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富氮碳材料的设计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155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世界范围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与努力,电解水作为一种绿色产氢策略吸引了工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缺乏高效、廉价稳定的催化剂极大限制了电解水工业规模的扩大。纳米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碳量子点等)具有独特的纳米尺寸效应和优异的理化性质,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材料,并在电催化反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既可以被用作金属催化剂的支撑材料也可以通过杂原子掺杂后直接用作非金属催化剂。设计制备具有独特结构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减少金属用量,降低成本。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具有特殊结构的纳米碳复合物催化剂,应用于碱性条件下电催化OER以及酸碱性条件下电催化HER,并取得了优异的催化效果,同时研究了催化反应机理,探讨了材料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材料微观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超薄二维钴基导电MOF的制备及其电催化OER性能通过简单绿色的软化学方法,以Co(II)和六氨基苯三盐酸盐为原料,制备了平均厚度为4.5 nm的超薄二维导电MOF纳米片(Co-HAB-NSs),通过构建π-d共轭的导电网络改善了二维MOF导电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改变反应物比例、合成温度和溶液p H值有效调控了导电MOF的形貌和尺寸,成功合成了六边形纳米片、块状、片状、颗粒状以及超薄纳米片五种不同形貌的钴基导电MOF。与其它形貌的导电MOF催化剂相比,超薄纳米片Co-HAB-NSs的导电性最高、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更大、在1 M KOH碱性条件下对OER表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和优异的稳定性,过电位仅为310 m V,Tafel斜率为56 m V dec-1。理论计算发现配位后钴原子改变了碳原子的电子结构,改善了碳原子对中间态物质的吸附,提高了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2.钴镍双金属导电MOF自支撑电极的构筑及其电催化OER性能将在碳纸上电沉积的Co(OH)2同时作为模板和金属源,利用水热法在其上原位生长出双金属导电MOF(Co Ni-HAB),双金属导电MOF在Co(OH)2片层上分布均一,形成了具有分层结构的自支撑电极。所得电极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比表面积、本征活性以及稳定性,在1 M KOH电解液中OER过电位低至219 m V,Tafel斜率为42 m V dec-1,在电催化测试24 h后电流保持率为91.3%。与单金属导电MOF和粉末形式的双金属导电MOF相比,二维纳米片状双金属导电MOF表现出更高的电化学催化活性、更好的反应动力学性能和更强的耐久性。将活性组分原位生长在基底材料上有效防止了因氧气剧烈析出引起的催化剂的剥离,而且自支撑电极的形式避免了粘结剂对电子传输和离子扩散的阻碍。此外,理论计算结果发现,Co和Ni的协同效应降低了OER决速步骤的活化能。3.铂钌合金/C2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HER性能以六氨基苯三盐酸盐和环己六酮八水合物两种有机小分子缩聚合成C2N,铂、钌金属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C2N上,随后被还原成金属氧化物,通过热解转化为合金纳米颗粒,得到在C2N网络中均匀分布的合金纳米颗粒。C2N导电网络能够有效地促进电子传递,此外,C2N与铂钌合金纳米颗粒之间的强相互作用能够防止金属组分在电解过程中被腐蚀。该催化剂在酸性(0.5 M H2SO4)和碱性(1 M KOH)条件下都对HER表现出高效的电催化性能,过电位分别为52 m V和59 m V,10000圈线性扫描测试后过电位的增值分别为7 m V和5 m V。理论计算表明钌原子进入单质铂的晶格形成合金后,改变了铂的电子结构,优化了材料表面与氢的结合强度,加速了氢气从催化剂表面的脱附,促进了电催化进程。4.镍、铁单原子/富氧碳氮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OER性能以Ca Cl2·2H2O为盐模板,以腺嘌呤和核糖两种有机小分子合成碳氮材料,除此之外,Ca Cl2·2H2O与核糖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超分子,使二者的混合物呈现熔融状态,提供了更均一的反应环境,同时Ca Cl2·2H2O的脱水作用使核糖更加活泼,有利于核糖小分子间的缩聚。在800℃一步热解合成的富氧碳氮材料(CNOs)中,氮、氧含量分别高达20 wt%和12 wt%,且结构与元素组成十分稳定,CNOs片层中有大量由石墨环构成的中孔结构,在负载少量镍、铁单原子后可以用作碱性条件(0.1 M KOH)下优异的OER电催化剂,与铁单原子催化剂相比,负载镍单原子的CNOs对催化性能的提升效果更好,而将微量铁单原子加入镍基催化剂后对催化性能有进一步的提升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镍与铁间的协同效应,该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还展现出十分优异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传统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不断推动了先进电化学储能/转换设备的发展,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现如今,超级电容器因其高的功率密度、快速的充放电速率,超长的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尤其对于混合型超级电容器通过以电池型材料为正极,电容型材料为负极,有效结合了二次电池和传统电容器的优点,填补了两者之间性能的空白。为了进一步提升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本文以镍钴基材料为基础,开
学位
利用电化学还原将CO2直接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原料是解决因CO2过量排放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有效技术之一。以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产生的电力驱动电催化CO2还原,不仅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存储,也能够实现从化石燃料经济过渡到可持续的二氧化碳经济。然而,CO2的热力学稳定性高,反应动力学缓慢,使得电催化CO2还原需要克服较大的能垒。同时,动力学上更容易的析氢反应(HER)通常与CO2还
学位
期刊
向高能材料中添加活性金属及其氢化物是一种提高能量释放的有效途径。高活性金属及其氢化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推进、航空航天、炸药、燃料等能源领域。铝和氢化铝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活性金属组分。本文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多种典型高能材料包括2,2’,4,4’,6,6’—六硝基芪(HNS)、1,3,5,7-四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HMX)、1,3,5-三硝基-1,3,5-三氮杂环己
学位
可见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近年来,可见光催化得到了飞速地发展,成为了有机合成领域不可或缺的有力研究手段之一。光催化反应不仅能够克服常规反应条件下难以跨越的反应能垒,同时还具备反应条件温和、过程易于控制的特点。胺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合成砌块和中间体,如何将简单易得的胺类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合物,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研究了可见光氧化还原催化的脂肪伯胺和仲胺的转化反应
学位
我国目前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的现象,但相对贫困和突发性贫困仍然存在,因病致贫就是其中的一大威胁。疾病带来的潜在致贫风险威胁着每位居民,即便是小康乃至富裕家庭在遭遇重大疾病时也难免向贫困滑落。因此,如何通过治理方式的革新从整体上逐层化解因病致贫的风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因病致贫看作是多重脆弱性叠加下、风险冲击的结果,是每个居民都面临的潜在威胁,并基于贫困脆弱性分析框架
学位
精确打击、高效毁伤能力和高生存能力是现代武器发展追求的目标,而火药是武器的能源,因此提高能量是火药发展的根本目的。火药作为武器能量的载体,其主要成分——含能材料必须满足高能量高密度、低易损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这也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两个层面对CL-20(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及其复合物含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实验部分主要是通过静电喷雾法制备CL-20基复合含能材料,对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电子皮肤、人体运动监测、临床诊断和人机交互的迅猛发展,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导电水凝胶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柔韧性、生物相容性、组织相似性及良好的传感性能,已成为柔性传感器领域的热点研究。但是,导电水凝胶传感器常常存在强度低、稳定性差、粘附性差、使用寿命短、制备过程复杂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导电水凝胶传感器存在的问题,本论文设计了具有高强度、自愈合、抗
学位
虚拟实验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点方向已经展现出教学价值,但也暴露出设计适切性不足、使用限度不明等问题。将虚拟实验融入数字教材,以教科书的课程设计脉络为切入点,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是科学可行的应对策略,同时应坚持虚拟实验的专精功能定位,虚实结合优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强化整体设计,实现资源与功能的优化匹配。
期刊
轴手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同时,此类化合物可作为有机合成中的手性催化剂或配体,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轴手性化合物受到了广泛关注。鉴于轴手性的重要价值,对映选择性构建轴手性化合物成为了有机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针对轴手性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本论文主要分两个部分:(1)针对喹嗪酮骨架的开发,对其特定位点进行官能团化修饰,首次合成以喹嗪酮为骨架的轴手性化合物;(2)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