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标准并不明确。因此在进行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时,往往依赖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在行政裁量权的限度之内做更进一步的准确判罚。这导致行政裁量权成为了一把双刃剑,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税务行政处罚的行政效率和个案公平,而另一方面对政府机构来说则更容易被滥用,从而造成了公民、法人甚至是其他有关机构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所以,在政府机构被赋予行政裁量权的过程中,对此问题加以规定与管理就至关重要。国家税务局在二零一二年正式发布了《规范税务行政裁量权工作的指导意见》,揭开了中国税收行政处罚裁量工作规范化改革的帷幕。此后,各地区政府也针对本地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相继发布了相应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地方政府税务机关的税收行政处罚裁量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是国家行政部门针对执法实践中为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范围所建立的具体规范,是对行政裁量权依据特定规范加以细分、量化和具体化的关键依据指标。税收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在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陆续实施后逐渐被约束,税收征管的威慑力也随之增强。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依然频繁通过各种手段避税。税收作为政府最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发挥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能会促使其追求税后利润的提高,因此国家和企业之间会因为税收问题展开博弈。而税务行政处罚裁量规范化是国家推进税收领域法治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能够降低“征纳合谋”出现的可能性。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会导致企业避税行为面临更高的风险与相对更低的收益。所以,企业的避税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影响。本文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这一前置视角出发,探索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具体影响,为我国遏制企业避税行为的产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共分为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分析以及结论和建议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理论的阐述。本文界定了税收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企业避税两个核心概念。分别对信息不对称理论、静态博弈论以及税收契约论三个相关理论进行简要阐述与分析,并且基于此,提出了税收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企业避税的影响机制。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及企业避税的现状分析。本文从企业避税手段、企业避税程度现状、企业避税带来的经济后果和企业避税的影响因素四个角度全面分析了企业避税的现状。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实施时间及各地实施内容差异分析了税务行政处罚基准的现状,并且指出了我国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反避税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本文从WIND数据库、CNRDS数据库、RESSET数据库以及深圳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中,收集了2014-2019年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并且基于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提出了四个假说:(1)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实施会改变企业对避税成本和避税风险的估计,从而降低企业避税程度;(2)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将能够对内部控制较差的企业产生更大的影响;(3)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将在财政压力更高的地区当中对企业产生更大影响;(4)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将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感更低的企业产生更大影响。并对此构建模型进行回归,采用安慰剂检验、更换税收征管衡量指标、更换企业避税衡量指标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基于财政压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企业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验证税务行政处罚基准对企业避税影响机制,并通过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验证这一影响在不同企业中的异质性,最终得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企业避税影响的具体结论。第四部分是对上文的总结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实施的确对企业避税具有抑制作用,内部控制低条件下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企业避税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在财政压力高的环境下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实施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更突出,在社会责任感更低的企业中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实施对企业避税程度抑制作用更大。在此结论基础上,本文从规范健全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反避税两个方面提出了五条建议。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完善国家财税法治体系的新时期,税收法定原则在税收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运用。尽管现行的各税种暂行条例逐步上升为法律形式,但应当明确的是,税收授权立法的存在价值仍然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税收实务领域发挥关键性调控作用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其在本质上就是以税收授权立法的形式发挥效力。然而,在这些税收规范性文件依授权而制定并实施的过程中,授权不明与立法越权现象屡见不鲜,“行政主
学位
区域开发是国家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对被开发区域的地方政府税收行为产生多维影响,而对其影响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央地关系角度看,区域开发政策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政策的实施推动需要地方政府发挥其财政职能。在前期阶段,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满足区域开发的需要。对于待开发的地方政府来说,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越来越大,财政压力加大。一方面是区域开发战略的推动,不
学位
伴随我国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变化以及新发展目标的提出,我国的财税体制也在不断地调整、改革和完善。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也是主要体现。平台经济在给经济社会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既带来了更加智能化、高效率的生活,也带来了许多新挑战。特别是在税收治理方面,平台经济基于其流动性强、隐匿性高、高度依赖数据的特点,对增值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也愈加规范,企业间并购现象在资本市场上愈加常见,以此谋求转型升级、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估值机制不成熟等原因,并购方处于交易劣势地位,交易双方常对企业估值产生分歧,不利于并购交易的达成。因此,并购双方引入对赌协议,即在达成交易时签订补充条款,被并购方对未来几年内的经营业绩或其他指标做出承诺,并约定补偿条款,若被并购方业绩未完成则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缓解能源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整个阶段,政府积极运用财税政策手段,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财税政策手段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因此,现行的财税优惠政策亟需改进和优化。当前财政补贴退坡政策的实施引起了社会
学位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贯穿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全部历程,从上世纪的转换经营体制开始,经历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的过程,到新时代下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被赋予新的生机与内涵。混改的重要成效之一即是将竞争机制引入国有企业,通过创造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促进国企和民企的共同发展。这一过程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压力、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进而可能对企业的税收规避行为产生影响。而当前学者们对企业产
学位
如今,中国已经从高增长速度阶段进入高品质发展阶段,并正处于改革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内部结构、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攻关时期。中国正面对着全球国民经济复苏疲软、局部矛盾与社会动荡频繁、全球社会问题加深的复杂环境,并应对着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迎来经济新常态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国家为了通过市场行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出宽松的企业重组政策。就公司来说,通过企业重组可以有助于公司通
学位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跨国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于各国税收管辖权形式的不同,从事跨国经营和劳务的企业极可能面临双重征税的情况,这损害其经济利益,也不利于国际经济交流、发展。为妥善协调处理相互间跨国企业纳税问题,经贸交流密切的国家和地区间大多会选择签订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间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我国政府也已积极地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税收协定。根
学位
鉴于我国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审批制度严格、交易成本高昂,部分企业遂采取股权转让的方式以实现土地使用权实质性控制权的转让。目前,我国股权转让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税收政策存在差异,国家税务总局出于反避税目的发布了国税函[2000]687号、国税函[2009]387号、国税函[2011]415号,虽然这三份文件是针对特定案件出具的批复,其指导意见也并未抄送各地方,但其遵循“实质课税原则”,将这类股权转让认定
学位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间接转让股权实现利润转移,间接股权转让成为资本在国家间流通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因为庞大的市场以及较好的营商环境不断吸引境外企业投资,2021年我国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FDI)更是创下最高纪录,这表明我国吸引外国投融资能力逐年增强。然而,非居民企业为了实现股权转让利润最大化,通过间接股权转让方式进行筹划,规避纳税义务。为了打击企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