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其中,反映企业未来的会计信息因其相关性更强,所以更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做出合理经济决策。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信息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对历史和现在信息的关注转向对未来信息的关注。时间序列模型基本思想是:预测一个现象的未来变化时,用该现象的过去数据来预测其未来。本研究主要关注反映企业重要会计信息的ROE指标及其模型构建,而ROE指标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企业的盈余,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盈余结构的经验分析来验证时间序列ROE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及信息含量。
ROE是会计信息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财务指标之一,ROE预测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内外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预测信息,会计学者以上市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信息为基础,并考虑生产经营环境,假设不同的会计盈余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盈余质量来研究会计盈余及其构成的持续盈利能力,并借助数学和统计学等工具建立财务分析模型,通过分析过去和现在的会计信息,揭示其内涵的某些重要因素和规律,并依据这些内涵的重要因素和规律来预测未来的情况。
我国会计学者对盈余的研究多集中在盈余质量和盈余管理领域。一些学者基于盈余结构,比较研究了现金流量模型与总括模型之间、以及经营模型与总括模型之间的价值相关性,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盈余组成部分相对于总括盈余能否提供增量解释能力。只有极少数会计学者依据对外财务报告观,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结构的业绩预测精度。但是,他们所应用的实证研究方法简单,无法消除模型参数的不稳定性,同一研究问题的论证角度单一,缺乏相互印证的证据。因此,现有研究结论不稳健、缺乏可靠性。另外,他们主要比较研究了现金模型、经营模型与总括模型及幼稚模型,缺乏以其他盈余分解观为基础,比较研究CVCS模型、以及修正ROE模型与总括ROE模型之间的预测精度,更缺乏比较研究ROE预测模型的信息含量问题。因此,本文在文献述评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结构的ROE模型,进一步深入研究盈余及其派生财务指标ROE的预测。
本文借鉴国外学者研究会计盈余分解和盈余及其派生财务指标预测的相关成果,结合我国新会计准则改革前的上市公司盈余结构,基于“盈余组成项目的预测精度和信息含量源自各项目的时间序列特征”假设,研究了不同盈余分解观和不同盈余分解方法,推导了不同盈余分解观和分解方法下所设计的盈余及其派生财务指标ROE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笔者发现还存在其他的盈余分解方法,并依据新的盈余分解方法设计出了新的预测模型;比较研究了“包括非经常性的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和信息含量,并发现它们能为我国证监会发布的“非经常性损益”相关文件的目的提供经验证据。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2001~2006年国泰安和Wind数据库中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时间序列ROE预测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包括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的五个时间序列ROE预测模型中,所有的实证检验结果基本一致地印证了修正ROE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五个时间序列ROE预测模型中,所有的实证检验也基本一致地印证了修正ROE模型预测精度最强。时间序列ROE预测模型的信息含量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包括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的五个时间序列ROE预测模型中,所有的实证检验严格一致地印证了修正ROE模型的信息含量最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五个时间序列ROE预测模型中,所有的实证检验严格一致地印证了经营模型信息含量最强。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了“应纳税所得额”的ROE预测模型;第二,运用“实证检验试错法”来决定最终实证检验数据与时窗的选取;第三,依据实证检验所得出的最佳ROE预测模型,通过分析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可以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为识别盈余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导致本文所研究样本数据区间较短,样本量不足够大,造成研究结论可能不够稳健。
本研究的主要借鉴意义在于,首先,依据ROE预测研究结论,可以为有效监管我国资本市场提供理论模型和实务指导;其次,依据ROE预测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盈余预告提供有效的工具;再次,依据ROE预测研究结论,通过分析预测数据与预告数据或实际数据的差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第四,提供了评估公司未来业绩变化规律预测工具,为资源提供者决定其资源投向和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决策提供依据;最后,为有效地考核经营者业绩和加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未来的研究,预测效果更好的模型设计应考虑更多的变量,此外,需要深入研究上市公司成本性态问题对ROE模型的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