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逻辑、冲突、动力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ade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国家发展之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充分供给是满足公民文化需求与文化权利的根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公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然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给短缺、供给过剩、供需不一致等供需冲突问题,制约着社区稳定、和谐发展。本论文旨在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中国本土化模式建构出发,基于比较研究的视野,明确中国场景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理论内涵、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基于“冲突、合作、动力”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中面临的合作悖论困境、动力要素与合作供给制度选择;以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由传统的政府独建、政府独管、全民共享模式转变为全民共建、共管、共享的治理格局。
  本论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比较法、比较个案研究法、深度访谈法等质化研究方法与问卷调查、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等量化研究方法,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逻辑、冲突、动力”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与阐释,为如何优化当前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提供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与若干对策建议。主要研究发现与创新内容为:
  第一,本论文基于历史发展与实践应用的双重研究视角,归纳指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实现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发展逻辑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有机结合。即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对国内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发展变迁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归纳指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同时,运用问卷调查、相关性分析对当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冲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合作治理能够有效解决供需冲突问题,其产生与发展符合客观实践逻辑。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合作治理应用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必要性,解决了针对该问题的传统研究中理论与实证相脱离问题。
  第二,本论文在明确中国场景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理论内涵与主客体要素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冲突、合作、动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与主体间合作关系网络。即运用文献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基于合作治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合作悖论等理论研究视角,首次提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冲突、合作、动力”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主客体要素进行深度剖析,发现除基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居民外,基层党组织与社区文化骨干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重要治理主体,在此基础上,发现基层党组织的贯穿功能与社区文化骨干等自治功能间并不排斥而有机合作互动关系,并形成一种“党建引领+基层自治”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架构,这亦是中国场景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合作治理的重要本土化特色。
  第三,本论文基于中国场景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实证研究,首次提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悖论问题,并系统剖析其诱因及对策;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动力要素进行分析论证,实现由案例研究到理论分析的突破。首先,运用深度访谈、典型性个案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基于社会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与文献、新闻资讯等第二手资料,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中存在合作悖论问题而导致其发展迟缓或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县政策执行中的政策梗阻、信息黑箱、社会组织治理能力不足、基层领导干部创新或动员能力不足等问题是其根本诱因。其次,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对基于深度访谈、比较个案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获得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具体动力要素进行验证、分析,指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的主要动力要素及其影响度。最后,在前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合同制与非合同制是中国场景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供给制度选择,并指出二者应用价值与改革路径,尤其是非合同制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发挥着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且更具应用价值;并归纳指出应基于制度、组织、人才、过程四个维度推动中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看是创新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拥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势在必行。而中学时期的学生拥有更完备的思想体系以及更强的自主动手能力,对于知识的接受和消化也更全面和具体,所以中学时期对于培养创新素养人才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学也是培养创新素养人才的主要阵地。  2017年1月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近年来,国家颁发了一系列的教师继续培训政策,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研究针对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研究,以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揭阳市揭东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揭东区
学位
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属于商事制度改革“宽进严管”中的“严管”改革措施,对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从而更好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企业信息公示制度虽然已经实施了几年的时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制度的落实工作中,尤其在基层,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在基
学位
当前,盗窃、电信诈骗等系列案件高发,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多发性系列案件因其发案率高、破案率低、线索提取难的特点给公安机关破案增加了难度,在多发性系列案件中,同一嫌疑对象所实施的行为通常具有共性特征,这一特征所产生的数据在案件独立分析时无法体现为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大数据挖掘多发性系列案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已成为公安机关分析案件线索的一个重要手段。  多点位关联分
学位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推进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均积极实施开放的人才政策,掀起了近乎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但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呈现出部分区域“人才超负荷”,部分地区“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因此,研究合理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策略,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同时,让更多的人才流向更适合自己的区域,在
随着我国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因此,探索党建信息化和基层党建工作的结合方式,对推动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提高党建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将信息化视角下党建工作的开展作为研究重点,以天津党建数字化平台为背景,研究如何构建一个智慧党建系统。首先理清选题
学位
工程造福人类,工程创造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必将对经济、社会环境带来巨大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应对产业变革、支撑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匹配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弥补高等工程人才空缺,“新工科”方兴未艾。  大学是高等工程人才的供给主体,在高等工程人才培养
学位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扩招的范围逐渐扩大,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获得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重难点问题之一。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影响学生职业获得的原因包括哪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否在时代的背景下增加了新的元素?  本研究结合信息时代的背景,以大学生信息素养为观察视角,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对其职业获得的影响,包括信息素养影响大学生职业获得的因素有哪些,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都积极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中来。与此同时,各国也出现高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即技能溢价。学者早前就开始关注参与全球生产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技能溢价的研究也不乏少数,但因所采用的全球生产分工指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传统基于增加值视角或生产阶段数视角分析全球生产分工程度都是将纯国内生产分工考虑在内,这些指标无法准确表示因参与国际合作生产引起的分工情况。本
当前,随着全球范围内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各国都在积极制定新的工业发展战略以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挑战。工程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应对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国际竞争的挑战,我国提出“新工科”建设计划以有效探索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