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三笑”中的狂欢化诗学因素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欢化诗学是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以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为基础,从民间诙谐文化角度对作品进行提炼和升华的理论结晶。“狂欢化”概念由“狂欢节”和“狂欢式”发展而来,“狂欢化”是“狂欢节”和“狂欢式”在文学中的深刻体现。这一诗学集中展示了民间诙谐文化的独特表现与深刻内涵,通过不拘形迹的广场语言、物质—肉体下部形象和广场节庆等民间形式与形象,传达了对自由平等的乌托邦的复归以及对统一的、未完成的“时空体”的追求。“广场”与“对话”是狂欢化诗学的表征与核心,在它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狂欢化所突出的整体性、双重性、复调性、自由性等精神内核。冯梦龙是我国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及民间文学搜集者。编选了三部描述明代市民生活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以及《夹竹桃》《山歌》《挂枝儿》等流行于明代的民谣集。在此之外,他还汇编了《笑府》《广笑府》《古今笑》(又名《古今笑史》或《古今谭概》)三部笑话集。冯梦龙是通俗文学的集大成者,因其丰富的理论思想和创作实践被后世认为是中国古代市民文学的先驱,其笑话理论和实践以“情本论”为哲学基础,在笑谑中蕴含了对权威和权力的颠覆与消解。这与巴赫金以民间文学为基础的狂欢化诗学的精神内核有着潜在的共通性。本文试以狂欢化诗学为理论基础,以巴赫金的“第二世界”为框架来构建冯梦龙“三笑”的民间世界:这一民间世界呈现为一个官府朝堂之下熙熙攘攘的狂欢广场,以众声喧哗的语言、市井流俗的形象和自由狂欢的民俗为表征,将官方世界加以解构;在这些语言、形象和民俗中深刻体现出了狂欢化诗学的核心——“对话”。在“广场”上的“对话”之中蕴含着冯梦龙对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体现出冯梦龙对民间乌托邦式的“桃源”时空体的追寻与反思。
其他文献
诏令作为体现王言君威的重要工具,在封建王朝的日常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一朝诏令的骈体特征,不仅可以理解附着个人风格色彩的诏文,还能够更具体理解骈文的特点。本论文主要从北宋诏令变革背景、北宋诏令的转变历程,以及诏令大家胡宿、欧阳修撰写的诏文分析三个层面,围绕北宋诏令文体进行展开相关论述。第一章,对北宋诏令的厘革部分进行论述:一方面,将北宋诏令置于北宋诏令发展的大背景下,以考察其现实功效;另一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在不断加快进程,在如今的城市化建设当中,城镇土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载体,成为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逐步提升,随之而来的,城镇人口也在不断增长,人地矛盾日渐紧张,面对当下的土地利用整体环境,城镇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逐渐引起各方研究人员的关注,在改善城镇土地利用方面任重道远。本文在目前我国城镇土地
由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产出导向法”对解决我国英语学习中“学用分离”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近年来,对外汉语领域的一些学者也对“产出导向法”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数量有限,并且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中级汉语口语的研究更是欠缺,于是笔者用产出导向法进行中级汉语口语教学,探究该教学方法是否有可行性,能否有效提高留学
明代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当中,自然灾害频发,邓云特先生称其为“古今未有之记录也”。严重的灾害不止与自然地理有关,政府的无能、财政的危机和官员的腐朽都加剧了灾害带来的影响。在明代早期政治相对清明,官员政务能力尚可的情况下,自然灾害对政治的影响也自然较轻。然而晚明时期经历了数次权力政治斗争,不论是首辅之争还是东林党争都使明代的政府及其官员陷入到政治混乱、政务荒废的旋涡之中,此时灾害的发生就更显棘手。王恭
运用粤港澳湾区2001—2018年的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市场一体化对粤港澳湾区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粤港澳湾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与FDI负相关,市场一体化指数越高,FDI反而减少;同时,滞后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与FDI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不同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外商投资有不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积极制定引导政策,大力推进高素质人才建
本文是以马克·海曼所著《食物修复》一书的第4节与第15节为文本主要分析对象写成的翻译实践报告。这部作品概述了海曼博士对于食物问题的思考。他认为解决食物问题对于人口,环境,气候,经济以及人类生存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为调整功能失调的食物系统,海曼博士从个人,政府,企业等方面给出了倡议。交际翻译是翻译学者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理论之一,其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飞速提高,科学和经济进步带来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一个例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至关重要。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的原文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真锅淑郎和安东尼《全球变暖背后的秘密:数值模型下的气候变化》一书的第一至二章,介绍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含义及形成过程,以及先
伍绮诗是美籍华裔作家,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刊杂志。伍绮诗的横空出世,填补了华裔作家在欧美主流文学界的空白。而《无声告白》2014年一经出版,亚马逊、纽约时报、卫报等新闻媒体便纷纷报道,好评如云。但是由于出版时间不长,所以这本书目前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国内外学者多是集中于家庭教育、后殖民主义以及叙事策略的探讨,鲜有人从主体建构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拉康
19世纪著名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知识渊博、涉略颇广的他笔下的作品展露出丰韵的生命哲理内涵。无独有偶,在20世纪的中国也存在这样一位体现生命哲理的作家——史铁生。身负残疾的博尔赫斯与史铁生的作品在面对人生困境、死亡态度、宗教选择上表达和传递出相似的生死观及宗教情怀,给予整个人类以精神启迪。通过文本细读、语境理论、文献分析,本文拟通过博尔赫斯与史铁生作品中体现的人生观、死亡观、宗教情怀展开对比研究,
明代的通俗日用类书作为民间工具书的一种,保留了大量明代社会生活真实背景资料。通过对这一类通俗日用类书的研究,可以补充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所涉及的民间风俗和社会背景资料,也可通过类书保留的文献内容来一定程度上了解当时民众对于文学的喜好、还有一些民间文学的状况。近几年虽然已经有许多学者对通俗日用类书进行研究,但是以实用写作为切入点的研究相对少见。而《折梅笺》正是专门收录书面活套的类书,兼具文人创作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