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生态宜居与宜业时空演变、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areg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渤海区域辽阔,区域内各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千差万别,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在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居住环境及生活水平的同时,可能也会因大气、水、土壤等污染而导致生态宜居建设滞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除社会经济发展薄弱、居民生活条件较低外,甚至还伴随着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导致环渤海地区城市生态宜居与宜业建设矛盾十分突出。本文结合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环渤海地区生态宜居与宜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环渤海生态宜居和宜业发展的时序和空间特征并对生态宜居与宜业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最后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环渤海生态宜居与宜业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环渤海地区总体城市生态宜居和宜业水平分别呈波动下降和波动增长趋势,两者空间分异性特征显著。2010-2019年环渤海整体生态宜居与宜业空间差异性主要由三大区域内的生态宜居和宜业水平差异所致。生态宜居水平空间分布集聚性较弱,宜业水平空间分布较集聚且呈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2)2010-2019年环渤海地区生态宜居与宜业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呈缓慢增长状态,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耦合协调等级表现出依托城市群由中心向外发展的特征。空间全局趋势上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格局。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生态宜居与宜业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并不统一,空间组合类型差异较大。(3)生态宜居与宜业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分析。整体来看,宜业发展在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环渤海生态宜居与宜业耦合协调发展并不是单个因素、单个系统作用的结果,而是与其他因子紧密联系共同影响着耦合协调系统的发展且因子两两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均大于单个因子作用时的决定力。(4)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城市生态宜居宜业发展从因地制宜发展短板、精准弥补基础差距、明确影响因素差异机制与协同制定优化监管政策四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异域之上,是尘埃落定的地方。在范稳的笔下,“藏地三部曲”所呈现出的是带有人性悲悯意识的西藏。人性的悲悯,让藏地人的生命由沸腾走向平静。面对外来宗教文化的冲突,悲悯让异质文化水乳交融。悲悯意识是贯穿于藏地的大爱。本文试从西藏历史、人物形象、情与理以及书写方式等不同角度,探讨西藏大地上的历史与宗教,人物与情感。第一部分,试从藏域宏观视角出发论述西藏历史、宗教与文化的冲突与演变。在历史的缝隙里,处处流露
学位
学位
军礼是周代“五礼”之一,在礼乐文明盛行的先秦时代具有重要地位。先秦史传散文包括《尚书》《逸周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它们当中的军礼书写各有侧重。《尚书》所载主要涉及军礼的誓师辞,侧重誓辞的内容和文体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这些誓师辞从结构可以分为主誓人、听誓人、誓辞三个部分。誓辞又包括数责罪状、作战要求、赏罚原则三方面。从语言特色来看,《尚书》中的誓辞语气严肃、权威性强。情感色彩浓厚、鼓动
学位
付秀莹作为“70后”实力派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以思想内容上的丰盈、创作风格上的清新俊逸和语言上的典雅精致在当代文坛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中有不少学者指出付秀莹的小说有着浓厚的古典风韵。就目前来看,学术界对于付秀莹小说中古典韵味的研究多集中在她的单个作品上,并且研究的角度多是探讨其小说在语言上的古典意蕴,对于付秀莹小说在整体创作上的古典化倾向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地阐释。因此,本文在目前对于付秀莹小说创作研
学位
东汉末年,大一统的政权分崩离析,国家战争频发,儒学思想式微,重娱乐、重艺术的士林新风尚等开始成为社会主流。在此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更愿意用新的方式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由此,游艺活动逐渐兴盛,成为魏晋士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游艺活动进入到文学题材的创作中,推动了涉及游艺活动的相关文学书写的发展与兴盛。本文以魏晋时期涉及游艺活动的诗歌、辞
学位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南宋理宗时期著名宰相,同时也是诗人、词人,在诗、词、文等方面多有建树,与当时刘震孙、魏了翁、翁元龙等人有交往,受到他们的称赞与较高评价。目前学术界对吴潜的研究着重偏向家族、词作研究,对诗歌研究很少涉及。吴潜的诗以《全宋诗》收录较为完整,有264首诗,汤华泉在《永乐大典》中辑出7首。此论文以吴潜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与文本细读法,结合吴潜的政治生活,对
学位
中国宪治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无数先进人士的前仆后继,张友渔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张友渔先生见证了我国从动荡不安的“旧中国”1到和平稳定的“新中国”的伟大跨越。他一生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的法治道路,深度分析中国国情,研习中国宪治发展的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张友渔作为中国法制建设的推动者,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张友渔在“旧中国”时期主要受到康梁为主的维新派思想和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
学位
郭璞是两晋之交知名的文学家,在诗歌和辞赋领域都有闻名后世的篇章,他的散文也很有价值。本文对郭璞散文进行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郭璞散文研究领域成果的综述;第二部分致力于探究郭璞奏疏文及哀策文的内容、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第三部分探讨郭璞序文的学术观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人格;第四部分针对郭璞图赞文的思想、价值等进行研究;第五部分从郭璞散文的整体出发,论述郭璞散文的整体思想和艺术特色;第六部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