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性的启蒙与生成——基于现代国家、市场、个体视角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逐步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天下体系”,西方的现代思想也对中国传统精神世界构成冲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中国近代的时空里发生碰撞。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现代性启蒙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因此导致了中国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启蒙路径。作为后发性国家,中国的启蒙进程更为复杂,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构成一幅壮丽的现代转型画卷。囿于篇幅所限,本文选取现代民族国家,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个体价值三个方面的启蒙与生成来展现这一过程,这三者虽分属不同领域,但都是现代转型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性文明成果。通过对这三个方面启蒙与生成过程的梳理和总结,管中窥豹,以期对中国现代性启蒙和生成进行分析和前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性建构提供理论支撑。在中国现代性启蒙与生成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传播,指导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不断回应与推动中国现代性启蒙、生成的过程,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根据中国国情和多方比较试探,得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只能是一条非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的现代性启蒙与生成只能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的非资本主义之路。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和革命性为中国提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之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对于中国现代性启蒙、生成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论文的前提和基础部分。第一章阐述了中国现代性启蒙与生成的背景和特点。力图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现代性启蒙与生成,对于中国现代性启蒙与生成发生的世界历史逻辑和中国实践逻辑,中国现代性启蒙与生成的独特内涵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现代性启蒙与生成所具有的后发性、非西方性、交错性特点。第二部分即论文的第二、三、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分别就现代民族国家、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个体价值这三个方面的观念启蒙与生成具体展开论述。第二章论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启蒙与生成。比较了中国传统的“天下体系”同现代民族国家的不同,指出西方列强对传统王朝体系的冲击促使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中国人的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经历了“中华民族”概念的建构,中华民国的民主共和尝试,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想,以及新中国的成立与国家的不断现代化这几个阶段,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地位不断得到确立与发展。第三章阐述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启蒙与生成。首先阐述了中国小农经济观念与西方现代经济观念的差异,论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导致中国小农经济解体却无力建立现代经济,学习苏联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模式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却又最终导致了经济活力的丧失,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人思想实现了解放,中国现代市场经济得到确立与发展,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不断得到尊重。第四章论述现代个体价值的启蒙与生成,对于中国传统人伦观与现代个体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五四”推动了中国个体价值观念的觉醒,但之后急切的救亡任务使得个体价值没有被提上相应的重视程度,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个体价值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尊重,特别是“文革”时期,更是受到压制,改革开放为个体价值的重新觉醒与发展带来可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个体价值观念不断得到确立与发展,向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第三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是论文的基本立场和需突出强调部分。中国现代化发展和现代性启蒙、生成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现代性启蒙、生成,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引和理论资源的支撑作用。基于此,第五章主要分析和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性启蒙与生成所具有的指导性、衔接性、支撑性和超越性意义和作用,并进一步强调,中国现代性启蒙与生成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能离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现代性的启蒙与生成,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内在统一于中国实践。
其他文献
拉塞尔·雅各比任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左派知识分子。雅各比在其1987年出版的著作《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公共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并引发了席卷整个西方学术界的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大讨论。而在此后的十多年中,雅各比一直将乌托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重心,延续着其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雅各比指出,1989年是乌托邦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至此以后“激进主义以及作为其支撑的乌
学位
因悔罪而从宽的因果逻辑在当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甚至“应然”的刑罚裁量过程,而对于悔罪得以从宽的理论根源为何,相较于其他情节是内涵一致还是存在价值外溢,其体系地位是否独立,从宽的过程与结果是否有法可依,有路径可循,一系列待解答问题不断侵蚀着刑事司法的严肃性。实际上,当前悔罪情节的实体价值与程序价值未能全部实现,调和各主体矛盾的价值功能未能发挥完全,悔罪亟需体系性的建构。全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
学位
当前我国的刑法体系表现出刑法不断前置的趋势,迄今为止已经通过了十一部刑法修正案,刑法应以何种立法态度参与社会治理,刑法学界对此主要有积极刑法观与消极刑法观两种观点。积极刑法观秉持预防性刑法理念,主张继续扩大刑法的规制范围,将新的社会事实与原来由其他部门法调整的部分行为进行立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消极刑法观基于古典自由刑法主义,从“限制国家刑罚权——保障国民自由”的范畴出发,以克制坚守为刑法的
学位
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是由党内相关机构实行根据上位党内法规、国家宪法法律以及中央大政方针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一项重要的立规程序设计,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立规监督制度。备案审查制度首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括人大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制度和政府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制度。正是有了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制度的范例和模板范例和模板,加之党内法规急需体系化和规范
学位
多次犯是指多次违法行为入罪的情形,多次犯的立法价值主要有:体现人身危险性、贯通行刑和实现立法明确性。将多次犯与相近概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具有不同于其它罪数形态的独特性,因此应当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罪数形态加以研究。多次犯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次”的认定标准不明晰、单次行为性质界定模糊、相关要素规定体系性缺失。这些问题给多次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造成了困境。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
学位
无论是基于传统社会背景,还是基于近年来突发的新冠疫情背景,野生动物刑法保护一直是学界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梳理野生动物犯罪案件,发现在对野生动物进行刑法保护的过程中凸显出一系列疑难问题:一是野生动物刑法保护的法益争论不定;二是在客观要素方面,野生动物刑法中实行行为的界定、犯罪对象范围的界定不明晰;三是司法实践中对野生动物刑法的主观方面认定不足,对罪责有无、罪责轻重的认定不合理;四是司法实践中对野
学位
经由大量赔偿案例的归纳和整理,“轻罪重判”在司法赔偿实践中大概有三种类型:其一,此罪重判为彼罪类,其罪刑之轻重乃是以法定刑的比较而言;其二,无罪重判为有罪类,包括本来无罪者被重判为有罪和本无特定罪名而被判该罪但还有其他罪行;其三,单纯量刑畸重类,包括二审或再审减轻刑罚后客观上超期执行羁押措施。此三种类型虽然出现超期羁押但却均无法获得赔偿,主要是由于国家赔偿法实行的乃是法定赔偿原则,然而,司法适用中
学位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并论证的科学理论,为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观点是相通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实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出了共产主义是一种实践向度的运动,应该把共产主义当做一种实践来理解。第一,共产主义实践具有价值性。任何实践都要有一定的价值指向,共产主义也不
学位
玩忽职守罪是结果犯罪,其成立必须要求“重大损失”发生,并且行为人不履行、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行为与“重大损失”的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刑法因果关系。刑法因果关系不仅是纯粹事实上的判断,也是规范的判断。目的是确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事实上的联系,并且危害结果可以归属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具有职责关联性、间接性、多样性的特征。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玩忽职守行为判断困难、危害结果难以认定、
学位
“教育券”于中国而言是一个舶来概念,在回答“中国教育券”所涉及的问题之前,正本溯源是关键。在整理了教育券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特征之后,再对中国2000年以来的教育券实践进行梳理,经对照得出第一个结论:中国成功实施的教育券实践既非市场导向型,亦非社会平等导向型,因为它们虽有券之名,具券之形,但却鲜有选择之实,更妄谈校际竞争,而是一种本土化了的以解决地方问题为导向的以扶弱为主的并兼具有限选择机会的尚未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