可迅速降低Lp(a)水平,进一步降低超高危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3.PCSK9抑制剂后对于体内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在高hsCRP水平中明显,其可能是PCSK9抑制剂降低ACS心血管事件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1.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婴儿出生后1年内肠道菌群建立规律及其演变的特点,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2.探讨分娩方式对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为后续深入研究婴儿肠道菌群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纳入不同分娩方式的45例足月新生儿,其中27例分娩方式是自然分娩,18例为剖宫产分娩。收集婴儿出生后1天,3月,6月,12月
学位
背景: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实体肿瘤,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手术切除是目前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80-85%的患者确诊时已无法切除,且术后多数病人易发,致使其5年生存率低于10%。目前辅助化疗方案虽然对部分病人有效,但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的作用不明显,且毒副作用较大。精准治疗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等其他类型的肿瘤中应用广泛
学位
目的:1.评价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AD)对HepG2细胞的影响。2.评估穿心莲内酯对50%酒精诱导的SD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采用CCK-8法测定HepG2细胞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穿心莲内酯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2.体重200±20g的健康SD大鼠60只,共分为6组:空白组
学位
<正>2015年“零号湾”在紧邻上海交通大学的西北角启动建设。经过多年发展,最初的“零号湾”实现“从0到1”的跨越,连同闵行区“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核心区域约17平方千米拓展为“大零号湾”,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单位”、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期刊
肿瘤耐药和抗生素耐药是临床上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已经困扰医学界多年,寻找一种不易产生耐药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自由基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通过氧化损伤来对肿瘤细胞和病原菌起到治疗效果,且不容易引起耐药行为,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就肿瘤自由基治疗而言,有光动力治疗、化动力治疗等治疗手段,但肿瘤组织是乏氧的,造成上述治疗方式严重受限于肿瘤组织内自由氧的水平,使得治疗效率降低。而对于耐药病原菌而
学位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在2004年首次施行,这一培养计划旨在解决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稀缺的问题,进而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河南省自实施该政策以来,吸引了大批高校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来,为农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使得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不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增强了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实力,促使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本研究在河南省内“郑州大学、河
学位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发生在冠状动脉上的动脉粥样硬化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tic)。近年来,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ASCVD)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的研究认为,低密度脂
学位
背景和目的宫颈癌为当前全球范围内发病因素已经明确的恶性肿瘤,多发于宫颈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的交界转化区域内,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临床患者的身心健康。报道称,经过应用脂溶性比较强的物质能够使宫颈上皮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FH)进入到细胞器,经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蓝色沉淀物导致子宫上皮细胞着色,进而依据着色状况来判别细胞是否有可能恶变。查阅相关文献指出FH检测敏感度与TCT检测
学位
背景及目的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估算,目前全球有4.51亿糖尿病患者,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增加到6.93亿。有证据表明,将近
学位
实现节能减排,践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一是大规模电动汽车广域接入。而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给电力系统的运行优化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科学合理的预测电动汽车负荷,继而优化调度电动汽车时序充电行为,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升级和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友好互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及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基于新型粗糙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动汽车出行行为预测和考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