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细胞中PKD1的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休眠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和生命的最为常见的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老龄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且超过75%的前列腺癌病例会发生骨转移。大量研究表明,从原发部位通过血行转移到达骨髓的肿瘤细胞绝大多数被免疫系统清除或发生凋亡,但仍有少部分的残留细胞-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s,DTCs)在骨中定植(colonisation)下来而处于休眠(Tumor dormancy)状态。这些休眠的DTCs被认为是抵抗传统放化疗并引起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它们在合适的条件下被重新激活、分裂增殖,最终成为临床转移性病灶。然而,目前人们对肿瘤休眠的调节机制及肿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如何相互作用而调节肿瘤休眠等关键问题尚不清楚。因此,进一步深入了解DTCs在骨髓微环境中休眠的分子机制将为阐明前列腺癌的骨转移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PKD(Protein Kinase D,PKD)是一类新发现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目前已鉴定出三种PKD亚型(PKD1,PKD2和PKD3)。已证实PKD参与高尔基体反面膜转运、细胞存活、衰老、血管新生、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细胞功能调节。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PKD1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但并不清楚其是否调节肿瘤的骨转移。为此,我们假设成骨细胞中PKD1的表达参与调节骨髓微环境中播散性前列腺癌(DTCs)的休眠并展开实验研究。二、研究目的探讨成骨细胞龛中的PKD1对骨髓播散前列腺癌细胞的休眠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揭示成骨细胞壁龛的形成与DTCs定居、休眠的内在关联及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视野,为临床治疗前列腺癌的骨转移提供新的潜在靶点和治疗策略。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一方面通过慢病毒方法过表达或敲低PKD1,通过体外共培养模式探讨成骨细胞中PKD1的改变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从中筛选出成骨细胞分泌的相关休眠蛋白进行功能验证,另一方面确定成骨细胞分泌的相关蛋白对前列腺细胞休眠的作用机制。最后对TCGA上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构建由PKD1介导的调控骨髓播散前列腺癌细胞休眠的信号通路。四、研究结果1、成骨细胞中过表达PKD1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休眠,表现为前列腺癌细胞表面DiD的代谢速率减缓、KI-67的表达降低以及ERK/p38活性比下降。2、敲低成骨细胞中的内源性PKD1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休眠,表现为前列腺癌细胞表面DiD的代谢加快、KI-67的表达增加以及ERK/p38活性比值回升。3、成骨细胞中上调PKD1的表达促进GAS6的表达和分泌。相反的,敲低PKD1则抑制GAS6的表达和分泌。4、成骨细胞中PKD1调节CREB1与Gas6基因启动子区的特异性结合和转录激活。5、前列腺癌的临床TCGA数据分析显示,AXL和MERTK的表达与生物钟基因PER1、PER2、PER3、CLOCK、BM4L1 和 DEC22 的表达相关,且CLOCK、BMAL1和DEC2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复发相关。6、成骨细胞的PKD1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中节律相关基因CLOCK、BMAL1、PER1、PER2 和 DEC2 的转录。7、成骨细胞PKD1可通过下调前列腺癌细胞CDK1和PCNA的表达以及上调前列腺癌细胞p21和p27的表达来诱导前列腺癌细胞的休眠。五、结论本研究阐明了成骨细胞中PKD1可通过调节CREB1的表达和活性来促进GAS6的表达和分泌,进而调节前列腺癌细胞的休眠。这些发现提示:成骨细胞中的PKD1可通过诱导骨髓微环境中的前列腺癌细胞的休眠而在化疗抗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毛发移植手术后移植毛囊的存活率和密度都有很大提高,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但是目前毛发移植仍然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多数移植的毛囊需经历术后脱落期。通常,移植的毛囊大多由生长期进入退行期,随后进入静止期(此阶段即表现为毛发脱落),需要6个月才能获得满意的外观。脱落期的出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满意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该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学位
近年来,过继免疫疗法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治疗实体瘤存在许多困难,这其中除了实体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实体瘤缺少良好的靶点。初期我们构建目前临床已被使用的EGFRVⅢ CAR-T细胞,实验发现该CAR结构也能识别对野生型EGFR,故目前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α 多肽(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胃癌严重威胁全人类生存和健康,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二位。化疗是胃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而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严重影响化疗效果,目前肿瘤的耐药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如何有效逆转化疗耐药仍是世界性难题,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芯
学位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规范性筛查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乳腺X线检查是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手段。由于乳腺X线图像为三维乳房的二维投影,且我国女性多为致密类乳腺导致病变多被遮蔽,影响放射科医师对乳腺可疑病灶的发现及准确定位。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多视图乳腺X线图像病灶位置匹配方法,旨在为放射医
学位
背景肿瘤细胞周围浸润多种免疫细胞,如CD8+T细胞等。这些免疫细胞行使了不同的功能,既有促进清除肿瘤细胞的,也有协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或者侵袭转移的。CD8+T细胞在肿瘤的清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常它们会识别提呈的肿瘤抗原后开始活化,增殖,释放效应分子杀伤肿瘤细胞,但是肿瘤微环境的T细胞常表现为多种异常,包括浸润障碍,接受抗原提呈障碍,代谢紊乱,免疫抑制过强,TCR信号缺陷等。近年来免疫疗法已经在临
学位
动物大脑中的海马体具有空间认知和情景记忆的功能,已有相关文献广泛报道,同时海马也被认为参与了声音信息的加工处理,主要的证据来自于其与听觉系统的解剖联系和对声相关的动物行为学实验的研究。但是关于海马是否存在声反应神经元,声音反应的类型和特性是怎样的,以及海马在听觉认知中的具体作用仍然不清楚。本文中我们通过在体loose-patch技术在清醒小鼠海马CA1区进行电生理记录,发现大多数神经元主要对噪声(
学位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宫颈癌高发地区,新发病达9.89万/年,死亡病例达3.05万/年。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术中损伤了走行于宫颈周围韧带(子宫骶韧带、主韧带、阴道旁组织等)内支配膀胱、直肠、外阴阴道等的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nomic nerves,P
学位
椎间盘退变(IDD)被认为是肩颈痛或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个人和社会造成重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IDD的病因复杂且多因素,包括年龄、吸烟、感染、创伤、遗传和应力异常等因素。目前,IDD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并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有研究指出IDD的发生和进展与活性氧(ROS)和氧化应激密切相关。ROS是ID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介质,抗氧化应激可能作为IDD的潜在治疗策略。ROS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通
学位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由感染、严重创伤引起,是急重症病房最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脓毒症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炎症反应和感染加重是其主要的诱因。脓毒症发生时,机体在释放促炎介质的同时也释放抗炎介质,任何一方的过度优势均可以造成炎症失控。促炎介质为主的状态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抗炎介质为主
学位
脓毒症(sepsis)是临床急危重症,常由感染引起,但是疾病一旦发生之后,其病情的进展非常迅速,并出现一系列的的免疫抑制,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临床上常采取对症治疗。虽然在疾病发生的初期,大都具有明显的感染性因素的存在,但疾病形成之后,其发病规律往往变得很复杂,涉及到很多信号通路的庞大的网络机制,目前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这使得治疗上效果并不显著,也是脓毒症临床死亡率高(30%-70%)的一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