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感性耦合负氢离子源的电学诊断及数值模拟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wudai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负氢离子在引出束能量较高时仍然可以保持很高的中性化效率,基于负氢离子源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在未来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热阴极灯丝离子源,大功率低气压射频感性稱合负氢离子源(Negatvie Hydrogen Ion Source,NHIS)具有寿命长、结构简单、无电极污染、维护方便、等离子密度高和引出束流均匀且易控制等一系列优点,已经被选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中性束注入系统的参考离子源。为了优化NHIS的性能并产生高密度的负氢离子,需要对等离子体的产生、输运,尤其是功率吸收机制和电子动理学特征等基础物理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基于此,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了验证和全面地理解这种双腔室结构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源的特性,本文首先采用朗缪尔(Langmuir)单探针对氩等离子体在不同气压和功率下的电子密度、有效电子温度和电子能量几率分布函数(EEPF)的径向和轴向分布进行了系统地诊断研究。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等离子体产生和输运过程的理解并验证实验结果,本文开发了一个基于COMSOL多物理场软件的混合模型。研究发现,在低气压放电的射频等离子体源中,等离子体扩散伴随非局域的电子动理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沿着轴向,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都在源区中心处达到最大。随着从源区到扩散区轴向距离的增加,EEPF高能尾收缩表明了高能电子在扩散区逐渐被冷却。沿着径向,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在不同的气压和功率时都表现为“钟形”分布。然而,随着气压的增加,有效电子温度的径向分布由一个“凸形”分布转变为“凹形”分布。这表明电子动理学特征由非局域向局域机制转变。其次,本文分别利用实验和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等离子体源在氢气放电时的射频功率耦合效率。放电的电源频率为2 MHz,气压为0」-3 Pa,射频功率最高可达6 kW。实验中,功率耦合效率的值是在放电和不放电的情况下通过测量电源施加功率和流过天线线圈的电流来得到的。等离子体的基本参数,如电子密度和有效电子温度,可以通过Langmku·探针测得。同时,还给出了天线线圈匝数的影响,匝数变化范围为5-9匝。研究发现,增加线圈匝数可以显著地提高功率耦合效率,这主要归因于放电系统品质因子的明显提升。此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功率的增加,功率耦合效率先增加后达到最大值;随着气压的增加,功率耦合效率首先快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为了全面地理解这种功率吸收机制,木文开发了一个基于电磁模型和整体模型的混合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表现出合观的一致性。数值结果和极限情况下的解析解能够很好地解释实验测量的功率耦合效率的变化趋势。这些趋势主要依赖于品质因子Q电子密度和有效电子碰撞频率。最后,在这种典型的双腔室结构等离子体源中,本文利用Langmuir探针分析了氢气放电中的电子动理学特征和等离子体参数的空间分布,并给出了气压、射频功率和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压的增加或从放电源区到扩散区轴向距离的增加,EEPF由三温分布逐渐演化为麦克斯韦分布。根据测量的等离子体参数,本文计算了不同放电条件下的特征频率。发现在气压为0.3 Pa时,电子加热机制主要以随机加热为主,而且在气压小于1 Pa时,随机加热必须加以考虑。当气压较高时,欧姆加热变得重要。随着气压或轴向距离的增加,作为电子总能量函数的EEPF由重合变得分散,表明电子动理学机制由非局域向局域转变。这种现象可以通过计算的电子能量弛豫长度得到解释。在源区,电子密度表现为“钟形”分布,而电子温度分布相对比较平坦。然而,它们都在扩散区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为了验证实验结果,本文利用一个基于COMSOL多物理场软件的混合模型来计算不同放电条件下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模拟的等离子体参数轴向分布和实验测量的结果在气压为5 Pa时符合得较好,而较低气压时(1 Pa或2 Pa)时,数值模拟得到的电子密度比实验结果要低一些,而数值模拟的电子温度要高一些。在较高的射频功率下(1.5 kW),发现射频频率对轴向分辨的EEPF、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优化方法是解决底层视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借助人们对视觉问题的经验知识建立优化目标函数,然后采用理论分析较为完善的数值迭代算法进行求解,但通常会因为目标函数过于复杂而求解困难。一些方法采用直接在迭代中插入深度网络结构建立可学习优化算法来避免复杂求解,但这种简单粗暴的结合导致算法的稳定性、收敛性等理论结果遭到破坏。本文瞄准该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精细的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稳定性或者收敛性分析的可学习
两阶段随机规划(Two Stage Stochastic Programs)是指第一阶段问题的决策可以通过第二阶段问题的最优决策来补偿的随机规划问题.这类问题在资源配置、金融经济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实际问题中随机变量的概率测度很难精确获得,常常需要考虑近似模型,所以在设计算法求解这些问题时,渐近理论起着重要作用.另外,随机二次规划可以应用到很多问题中,尤其是经济金融问题.但是已经存在的两阶段
min-max问题是一类重要的非光滑优化问题,在投资组合、工程设计、大型故障诊断等很多实践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求解无约束min-max问题的凝聚光滑化方法的研究尽管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技术的进步和数据收集、传输和存储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实际面临问题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大规模min-max问题的高效求解方法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求解大维数且带
Weyl-von Neumann定理是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中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对象.1976年,Voiculescu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非交换Weyl-von Neumann定理,在本文中称它为Voiculescu定理.本文主要研究了算子代数中的Voiculescu定理与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中的不可约算子.全文分为六章,主要结果如下:首先,利用AF代数的性质,研究了从AF代数到有限因子von
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量子限域效应引起能级分立等优势,引发科研工作者对类石墨烯结构的其他二维原子晶体的研究热潮。与碳同主族的硅、锗、锡元素原子质量较大,相应的二维单质单层自旋轨道耦合作用更强,有利于诱导产生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不同于上述二维烯材料的半金属性,单层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能隙大小在1~2eV范围内,在场效应晶体管应用方面颇具优势。为实现单层Ⅳ主族单质和TMD材料的工业应
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与油/气运输船在海上进行旁靠作业时,两者之间会形成远小于船型宽度的狭长缝隙。狭缝内的水体在特定频率波浪作用下会发生剧烈的共振,这种现象被称为窄缝流体共振。类似的流体共振现象还可能发生于钻井船内部的月池结构中。由于窄缝/月池内流体的大幅振荡,使得作用在结构上的波浪力显著增大,严重威胁到结构物和工程作业的安全性。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预报流体共振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传统势流模型由于
饱和砂土液化是最为典型的地震灾害之一。因此,准确地对液化危害进行评估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地震液化评估中,需要对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考虑:1)液化敏感性;2)触发液化的动态载荷的评价;3)液化的影响。前两个在分析描述液化能否发生的液化势方面已经得到了检验。此外,在评估液化破坏效应时,主要是指横向位移,这是进行液化危害评估的最后一个方面。在所有的方法中,基于历史数据或室内试验结果的经验和半经验
作为宽禁带直接带隙半导体,GaN和ZnO在蓝光发光二极管、紫外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照明等光电子器件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尽管GaN及其相关的Ⅲ族-氮化物光电器件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但仍存在一些尚未完全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如紫外光(UVL)带、蓝光(BL)带和黄光(YL)带的起源问题长期悬而未决。ZnO具有和GaN类似的光电子领域应用,但其激子束缚能更大(~60 meV),且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生长
中锰钢第三代汽车钢温成形是制造强度级别为1500 MPa以上汽车结构件的有效技术,具有“三低一高一均衡”,即“低奥氏体化加热温度、低成形温度、低淬火速率”、“高且均衡力学性能”的工艺优势,已成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提升的重要途径。本学位论文针对中锰钢温成形过程中相变行为尚不明晰、工艺优化尚不全面、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缺乏全面评价等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开展了中
加工介质对微细电火花加工性能的影响非常显著,在煤油、去离子水等液体介质中加工时,材料去除率很高,但工具电极损耗也很大,严重影响加工精度;在空气射流等气体介质中加工时,工具电极损耗率低,但是由于放电间隙太小,导致加工过程中短路率很高、加工效率低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APPJ)作为微细电火花加工介质,开展了 APPJ中微细电火花加工的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成功实现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