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进入和反抗强势文化的另一种策略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1069423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殖民翻译研究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是后殖民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它否定了传统译论中关于语言平等、文化平等的乌托邦理论预设,认为源语和译入语并不是平等的,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权力差异。后殖民译论家把翻译活动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之中,从而探求翻译与文化霸权、意识形态、译者的文化身份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后殖民语境下,翻译既可以视为殖民工具,也可以看作解殖手段。翻译扮演什么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翻译方法。一般认为,将弱势文化文本译入强势文化时,采用归化策略翻译则鼓动强势文化以本土概念翻译外来文本,抹杀文化差异,是帝国统治的主要工具。与之相反,异化翻译与源语文本的外观样貌贴近,保留了差异和多样性,是对强势文化统治的一种反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将弱势文化译入强势文化时采取归化策略就一定是迎合文化霸权的表现。翻译活动的评介应考虑特定的历史背景、译者、翻译目的、翻译效果等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后殖民语境下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效果的传统看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例如,异化论的倡导者Venuti在创建构筑在“存异伦理”和“化同伦理”这一对二元对立上的翻译伦理理论的同时又对它进行了解构;Jacquemond对异化翻译的效果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异化翻译能被东方主义者利用,通过凸显弱势文化的语言、文化的差异从而变成丑化弱势文化的一种手段;Robinson认为异化翻译根据的是一种天真的语言学观,因为异化翻译赋予译文的“异国情调”往往会让读者觉得原作者或者源语文化幼稚、原始、落后,而这恰恰是异化翻译想要避免的。辜鸿铭是二十世纪初中西文化冲突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化学者和翻译家,其《论语》译著的问世不仅打破了数百年来“中学西传”领域被西方人垄断的局面,而且对西方社会,尤其是一战后的德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界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关于他的翻译研究,目前发表的论文大多都是从语言层面讨论其译文中的归化策略,很少有论文涉及到后殖民翻译视角。鉴于此,本文运用关注强弱势权力差异和权力斗争的后殖民翻译理论,对辜鸿铭的《论语》译本进行研究。通过对辜鸿铭《论语》译本中归化翻译的详细描述以及译本中归化的解殖民化效果的阐述,本文作者期望证明,在特定条件下,归化也能成为树立弱势文化正面形象,反抗强势文化霸权的一种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在金融开放的全球背景下,转型国家的银行业经历了动荡、危机、巩固和稳定的过程。转型国家银行改革大多包含二级银行体系建立、资本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及私有化三个阶段,在这个
《庄子》是先秦诸子的重要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品,其语言反映了上古汉语尤其是战国末期至汉初汉语的基本面貌。专有名词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是思维、文化、审美、
行业语一般是各种行业和科学技术上应用的词语。它本身有单义性、专业性,表达的多是行业内部人所共知的概念,使用范围比较狭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一直严重依赖原油进口,进口重质原油或高硫石油是大势所趋,而重油所产生的渣油处理是世界难题。为了解决炼油工业的重油轻化、工业标准、渣油处理、油品质量等四大难题,
随着篇章语言学研究的深入,翻译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将原文文本及译文文本的研究扩展到了语篇层次,即语篇成了翻译的基本单位。衔接是生成语篇的必要(尽管不充分)条件之一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的新理论,对各种文化现象有很强的阐释力。本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入手,探讨广告互文性的实现过程。通过对一系列广告实例的分析,本文认为正是由于模因
本论文的主要框架是确定儿童支原体肺炎和支原体、衣原体混合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的差异,同时研究这两种病原体的不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是引起社区获得的肺炎的常见原因,
双语教育作为顺应教育国际化的举措,已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教学中进行探索实验,它在苏州的启动推进也成为了苏州教育的一个新亮点。然而双语教学在我国毕竟仍处在起步
“一”是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而且很特殊的一个词,它有许多功能是别的数词所不能取代的。汉语中“数量名”词组往往不能作主语,但是有些“一量名”则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在
随着医院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医院在经营中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也不断凸显,在医院财务风险防控方面,通过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能够帮助医院在运行中提高效能,同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