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处人间——王夫之庄学思想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wi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夫之在继承与批判庄子思想的同时,集中论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并阐发了自己毕生所持守的正处人间之道。本论文正是通过对《庄子通》与《庄子解》哲学思想的研究,以及王夫之著作中其他有关庄学思想的梳理,挖掘王夫之对于个体社会存在之意义价值的理念,即其正处人间之道,彰显王夫之的人文现世关怀,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四部分:
  第一章主要研究分析了王夫之对《庄子》各篇章真伪的辨正厘析及通解《庄子》的方法论,王夫之认为《庄子》内七篇主旨思想连贯一致,为庄子所著,外杂篇非庄子自著,《天下》篇与《寓言》篇是全书的序和跋。基于《庄子》崇尚真儒,且为儒家思想流派一分支,其旨趣与《易》、《论语》可证合,王夫之主张可“引漆园之旨于正”。王夫之通解《庄子》不因循古人,主要以义理阐发为主,兼顾注解训释。
  王夫之以“求仁之心”对庄子“因而通之”,第二章着重论述了王夫之正处人间的哲学基础:王夫之对天人关系作了界定,区分人化之天和自然之天,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以人道率天道”、“延天祐人”,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强调于人之可为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做到虚实平衡,不倚轻倚重虚实,循虚蹈实,于虚处求实,于实处倡虚,人以其所禀虚灵不昧、“秀而最灵”特质能动改造实有世界。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常变观,执常应变,以常治变,要变知常,于变有常,把握世界发展规律能够与时偕行,以待忧患。反对以眼目为判断形之有无标准,气之聚散而为有形无形,“无有所谓无者”,世界是实有的,人类需要在理性思维指导下认识和改造之。
  第三章论述了王夫之立于人间之正道的心知之识。他主张人用“真知之明”“而去彼之所谓明”,即诸多心知成心之见,以此作为其正处人间的明晰心性、心知之识的进路,力求立于人间之正道。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师物”观,尊重客观实际情况和识命尽性的性命观,于天命己不可控处,顺天安命知性,亦要谨守、涵养日生之性,成就日新之命;消除人为制造事物间的界限画“小大之一区”,主张消除让大者执着于其大的“势”和让小者困迷于其小的“情”;以“知兼”之心树立“非耦”意识,并以此作为突破小大之辨、情势之困的方法。
  第四章主要阐述王夫之毕生追求的理想人格:正处人间之圣者。他不离人间之世,“从事于务”、不“游乎尘垢之外”;德形相符、形德一致;标提仁义之道、以仁义为性命内有,主张“由仁义行”;以中正仁义的人伦之大“经”为正,养生重养神之轻微,能移以相天成化;逍遥游于世间,能于人伦实践与经世致用中获得体悟生命与道的契合的逍遥自由。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因此,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提出:“观察、观察、再观察。”幼儿从其一出世起,就积极地向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纲要》指出3岁儿童就队周围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但是,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孩子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
期刊
本文基于存在论的基础地位,要回答网络的虚拟特性对人的存在论的基本构成。通过对于存在论基本论域的分析,得出此在与他者的互构,其根本就在于此在本真可能性的敞开,这是一种自我选择的本质,因而也是一种面向世界、物、他者的一个超越过程。而此在的这种存在论本质,根本上就是此在的信息建构,此在所面临的各种存在论困境,也在于信息流通与建构方式的不完善。这些信息方式按照媒介文化的发展,主要有口语、文字和电力。然而这
学位
本文研究的是西方当代环境学者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的环境美学思想。  由于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罗尔斯顿是否有系统的环境美学思想存在分歧,本文首先大致梳理出罗尔斯顿的环境美学体系,包括其美学思想的生成背景、理论渊源、哲学基础、学科依据、研究方法以及主体构架等主要内容。其次,本文将着力点集中在罗尔斯顿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荒野”以及荒野美学理论的分析与探讨上,指出“荒野”(或荒野自然)不仅是罗尔斯顿环境美学研
学位
本文研究梁漱溟如何把从伦理关系中孕育出来的“理性”观念扩展性地运用到伦理政治之上。“理性”本诸伦理关系的根基,又碰触到新的形势从而开展出新的课题,这本身即是伦理思想的一种连续生长。作为一项理论研究,本文尤其关注的是这里面的机理。  导论部分将对梁漱溟思想的研究放置在“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问题”、“作为一个问题的国家政治”、“作为一个问题的心之秩序”的观察角度之下,通过评述前人的研究,说明以“理性”视
学位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原初状态的论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两个正义原则。正义原则如何在良序社会中发挥作用,就此引出稳定性问题。在前期理论中“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有两种逻辑理路:第一,政治(契约)导出道德;第二,道德与政治合一。面对社群主义以及自由主义者的批评,罗尔斯认识到自己理论的某些不足,修正理论并作出回应。罗尔斯把“作为公平的正义”改造成“政治正义”,《政治自由主义》是对《正义论》的扩展和补充。
学位
摘要:在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物理是一门新的科目,实验性很强。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育经费欠缺、教学模式单一、落后,对实验室缺乏专业的管理,导致物理成绩不理想,学生对物理兴趣不高,如何改变这些现状呢?从几方面进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多运用网络资源、微课实验。关键词:农村、物理实验,现状、管理、故事、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薄弱,怎么样才能够提高
期刊
本文分四章对作者所认为的马先生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说明。  第一章探讨了马氏六艺论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成熟过程及其学术定位问题。马先生的思想在成熟之前并非杂乱无统,不成体系。克己复礼,实为其为人为学的真实写照。无论在哪一阶段,儒学或义理之学的思维方式都贯穿其中,其对释道二家的认可,更多表现在理论上的借鉴,而非情感上的。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马一浮学术思想的特色进行了界定,以心性
学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问题”成为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农民问题”,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做出探讨和研究。  增加收入、参与国事、与他人平等,无疑是农民需要的,但似乎还不够。因为中国是传统农业国家,一直以来农业人口就占全部人口的绝大比例。然而,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农民收入从来不高、远离政治,并且与其他阶层相比地位从来都没有平等过,但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农民问题
学位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并呈现出新的面貌,促使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在新课标下,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关注度增加,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在具体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教学问题频发,给学生写作水平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首先,作文课堂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这通常无法满足现代化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特点。初中语文的
期刊
实践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一种方式,历来备受哲学家的关注。那么,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意义上,实践变成了一种问题,这是我们通过日常经验的观察难以做出厘清的。或许可以说,当实践被人误解或误用时,它就成为一种问题,譬如,实践本是人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的一种方式,但是某些人却仅从抽象道德或技术生产层面将实践视为实现自我理性预设或获得自我欲求满足的手段,这种仅从道德或技术单一视角对人类行为的解说,仅在纯粹理性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