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著作权数量对传媒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dianci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作品著作权已经不可忽视地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公民民事权利,在其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由此说来,对于著作权的保护已经不仅仅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律意义,而且具有十分关键的经济意义。2010年起,我国开展了旨在打击网络盗版活动,促进保护知识产权的“剑网行动”,尤其强调音乐、网游、视频、动漫、文学等方面的正版化。2015年,我国政府实施了一次最严厉的打击网络音乐作品侵权及盗版的活动,并连续出台了数项旨在保护正版音乐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在国家政策的严格管制下,电影、书籍、动漫、音乐、游戏等多个领域曾经盗版作品泛滥而公众习以为常的乱象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系列行动和政府也为文化传媒领域的持续健康合法发展清除了诸多障碍。近年来,在执法角度,我国相关部门极大加强了对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著作权管理机关在著作权保护监管方面成立了相关的机构。另外,为了保护网络作品的合法著作权不被侵犯,政府部门对于网民常用的部分视频客户端加强了监管。同时,版权保护部门对于需要重点保护的部分影视作品开启了“版权预警保护”程序,陆续公布了数批共计百余部重点版权预警电影、电视作品。这样,就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侵权方是否“明知或应知”版权相关事宜的问题。另一方面,除了2020年受疫情爆发影响,文娱产业受到重创之外,2013年至2021年,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呈现稳步大幅上升趋势。我国国民不断提高的文娱消费支出为相关文化传媒产业的持续有力发展提供了持久有效的保障。作为传媒企业,其核心产品主要为文化传媒作品。而作品著作权保护了文化传媒作品应有的权利不受侵犯,对于保障企业的合法收入至关重要。因此,作品著作权作为传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其影响不言而喻。本文从传媒企业价值的视角出发,探索作品著作权数量对于传媒企业价值的影响,以此引起企业管理者对于作品著作权的重视,期望促进个人、企业、社会多个层面重视对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也为关于保护作品著作权方式的探讨提供了参考。相关文献表明,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有较高重要性,对于企业价值往往产生积极影响;传媒企业价值受到企业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运营管理经验、盈利能力、资产结构、股权结构、所在地区等多个因素影响。但现有文献较少考虑作品著作权对于传媒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整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沪深上市传媒企业2011-2021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模型,研究作品著作权数量对于传媒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实际控制人性质的样本传媒企业样本进行了异质性分析,且分别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替换关键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实证回归结果如下:(1)总体来说,传媒企业价值与其作品著作权数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2)不同地区的实证结果呈现出异质性,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传媒企业价值与其作品著作权数量未呈现显著相关性,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传媒企业价值与其作品著作权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二线城市传媒企业价值受作品著作权影响大于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传媒企业价值与其作品著作权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3)不同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回归结果呈现出异质性,作为国有控股的传媒企业价值与其作品著作权数量未呈现显著相关关系;非国有控股传媒企业价值与其作品著作权数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及理论分析,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1)资产评估领域需要充分关注作品著作权对于传媒企业的协同效应;(2)传媒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作品著作权的价值,作为国有控股的传媒企业应反思自身作品创作与审核机制是否过于严格;(3)社会大众需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4)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加强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力度,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可以适当降低作品著作权登记费用门槛。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传媒企业及作品著作权的市场化程度。
其他文献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补充与辅助,而目前家校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误区。笔者在研读、分析既有的家校共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家校共育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期刊
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地方债余额高达30.47万亿元,同比增长19%,由于疫情导致地方财政吃紧,地方债被动扩容,今年新增地方债发行了4.37万亿,较去年的4.6万亿略有下降,但是近两年以来新发债务都保持着较高水平。地方债在地方税增速放缓与刚性财政支出的背景之下,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债务与税收的增长率出现明显的增长失衡,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率明显高于地方税收增长率,且追
学位
在落实减税降费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等大背景之下,我国财税部门以逐步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为政策改革的重要抓手,自2018年起先后出台财税[2018]70号文、财税海关[2019]39号文和财税公告[2022]14号文等标志性政策文件,逐步探索并逐渐建立起具有规范性、普适性和常态化特征的留抵退税制度,助力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微观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
学位
收入分配是经济学研究中的经典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中提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需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机制作用,同时强调了收入分配过程中政府这一重要角色的调节职能。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分配调节的重要手段,由于低收入群体主要依靠劳动要素获取收入,而高收入群体更多依靠资本要素获取收入,因此若对资本所得征较多的税而对劳动所得征较少的税,则可能有效缓解收入差距。明确我国劳动与资本要素所承担的税收负担情况,并
学位
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构建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是我国应对外来风险、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之举,也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价值链条,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自构建“双循环”格局发展战略提出之后,最高领导人多次强调了国内统一市场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2022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进一步指明了国内市场建设发展方向。在199
学位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中国自此拉开了历时5年的“营改增”序幕,逐步将所有的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按照顶层设计的要求,在“营改增”实施后,要确保所有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推行“营改增”政策,是出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企业来说,“营改增”政策通过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可以有效消除原营业税计税模式下的重复征税的问题,降低税负,有利于企
学位
中国于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在商品和服务的流转环节实行了营业税和增值税双重征税模式,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该模式不仅导致了我国很多企业进项抵扣难题,也增加了我国税收征管的难度。另外,营业税无法实现出口退税,不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平稳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改革,增值税扩
学位
国家和民族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核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近年来,我国针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加深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我国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机制以及推出新的政策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给企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增长由快速增长转变为高品质增长,使得企业生存环境变得严峻,这时大量企业出现了并购、重组、破产清算
学位
近年来我国增值税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从最初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到2016年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近年来增值税税率的改革趋势是减档次、降税率。先是2017年简并增值税税率结构并取消13%的税率,2018年又将17%和11%两档税率各降低一个百分点。2019更是迎来两档增值税税率更大幅度的调整。增值税税率多档并存,部分是出于效率考虑,但是,这也违背了增值税的中性原则。特别是对于适用6%增值税税
学位
随着国内外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变化,过去那些老常态的路子、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经济发展的质量、效能情况需要更多的关注。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诸如其能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设计才能使其更好地促进质量提升等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有的关于税制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部分研究存在着像经济质量指标的全面性不足等特点,其可能是用全要素生产率或是研发投入等单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