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日文化是一个意义聚集体,在人所构建的意义世界中寻求人的生存样态,这对于理解人的本性,指明人的独特之处,提升人的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文化人”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域下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依据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宣传思想工作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新策略,紧贴合新时代“大思政”育人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所做出的新定位,如何理解“以文化人”思想中节日文化的育人表达、并据此挖掘与运用节日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本课题研究的逻辑进路。本文以节日文化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立论根基,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民俗学、人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论证,尝试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全面审视节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挖掘与运用问题,行文以问题缘起、理论依据、历史考察、核心内容以及现实审视五部分展开论述。首先,吸纳与借鉴相关学科对“节日文化”研究的理论建树,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学范式与社会哲学范式析理节日文化的基本问题。结合民俗学与中国象形文字的演变廓清节日与节日文化的基本概念,以谱系学视角归纳节日文化的谱系结构,总结节日文化在人与自身、人与他者、人与自然三重关系视角中的意指内涵和基本的叙事形态,并依此对节日文化的基本功能进行了概括。其次,对“‘以文化人’思想中节日文化的育人表达”这个前提性问题进行理论追问,为本文的核心命题证实其学理性。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实践观出发探究“以文化人”思想的理论依据,并认为其依据源于文化的本质与产生,即文化既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又对人的物质生产与社会交往具有规范性;而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理解“以文化人”思想的理论蕴涵,则为该思想的运用实践提供了学理支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应注重以文化的形式塑造人、以先进的文化涵养人、以文化为载体培育人、以文化的方法教育人四位一体的整体性;“以文化人”思想又内在地包含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延展与现实关切的思考,因而也是“大思政”育人理念的应有之义。此外,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仅是认识论问题,更是实践性问题,实践又是建立在深刻总结与继承历史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本文在充分借鉴与挖掘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个阶段对我党自建党以来充分发挥节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百年实践探索进行了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再次,在厘清前提性、经验性问题的基础上,对“节日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学理阐释,认为节日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突出体现为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奋斗目标,具体展现为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文化现代化凝心聚力、涵养道德风尚,为推进治理现代化清风正气、培育时代新人,为推进人的现代化立根铸魂。最后,关切“当前如何发挥及优化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本文的价值旨归。认为当前充分发挥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须做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依托、以节日文化建构中的国家力量为主导,并结合现实情况不断创新才能完成其举旗帜、凝共识、兴文化、展形象、育新人的使命。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发展,要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
学位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是国、家、个人的进步、荣辱融为一体的心境和胸怀。突出表现为个体对家乡故土的情感依恋以及对民族和国家的情感认同,转化为之奋斗的思想和行为意识。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提倡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家国情怀提升至治国理政的高度上,多次强调弘扬和培育家国情怀。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中
学位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传播媒介作为人体感知器官的延伸,不断打破时空掣肘,联结社会与个体,成为统治阶级用以塑造、维护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媒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顺时而动、因势而变,以传播媒介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教育信息流转的域限,开发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交互的通路,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实现了卓有成效的引导。彰往而察来,着力追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传媒载体的史实,探明和厘
学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为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九大报告中则明确了“铸牢”这个核心关键词,明确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2021年8月在中央民族
学位
典型树德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发挥着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新时代以来,各行各业先后选树出多种形式的典型,通过典型引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典型树德面临着新的挑战,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站位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高度,深入研究和阐释典型树德的理论意涵、过程规律、历史经验、实践路径等问题,对于提高受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学位
政治信仰作为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因素,既涵盖了人类对过去政治社会发展经验的理解,又包含了人类对政治社会发展现状的判断,更关系到人类对未来政治社会发展的构建,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政治信仰教育,坚持以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目前,站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
学位
近年来新冠疫情的发生与反复,使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入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整体性视野,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社会生产生活和思想行为方式的变革,新冠疫情的紧迫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设置、内容整合上发挥作用,尤其是方法方面的守正与创新、加速发展。因此,深入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是指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思
学位
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域外师德建设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扩展国际视野,积极汲取域外师德建设有益经验。作为世界教育强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高校师德规范的国家,在高校师德的建设路径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有较为完备的师德建设体系,是世界各国研究和模仿的重要典例。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和阐释当代美国高校的师德建设路径问题,不论是对于拓
学位
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中,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根据地,也是战争的指挥中心。由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需要有大批优秀的干部来领导革命,因此这一时期党十分重视干部的教育和培养。经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干部教育,培养和选拔出一支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为赢得抗日战争和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理论、历史与实践,正确总结党的干部
学位
党的十九大以来,由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并作了重要论述,所以理论界掀起了探究党的政治建设问题的热潮。从理论界目前对党的政治建设问题的研究状况看,一般都集中在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三个方面,对党的历史上的政治建设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在党的十九大之前,中央尚未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概念,所以也就未能使用这个概念、未能明确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