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造化之相——文化研究语境下的藏族唐卡艺术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当代文化研究的语境下,围绕藏族生命哲学、藏族艺术精神和当代视觉文化等重要论题,对唐卡这一藏族文化、宗教和艺术的集中表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艺术探索。论文从跨学科角度(哲学、文化研究、文艺学、人类学等)切入选题,对以往研究忽视的一些内容予以挖掘。从根本上看,唐卡经历了从宗教圣物转变为蕴含文化内涵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或一种艺术类别的转变,以及从现代性所批判的前现代的落后文明象征物到后工业社会对人类反思现代性,寻找人与自然、艺术、宗教合一的精神归宿的借鉴意义两个主要的转变。论文特别关注唐卡所体现的藏族的民族精神、美学品格与艺术特征;揭示了唐卡中以狞厉美为代表的独特审美风格。论文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宗教性与世俗性的双重交错影响出发,寻找唐卡作为历史流传物和民族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深厚内涵。论文专章研究了藏族生命哲学的五个特征,分析了唐卡“观看”的视觉文化特征;论文还将研究的结果投射到应用领域,对唐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商品化/产业化进行了反思,对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论文将最终的实践意义放在从唐卡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去探索藏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文化他性”作为后殖民话语体系的关键术语,是西方霸权文化所挤压出的一个歪曲的东方文化形象,文化帝国和文化霸权主义者的潜台词,它在跨文化交流与对话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后殖民翻译语境中,西方霸权文化通过他性文化陪衬并构建其主流文化身份。随着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他性文化面临着同质化的危机,如何有效地回应西方主体所摧残的异质的、失语的、边缘的他性文化,从而抵御文化帝国和霸权主义,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
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上,海德格尔关于艺术的本质所作的思考和阐释是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在20世纪的30年代到50年代,他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一系列的演讲,这些演讲构成了他的中期思想的重要文本《艺术作品的本源》,时至今日,该书作为现代欧洲思想的经典文本,依然在大学哲学课堂里被热烈地解读和讨论着,已经成为西方思想史上关于艺术问题的一个里程碑,该书所蕴涵的对艺术的全新的理解博大精深,独具特色。海德格尔穷其一生追
学位
两千多年来有关柏拉图《理想国》的研究文献汗牛充栋。柏拉图在传达其政治思想时,很多地方使用到神话(Mythos)。那么,柏拉图在构建自己的政治思想大厦时,为什么会使用神话,神话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承担着怎样的功能,且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神话与传统的古希腊神话尤其是赫西俄德的神话有何差异,神话本身对于哲学思考和政治思考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这可以说是本文的问题意识之所在。  本文将柏拉图政治思
学位
张岱年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专家是为人所熟知的。近年来,学界对张岱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方克立将张岱年称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独辟蹊径的探索的第一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大众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过程中的不同侧面。张岱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所作出的哲学探索,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也有不容小觑的价值。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
学位
自古以来,道德典范都是社会道德建设和个体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伦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的诸多道德典范,从尧舜禹到雷锋、张海迪,从孔子到耶稣,无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文明传承的作用,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道德示范作用,对个体的人格追求起到了激励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价值冲突更加严重,道德典范在这样的社会情形中更能体
学位
宗炳《明佛论》一文旨在言明:“须弥之大,佛国之伟;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宿缘绵邈,亿劫乃报。”即是要论述神不灭、报应观和心本论。  宗炳的论述以“神不灭”为出发点。其不灭的神一方面作为轮回的本体神识,向下解释世间生死报应;一方面作为清净的法身神识,向上解释出世间的涅槃解脱。此“神”亦是佛道,它高于嚣于世路的儒家之道,也高于非皆空的老庄之道。在此前提下,宗炳以释统儒、道,试图表达佛
学位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两条研究意向性的进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是现象学进路的代表;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则是分析哲学进路的代表。本文要对胡塞尔和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展示两条进路的异同,为意向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整理思想资源,探索两条进路综合的可能性。  为实现以上总体目标,本文用五章内容对两条进路中意向性与哲学理念、意向性与意识、意向性与心—身问题、意向性与意义、意向性与唯
学位
本文以社会契约论和社会契约的正义原则为线索,力图明确契约、社会契约和正义的概念,尤其对社会契约作为一种方法、模型和正义程序进行论述。  关于社会契约论思想,主要分为16世纪至17世纪的古典社会契约论和20世纪后的当代社会契约论。论文阐述了以格劳秀斯、普芬道夫、斯宾诺莎、霍布斯为代表的纯粹自然理性的社会契约论;以洛克、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权力分立的社会契约论;以卢梭、康德为代表的道德价值的社会契约论。关
本文对迈克尔·C·杰克逊所提出的创造性整体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析,揭示出其理论的本质内涵以及在系统运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表现出来的独特价值。系统方法论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硬系统思考、软系统思考、解放型系统方法论而走向一种整体多元主义的系统范式,硬系统方法论的“优化模式”只适合解决结构优良的系统问题,软系统方法论的“学习模式”可以应对缺乏明确结构的问题情形,但对强制和权力非对称性带来的冲突却无能为力,解
学位
自组织理论经历了萌芽阶段、特定学科阶段和一般的自组织理论阶段。本文用到的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既有特定学科的自组织理论又有一般领域的自组织理论,根据特定学科的自组织现象得出自组织现象的特点: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正因为自组织现象的这一特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人们开始考虑能不能运用类比的方法,把自然界的自组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