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在高中书法课堂中的审美实践探究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发布引领提示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要求作出回应,对各学段书法教育的实施提出详细的要求和建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学校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使得美育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以及其他文件指示等推进美育教育在学校的教学的地位,揭示美育建设的重要性。大篆是中国书法之祖,是最古老的文字,是文字华美之巅,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修养有重要的作用,具有研究的可行性,与时代教育呼吁的美育教育进课堂的诉求不谋而合。本文以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书法课堂对大篆进行审美挖掘和实践探索,以美育教化学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及书法魅力的挖掘提供了有力指证。使得大篆在高中阶段普及得到积极有效的尝试并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获得审美享受。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和分析归纳法对书法教学、书法审美、大篆、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收集和归纳,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支撑,得出学习书法的价值意义和提取大篆多重的审美属性及分析其审美表现。以实践总结法,根据笔者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中首先以审美鉴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大篆之美,获得审美感受;其次以《大盂鼎》为范本深入认识大篆,以实践为主加强学生对大篆的审美认识。最后总结得出学生的在审美和实践两方面的学习收获和大篆在高中书法课堂研究的意义。本文旨在对大篆进行审美提炼、转化、融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触摸大篆审美精髓及文化脉络,以此学会鉴赏书法,提升文化修养,践行时代教育所提出的要加强学生美育修养的要求,为此推动美育建设发展和文化传承。
其他文献
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新增是新世纪改革最大的亮点,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立足于语文课程基础,综合性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注入新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尽管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发现,粤北地区初中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教学情况主要表现为教师课程重视度低且课时安排
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英语学习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开展对城乡学生的动机差异研究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D?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L2MSS)作为理论框架,研究中国城乡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差异。本研究共有三个研究问题。(1)中国城乡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是什么?(2)哪个动机因素分别与城市和乡村学生的动机行为有相关性?(3)学生
2018年,教育部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办好网络教育,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并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该行动计划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提出了升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职业教育学习资源系统,推动各地以区域为单位统筹建立数字校园并要求提供专门保障队伍,加强职业教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来的一个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者并立的全新的教学内容。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人们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逐渐由陌生走向了解,由无措走向探索。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较之小学有明显增加。初中六本教材共计安排了15个综合性学习专题,其中又以跨学科取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占比最高,居于语文综合性学习三大取向之首。可见,国家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建构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其中自读连接教读和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主要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对自读课文的教学存在诸多误区,仍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发挥自读课文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利于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发展。本文尝试将生本教育理念与自读课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新增设的教学内容,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明显特征,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以及学习内容上都体现出极大的创新性,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对于语文课程而言,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如何讲,学生无论在课下怎么做,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上文言文年代久远,其中包含的文言知识与文化内涵过于丰富,初中学生需要花更多时间将其消化。教师应该将目光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管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学校纷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推动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岭南兼具深厚的人文底蕴,其优秀的诗词文化更是世代相传,将岭南本土丰富的诗词文化资源纳入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视野,正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同时通过岭南诗词唤起学生传承家乡文化的热情,也有利
当代英语教学十分重视学习者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中国,学生主要通过阅读、写作、听力等途径学习英语,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不多,以致于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落后于其它英语能力。长期以来,因为所学的大量词汇、语法不能有效应用到实际的口头表达中,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愿望。研究表明,交际意愿是预测交际行为最直接的因素。因此,近二十多年,国内外的研究者致力于
据观察,没有收纳习惯的学生往往缺乏条理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麻烦,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研究小学生无收纳习惯的原因为基础,重点研讨培养小学生收纳能力的有效策略,从班级岗位的劳动实践、树立典型收纳榜样、用好劳动教材、以校促家家校合作等四方面,谈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劳动收纳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收纳能力,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