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RS和田间试验的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影响的评估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作是指对土壤进行机械操作,以为农作物的发芽和生长提供一种适合的环境。将秸秆埋没在农业土壤中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肥力和水蚀、风蚀、输沙特性以及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可遗憾的是,适宜的秸秆还田的数量/百分比的相关信息却很少。通常认为,至少30%的土壤表层应该被秸秆覆盖,但这一理论到底是否合适并不清楚。虽然已有很多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来估量农田中秸秆还田的百分比和空间分布情况的研究,但目前尚没有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大范围、持续的量化和监测小麦秸秆覆盖(WSC)的比例以及对于稻麦轮作系统中作物的产量的影响。作者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农场稻麦轮作的大田里进行了八组实验,来研究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物理特性、土壤有机碳(SOC)、土壤碳储量(SCS)和粮食产量的影响。实验包括(ⅰ)少耕和30%的秸秆还田(RTsi30),(ⅱ)少耕和60%的秸秆还田(RTsi60),(ⅲ)少耕和100%的秸秆还田(RTsi100),(ⅳ)少耕和无秸秆还田(RTns),(ⅴ)常规耕作和30%的秸秆还田(CTsi30),(ⅵ)常规耕作和60%的秸秆还田(CTsi60),(ⅶ)常规耕作和100%的秸秆还田(CTsi100),(ⅷ)常规耕作和无秸秆还田(CTns)。同时应用了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结合卫星数据对中国常熟的稻麦轮作系统进行了监测,主要监测小麦秸秆的覆盖百分比,以及在不同比例的秸秆覆盖作用下农作物的产量。其中RS的基本指数包括: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ⅱ)归一化差值耕作指数(NDTI),ⅲ)简化耕作指数(STI),ⅳ)归一化差值指数7(NDI7),ⅴ)归一化差值指数5(NDI5),ⅶ)归一化差值植被衰老指数(SRNDI),vii)短波红归一化差值指数(SRNDI)。以这些指数建立了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用于预测中国常熟地区稻麦区WSC和不同比例秸秆还田作用下的作物产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季小麦实验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对于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有着很积极的作用。和其它实验相比,少耕状态下60%的秸秆还田,即RTsi60条件下,比其他条件下获得更高的作物产量和更好的土壤质量指标。然而,所有的实验土壤(0-30cm)的干容重和实验前相比明显降低,实验前的值为1.32 g/cm3,减少范围为1.16%-7.73%。最大值(1.22 g/cm3)出现在CTsi100这组实验中,最小值(1.30g/cm3)出现在RTns这组实验中。和实验前相比,平均土壤空隙增加了7.09%-1.15%,最大值出现在CTsi60(54.14%)这组实验中(深度为0-10cm的土壤剖面)。2.实验RTsi60中测量得到最大的有机碳含量,为15.34 g/kg。表层土壤(0-10cm)的有机碳含量相对比较大,其中在RTsi60(16.26 g/kg)的实验中远远大于RTsi100(15.45 g/kg)。结果显示,在实验RTsi60中土壤的碳含量最大,为7373.40 kg/ha。此外,水稻的秸秆还田大大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在稻草还田中,作物产量最高出现在CTsi60(4156.98 kg/ha)这组实验,最低出现在RTns(3201.50 kg/ha)这组实验。3.结果显示,相比于无秸秆还田,小麦的秸秆还田和少耕的结合对粮食产量和0-30cm 土壤质量指标有着很大的影响。实验RTsi100中出现最大土壤干容重降低比例,为9.79%,最小降低比例出现在实验CTns中,为1.31%。4.土壤肥力分析显示小麦的秸秆还田增加了0-30cm土壤层的总的氮浓度(TN)以及可用磷和钾浓度。实验RTsi60得到了最大的氮浓度,值为0.981 g/kg,紧随其后的是实验RTsi100(0.969 g/kg。然而,可用磷和钾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实验RTsi60,其值分别为37.65 mg/kg and 82.23mg/kg。观察到在保护性耕作结合物秸秆还田的状态下,磷和钾浓度最小。同时,小麦秸秆还田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有机质(SOM)的水平。相比于无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的有机质水平上升了3.08-17.07%。然而,实验RTsi60中得到了土壤最大的平均有机质水平和含碳量,值分别为25.12g/kg和6971.54 kg/ha。5.在两季实验中,相比于无秸秆还田,小麦秸秆的还田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和作物生长参数。同时,实验RTsi6。获得了最高平均产量8.29 ton/ha,穗数为309.72× 104/hm2,穗粒为132.24。反之,在少耕结合30%的秸秆还田实验中,作物的千粒重稍微的高一点。结果显示,和100%秸秆还田或者没有秸秆还田相比,60%的小麦秆还田配合任何耕作方式均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6.通过遥感技术和GIS技术以及卫星数据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用于大范围地监测秸秆还田的比例以及农作物产量。此外,发现归一化差值耕作指数(NDTI)和其它作物残留物指数相比,是估计和绘制小麦秆覆盖量分布的最好方法,比如>40%,41-60%,61-80%and 81-100%,模型的 R2=0.80,其精度为84.61%(κ=0.76)。7.运用通过地面数据得到的采样点和水稻产量,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成功建立了水稻产量的预测模型,其R2=0.85。然而,水稻产量的最高预测值为8439.67 kg/ha,这是在小麦秆覆盖率为68%的情况下得到的,而在65-78%的秸秆还田作用下水稻的最大的产量密度为0.082。本文通过二元核密度预测采样点产量得到平均值为8300到8400 kg/ha。总之,在2015-2017的稻麦轮作季中,在不同比例的秸秆还田结合免耕和少耕,进行了一系列的田间试验。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得到在秸秆覆盖率为60%-70%结合少耕的方法,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的干容重,增加空隙,有机碳含量和碳含量,同时增加作物产量。因此,对于可持续农业,秸秆还田在稻麦轮作系统中是一种提高产量以及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采用RS和GIS技术,无论对于单一农田还是对大区域范围,在稻麦轮作制度下,NDVI、STI和NDTI算法为有效且鲁棒性强的用于测量秸秆覆盖比例和测算WSC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指标。这对于基于农业持续发展的长期土地利用规划是非常有用的。
其他文献
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利于异花授粉的生殖隔离,是防止物种退化、保持遗传变异的重要机制。SI的研究一直是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目前关于S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茄科、蔷薇科和罂粟科等植物上,关于菊科SI的研究甚少。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菊科植物的代表物种,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且菊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世界上最普遍的一种肝脏疾病,是动物和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目前认为,脂肪肝发生是因为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造成肝细胞中脂质异位沉积所引起。另外,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在脂肪肝从简单的肝脏脂肪变性发展成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猪流感病毒(SIV)是一种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有囊膜、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是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之一。影响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病毒、宿主和传播途径。越来越多的调查发现,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猪场/猪群对同一SIV的易感性和感染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使人们认识到外界环境和宿主营养条件对抵抗SIV感染的重要性。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发霉的玉米、小
妊娠期和哺乳期是个体发育的“窗口期”,该阶段母体营养水平通过DNA甲基化等表观修饰对子代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甜菜碱(Betaine)是含有三个活性甲基基团的高效甲基供体,作为蛋氨酸循环的底物参与一碳代谢,为机体大部分甲基化反应提供甲基基团。前期我们发现妊娠期日粮中添加甜菜碱能够显著提高新生仔猪肝脏胆固醇含量及减少甘油三酯含量,并且伴随着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的变化;然而母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是胰岛素/IGF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及代谢。血液中的IGF2主要来源于肝脏。IGF2是哺乳动物中几百个印记基因之一,其转录活性不仅会受到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影响,还受到印记控制区(imprinting control region,ICR)甲基化状态的调控。甜菜碱是甘氨酸的三甲基衍生物,
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中侵染植物的一个病毒属,病毒基因组为三分体负义单链RNA。该属病毒目前包括20多种病毒,根据地理分布的不同,该属病毒可进一步分为欧亚型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和美洲型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番茄斑萎病毒属的典型种,该病毒被列为十大最具科学重要性和农业重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tenuivirus,RSV)是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物,该病害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国家多次在水稻作物上大面积爆发。早期研究已经报道该病毒的粒子形态为丝状无规则且表面无囊膜包裹结构,仅依靠核衣壳蛋白包裹病毒的基因组RNA。然而RSV病毒在寄主体内增殖包壳的生物学过程依然未知,即核衣壳蛋白如何高效的包裹病毒基因组从而不被寄主体内的核酸酶所降解。此外,RSV病毒虽已
高密度遗传图谱是提高参考基因组组装、基因定位、比较基因组研究的重要工具。萝1、(Raphanus sativus L.)是一种重要的一、二年生十字花科根菜类蔬菜作物。萝卜肉质根营养丰富,药用食疗价值高,不同基因型萝卜品种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基于传统分子标记构建的萝卜遗传图谱,由于标记密度低,可利用的功能标记偏少,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萝卜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萝卜高代自交系‘N
在过去20年中,全球经历了几次传染病暴发,如埃博拉出血热(EBHF)、甲型H1N1流感、非典型肺炎(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寨卡病毒病,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些传染病在人类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全球性影响。本文整理1996—2018年的SciVal和Scopus数据进行学术分析,输出趋势主题,以期加强对传染病暴发的认识。
期刊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s)具有植物促生及土传病原菌生防功能,合理施用含PGPRs的生物肥料是实现我国化肥减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物肥料中的PGPRs施入土壤后需在作物根际有效定殖才能发挥作用,而由根系分泌物介导的PGPRs向根表的趋化过程是其有效定殖的重要前提。解淀粉芽孢杆菌是根际环境中一类比较重要的PGP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