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教材刺法研究 ——以《针灸学》统编教材为中心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i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学》统编教材是我国针灸教育中影响最大的规划教材,它建立了系统的“经络腧穴、刺法灸法、针灸治疗”的理论框架结构,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针灸学科知识体系。刺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经络腧穴”和“针灸治疗”的重要桥梁之一,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是一项注重实践运用的技术。通过检索“针灸”、“教育”、“教材”、“教学”、“刺法”和“知识体系”等关键词,发现近年来学界对针灸教育多有关注,文献研究纵贯古今,内容或多或少地谈到了刺法,但是全面深入地研究针灸学教材中刺法部分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的成果尚缺。本文旨在探讨《针灸学》统编教材中刺法部分理论和应用的特点,通过对统编教材以前的不同时期的针灸学教材中刺法部分的理论框架、应用特点和知识内容等的考察,重点分析《针灸学》统编教材中刺法部分的层级结构、刺法定义和刺法种类的改变,结合统编分化教材《刺法灸法学》和对外交流针灸学教材刺法部分的比较,探讨教材中刺法部分的理论与应用特点。本研究首先回顾《针灸学》统编教材以前的针灸学教材,包括古代针灸学教材、民国时期针灸学教材和20世纪50年代的针灸学教材。由于三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差异较大,对针灸学教材的规定也不一致,特别是从古代正式有医学教育机构开始到民国时期,历时弥久,医籍繁多,民国时期运用于学校教学的针灸医籍通过筛选亦有二十余种,20世纪50年代虽然仅有十年,但由于尚未有全国统一的针灸学教材,故而各地不同的教材版本数量也不在少数。因此,本文的第一章分别确定三个时期的教材,古代针灸学教材有《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圣济总录》、《医宗金鉴》等;民国时期一共确定21部针灸学教材,以东方针灸学社出版的《高等针灸学讲义·针治学灸治学》和澄江学派编写的教材为主;20世纪50年代共搜集到10部针灸学教材,前期以《新针灸学》为要,后期则是1957年版《针灸学》为主。其次介绍国家规划的统编教材,包括《针灸学》教材和分化教材《刺法灸法学》(或《针法灸法学》),以及对外交流的针灸学教材。第二章对统编教材以前不同时期的针灸学教材中的刺法部分进行梳理,从教材编写的背景出发,分析刺法的知识框架、概念定义和内容特点。古代针灸学教材中,《内经》奠定了刺法的基本理论;《难经》重视针刺手法;《甲乙经》进一步构建了针灸学科的知识体系,明确了针治部位;《圣济总录》在元代作为针科的考试用书;《医宗金鉴》是清朝的官定教材,书中的《刺法心法要诀》是为刺法专篇。民国时期,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理念相继传入我国,刺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吸收了西方医学和汉译日本医籍的精粹,针灸学教材重视针刺的操作技术,以毫针为要,重视腧穴解剖,发扬各具特色的针刺手法。20世纪50年代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新针灸学》延续民国的科学风潮,试以新的针灸知识体系踏上“科学针灸”的道路,刺法也在民国针灸学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针灸取得疗效的原理;后期则是顺应“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对针灸刺法的理论与应用重新转向传统,以纯粹的中医理论体系解释针灸刺法。第三章重在研究历版《针灸学》统编教材中刺法部分的内容,梳理教材中刺法的层级结构、刺法的概念定义和刺法种类的变化,探讨当代刺法理论与应用的特点。从层次结构看毫针刺法占据了刺法部分的主流地位;刺法定义的表述体现了针治工具从单一到多元,针治部位不再局限于腧穴的理论特点;刺法种类在教材的发展进程中整体上呈现不断丰富的趋势,不过也有部分刺法退出了教材的刺法知识体系。第四章分析比较统编分化教材《刺法灸法学》中的刺法部分与《针灸学》统编教材中刺法部分的异同。从知识框架看,关于总论部分和毫针刺法的层级结构几乎一致,此外,层级设置上更加重视手法的理论阐释和实践的技术考核。刺法定义的变化与刺法的种类相互影响,不同针具种类的丰富,结合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光、电、磁等刺激的方式结合传统针刺理论形成新疗法广泛运用于临床。相较而言,《刺法灸法学》(或《针法灸法学》)是《针灸学》刺法部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第五章论述针灸学教材对外交流中刺法的发展,并联系《针灸学》统编教材中的刺法理论体系作比较。对外交流的针灸学教材中刺法部分的内容主要摘自《针灸学》统编教材,包括毫针刺法和其他临床常用的刺法,如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等,通过梳理发现对外交流的针灸学教材的刺法知识体系主要化裁于《针灸学》统编教材。不同时期的针灸学教材中刺法部分对现代针灸学统编教材中刺法的理论知识框架时有一定的参考和价值。综合对古代、民国、20世纪50年代的针灸学教材,现代统编教材《针灸学》和《刺法灸法学》教材,以及对外交流的针灸学教材中刺法部分的梳理和分析,进一步研究《针灸学》统编教材中刺法部分的规范性、系统性,继而探讨针灸学教材中刺法的理论与应用特点。
其他文献
基本逻辑BL是命题真值取值于[0,1]区间的多值逻辑,是模糊逻辑的重要基础.BL-代数是与基本逻辑相匹配的Lindenbaum-Tarski代数,其提出动机一是为基本逻辑提供一个代数框架,二是为研究[0,1]区间上的连续t-模提供代数方法.对逻辑系统的研究,从代数逻辑的观点来看,或是采用代数方法研究从逻辑引出的代数系统,或是将逻辑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解决代数问题并将结果转化为逻辑形式.本文从代数角
本文研究了满足恒等式xn≈xm的Burnside AI-半环簇Sr(n,m)首先,给出了Sr(n,m)的自由对象的模型.接下来,证明了所有二阶AI-半环生成的簇是遗传有限基底的,它的每个子簇是有限生成的,且其子簇格是64阶的布尔代数;证明了Sr(n,1)的每个成员的乘法半群是正则纯正密码群,给出了Sr(n,1)的一些子簇的自由对象的模型;研究了Sr(n,1)的乘法半群是Clifford半群的成员作
本文主要完成了在流体力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类高阶非线性薄膜方程的李对称群分析,得到了方程的不变群、最优系统以及一些具有特定物理意义的相似解;此外利用不变子空间方法还研究了具有一般形式的三阶非线性微分算子及带有对流项和源项的非线性交叉扩散方程组,得到了它们在各自所容许的不变子空间中的完全分类.所作的工作具体如下:1.运用经典李群方法研究了2m阶非线性薄膜方程,得到相应的李点对称群、优化系统和群不变解,然
本文主要研究了解析数论中一些著名和函数的算术性质,这些和函数包括广义Kloosterman和、Dedekind和、Gauss和、两项特征和及多项式的Dirichlet特征,并利用解析方法研究了这些和函数及其混合形式的均值计算问题.此外本文还利用生成函数的方法及组合技巧研究了Apostol-Bernoulli多项式、Apostol-Euler多项式、(p,q)-Fibonacci多项式和(p,q)-
设S是半群,P(S)是由S的所有非空子集所构成的集合.则P(S)关于自然定义的乘法构成一个半群,称之为S的幂半群(或整体).设κ是半群类.如果κ中任意两个半群的幂半群同构蕴涵这两个半群也是同构的,那么称κ为整体决定的.本文我们研究正规纯整群(即:矩形群的强半格)与幂等元半群(即:带)的幂半群.特别地,我们证明了正规纯整群类和具有正则整体的半群类是整体决定的.
各种逻辑代数是做为非经典逻辑的语义系统被提出的,其中剩余格是一类最基本的模糊逻辑代数,几乎所有的子结构逻辑都是以它为基础来建立相应代数语义的.本文研究剩余格上的态算子、导子和超MV-代数上的态理论,尝试刻画几类特殊剩余格的代数结构,为研究子结构逻辑中的概率问题提供更一般的代数方法,表示更多模糊事件真值的平均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第二章研究了剩余格上的态算子.首先,建立了一类意义较广的具有内态
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高强度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然而,传统制备陶瓷的方法成本较高(烧结温度高、烧结时间长、二次加工难、制备能耗大),限制了陶瓷的应用范围。聚合物转化陶瓷(PDCs,Polymer Derived Ceramics)良好的可设计性、工艺性和低温陶瓷化等特性,使其在制备纤维、复合材料、涂层和薄膜等应用中大有前景。聚合物转化陶瓷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创新工艺,可以有效改
主要部分研究讨论非纠缠量子关联在多体量子系统中的分配规律,以及量子关联在量子临界体系中的行为与量子相变的关联。通过考虑monogamy不等式及monogamy deficit,给出quantum discord, global quantum discord, one way quantum discord等典型量子关联在多体量子系统中的分配性质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另外,通过对于global qua
纳米团簇作为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体之间的中间态,研究它的结构及性质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及凝聚态固体等的结构及性质。而且它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甚至核物理、天体物理、大气物理中部有所应用。对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及其性质的研究成为开发新型材料的理论技术基础。碱金属锂及其掺杂团簇作为一种功能特殊的新型材料,因其在燃烧、催化、晶体生长、成核、凝固、相变、光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成为科学家们关
近年来,由于掺杂碳团簇在星际空间被发现以及它们中的一些已经能在实验室中被合成而且它们大多数在正常情况下能稳定存在,所以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们迅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掺入杂质原子,会导致碳原子团簇本身结构、电子特性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很显著的变化,这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显得更为必要。此外,对掺杂碳团簇详细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它们的稳定性,揭示它们的形成机理,进而引导能我们去发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