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我探寻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liz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究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中主人公斯蒂芬的“自我塑造”(Self-fashioning)(新历史主义派学者格林布拉特的用语,本文中以“自我的探寻”指称)和作者乔伊斯的“自我塑造”,并力图展现乔伊斯创作的这一青年艺术家形象如何困惑并激发了后世批评家的争论,影响“彼时彼地”的和“此时此地”的读者。本文首先以接受美学理论考察了几十年来的相关批评。接受理论认为,通过期待视野与文本之间的动态运作,读者∕批评家实质上做的是:“我们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所‘读’到的是我们自己”(Eagleton 68)。对《画像》之接受史的考察将不仅展现批评观点的纷繁变化,也将一定程度上揭示批评家对于“自我”的理解和他们于更迭的历史场景中的“自我理解”。接下来,本文尝试运用晚近出现的“叙事认同理论”(由两位当代西方哲学家麦金太尔和利科揭橥)对《画像》做叙事性的解读。这一理论近来在文学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以此理论观之,《画像》可称为“自我的叙事探寻”。这一理论强调了在“后现代状况”背景下对我们自身做叙事性理解的必要性,因为当今的社会和哲学氛围都阻止“把每一个人的生活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体”,而此一理论则允诺了一种“连贯而又流动、变化的”叙事性认同。本论文将着力关注乔伊斯的叙事和斯蒂芬建构自我与认同之间的互动。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自我和认同乃是本体论上两个不同的概念。自我指具有反思自身能力的存在,认同则是一种作为这种反思过程之产物的叙事建构。《画像》之接受历史凡八十余载,吸引并激发了各式各样的解读,而这些皆可称作“乔伊斯(批评)产业”的一个“分支”。姚斯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认为,通过读者-文本互动,读者携原有“期待视野”进入文本会获致对作品和自身的“新视野”走出文本。批评家们争论《画像》的体裁归属可能是出于对斯蒂芬这样的“初次”面对社会现实、处在一个“危险”的年龄段的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关心:若《画像》属于“成长小说”,则意味着斯蒂芬成功地解决了成长中的问题并最终成长为一名成功的艺术家;若《画像》属于“反成长小说”,那末斯蒂芬在讥讽周围事物的同时被施以一种反讽的目光,因其太过骄傲和极端
其他文献
本文力求通过对英国文坛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相关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勾勒她们在寻求生命意义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的轨迹。 根据德拉布尔作品中女主人公年龄将
托马斯·哈代(1840-1928)与马克·吐温(1835-1910)是西方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作家。生长在十九世纪相似的社会背景下,两位同时代的作家在他们的写作中有很多的相同点。其中,地方
随着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青岛,作为奥运会帆船赛的主场地,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青岛市政府也利用奥运会的契机,充分发挥青岛的海域优势,
  本文旨在研究东方宗教思想对尤金奥尼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四位女性人物寻觅归宿的轮回进程中的体现,从而表明尤金奥尼尔,这位毕生都在努力探寻生命的意义的剧作家,经过不
在文学作品中,旅程常常以寻找真理为目的。《黑暗的心》中的马洛虽然不是以此为目的,但是在旅程中他却逐渐发现了在黑暗大陆深处的“真相”。首先,他发现一个叫刚果的地方,正成为
本文首先以迦达默尔现代哲学阐释学中的理解的前结构和历史性这两个核心概念为理论基础,从译者和译入语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在对文化误
2008年,中国四川省发生了汶川大地震。紧接着,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日本周边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震级达到里氏9.0级,此次地震还引发了大海啸,海浪最高达到了40.
威廉·福克纳因为创作了展示美国旧南方社会风貌的约克纳帕塌法小说而被公认为美国南方文学的领袖,并因此获得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对当时南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问题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汤亭亭在《中国佬》对华人男性形象的创新。汤亭亭在《中国佬》中刻画出了不同于早期作家的华人男性新形象,通过横向和纵向两条发展线索来分析《中国佬》中的华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个剧本,虽然在创作的时间上是在最后,但是,正如张泗洋先生在《莎士比亚引论》(下)中所指出的那样,“但是自从第一对开本以来,在几乎所有的莎剧全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