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葡萄VviBZR1与花色苷调节因子VviMYB5b的克隆、定位与蛋白质互作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iods,BRs)是甾醇类植物激素,具有高效、广谱以及无毒的特性,是能够调节果实成熟的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在较低的含量下就可以表现出很高的生理效应,葡萄浆果经过外源BRs处理,葡萄果皮花色苷等酚类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BRs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使去磷酸化状态的BZR1/BES1在细胞内诱导下游靶基因的表达。VviBZR1是BRs信号转导过程中关键的转录因子,正向调节BRs信号通路,但是在BR信号转导过程中,VviBZR1基因调控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分子机理,目前还不清楚。在葡萄果皮花色苷的合成过程中,VviMYB5b为花色苷合成的调节基因,VviMYB5b有利于调控葡萄花色苷的生物合成和促进花色苷合成途径中CHS,F3’5’H,DFR,ANS等结构基因的表达。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葡萄果皮花色苷的合成过程中,VviBZR1与VviMYB5b基因的表达趋势大致相同,推断VviBZR1与VviMYB5b基因可能共同作用调控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生物合成,因此,研究VviBZR1与VviMYB5b转录因子互作关系,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VviBZR1与VviMYB5b互作调控酿酒葡萄果皮花色苷合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克隆葡萄果皮中VviBZR1和VviMYB5b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及亚细胞定位分析,利用酵母双杂交及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Bi FC)研究VviBZR1和VviMYB5b蛋白互作,为VviBZR1和VviMYB5b调控葡萄果皮花色苷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VviBZR1与VviMYB5b的定位与分析。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VviBZR1-1,VviBZR1-2,VviBZR1-3,VviBZR1-4和VviMYB5b均定位在细胞核中,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VviMYB5b基因序列的总长度为1103 bp,含有R2R3MYB蛋白典型的基本结构域;VviBZR1的四个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VviBZR1-1,VviBZR1-2,VviBZR1-3和VviBZR1-4,基因序列的总长度分别为1368 bp,1235 bp,1071 bp和1820 bp;VviBZR1的四个同源基因的相似性为25.11%,与VviBZR1-4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拟南芥At BZR1-4;VviMYB5b与葡萄中VviMYB5a亲缘关系最近。(2)分析VviBZR1和VviMYB5b蛋白的相互作用。观察pGADT7-VviMYB5b重组质粒和pGADT7空质粒分别转化Y2H Gold酵母菌株感受态并涂SD/-Leu平板,结果显示含有转化与未转化的质粒的酵母菌菌落生长状态完全相同,即诱饵重组质粒对酵母无毒性,同样观察p GBKT7-VviBZR1重组质粒和p GBKT7空质粒分别转化Y2H Gold酵母菌感受态,并涂SD/-Trp的平板,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对酵母无毒性;将p GADT7-VviMYB5b质粒转化Y2H Gold酵母菌株感受态,稀释不同浓度涂布于SD/-Leu、SD/-Leu/-Trp、SD/-Leu/-Trp/X-α-Gal、SD/-Leu/-Trp/-His/-Ade/Ab A平板,同样观察p GBKT7-VviBZR1在SD/-Trp、SD/-Trp/X、SD/-Trp/A/X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均显示无自激活,酵母双杂交互作试验结果表明,只有VviBZR1-4和VviMYB5b蛋白存在互作关系;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 FC)分析VviBZR1与VviMYB5b二者之间的体内互作关系,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质粒在拟南芥原生质体中的荧光信号,发现只有在拟南芥原生质体中共转VviBZR1-4与VviMYB5b质粒,细胞核才出现黄色荧光信号,从而验证了VviBZR1-4与VviMYBb蛋白的互作关系,而VviBZR1-1,VviBZR1-2,VviBZR1-3与VviMYB5b蛋白不存在互作关系。
其他文献
叶黄素(Lutein)是一种含氧类胡萝卜素,结构上含有多个共轭双键。叶黄素具有鲜明的颜色,是一种着色能力强、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天然色素;叶黄素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改善作用。但是叶黄素的溶解性较差,稳定性较差,生物利用度较低,这些因素限制了叶黄素的应用。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是维生素E的水溶性衍生物,具有两亲性和水溶性,安全性高,是一种良好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学位
芝麻是一种广泛栽培的油料作物,但芝麻秸秆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将芝麻秸秆作为一种纤维素来源,研究制备纤维素纳米晶,以提高芝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纤维素纳米晶是一种新型天然大分子材料,具有高表面积、高强度,含有大量表面羟基等特点,可以作为材料填充剂增强复合材料强度。壳聚糖膜在食品包装中已有广泛的研究,但是单一的壳聚糖膜机械强度差,透水率高,为了改善这些特性,向其中加入纤维素纳米晶和抑菌剂纳米氧化锌,制备
学位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现象,人们的饮食观念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之前的传统生活里,家庭日常餐食准备要耗费很长时间的饮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都市消费者方便快捷的饮食需求,在此背景下,方便食品在市场上出现。我国居民在日常饮食中习惯一次性大量烹饪,烹制好的食物往往一顿饭吃不完,会将剩余的饭菜放于冰箱中进行储存,等待下次用餐再将其复热后食用。由此可见,反复加热在人们的日
学位
菊苣酸是紫锥菊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属咖啡酸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菊苣酸的不稳定性导致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且菊苣酸在胃中会被胃蛋白酶降解,导致菊苣酸的生物利用率低。乳铁蛋白由于生物相容性良好、生物可降解率高、细胞毒性低和等电点较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复合物构建。另外,乳铁蛋白在小肠部位有特定的受体,对小肠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热处
学位
目前国内葡萄酒业严重依赖进口酵母,导致葡萄酒同质化现象严重,随着对本土酿酒酵母研究的深入,其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被发掘,本土酿酒酵母能够良好的体现本土风土养育的葡萄的风味和品质。酿酒酵母CECA筛选自我国宁夏产区,前期研究表明其发酵能力及浸渍能力强,有利于形成葡萄酒浓郁且纯正的香气,能挖掘和展现葡萄品种本身的典型特征。为了探索更广的应用潜能及获得更详细的应用指导,本研究从发酵温度和原料含糖量两个方
学位
弯曲杆菌是引起人类肠胃炎的食源性致病菌,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人畜感染后能够引起腹泻、呕吐、血便、牛羊流产等临床症状。弯曲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等自然环境中以及动物养殖、屠宰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食用动物特别是家禽是弯曲杆菌主要的宿主。如今,弯曲杆菌病的爆发逐渐增加,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国内由于弯曲杆菌感染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频繁出现,关于禽源弯曲杆菌的流行研
学位
藜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且无乳糖和谷蛋白,敏感人群过敏概率更低。益生菌,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平衡并对宿主有益。将藜麦作为益生菌载体不但营养价值含量丰富,并且为乳糖和谷蛋白不耐受人群摄入益生菌制品提供了新的途径,是未来开发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以筛选获得的耐酸耐胆盐且适宜发酵藜麦乳的益生菌为基础材料,优化建立益生菌发酵藜麦乳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再对藜麦乳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过程进
学位
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是很好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将多酚引入食品体系可以提高食物的抗氧化性和营养价值,而蛋白质被视为多酚加入食品体系的良好载体。但多酚能够与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结合使产品产生不利的浊度或胶体浑浊。果胶是一种阴离子多糖,在食品工业中用作稳定剂,乳清蛋白-果胶复合物用于包埋烟酸或控制功能性成分的释放。本研究通过形成蛋白-多糖体系观察其对多酚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不同环境条件处理,测定浊度、粒
学位
脂环酸芽孢杆菌是果汁中常见的腐败菌,因其具有嗜酸耐热性而导致传统方法难以将其杀灭,故寻找该菌的植物源抑菌剂是控制该菌方法之一。植物源活性物质因其具有安全性、氧化性、抑菌性等优点受到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为食品工业中微生物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材料方法。因此,本研究以绿原酸、肉桂酸、百里香酚这三种植物源活性物质为基础材料,探究了其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机理,并进一步以百里香酚为载体进行了脂环酸芽
学位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属于革兰阴性嗜盐性弧菌,可在水生动物的肠道内粘附、聚集和繁殖,因此广泛分布于海产品及海域环境,淡水产品和淡水养殖环境中也可检出该菌,人摄入被该菌污染的食品后可引发中毒,不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疾病已经跃居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榜首。并非所有的副溶血性弧菌对人类均可致病。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