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军用基础汉语教科书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1st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中,体现专门用途汉语意识的汉语教材是在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大量的实践探索始于日本。日本在近代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在中国展开了日俄战争,后来又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之后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侵华的大背景之下,日本编写出了军用、商用、警用、铁路用、农用、医用、矿用等多个领域的专门用途教科书。其中军用教科书的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所谓日本近代军用汉语教科书是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至1945年战败投降这一期间专门为在中国领土上执行侵略任务的日本士兵编写的汉语教科书,这些教科书伴随着侵华战争而出现,其内容主要为军事用语。本文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对日本近代军用基础汉语教科书的交际场景、语言知识的编排、编写体例三个角度分别进行量化统计与分析,探讨了在军事场景的大背景下汉语运用的特点、语言知识和国情知识的编排特点,并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尝试把这些特点与规律应用在当代专门用途教科书中。全文共分为六章,具体而言:第一章,绪论。鉴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对日本近代军用基础汉语教科书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论文研究的语料来源于十六部日本纯军用基础汉语教科书。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明治时期的汉语教科书,对专门用途教科书的研究存在相当大的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以由ESP引申出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理论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通用教学理论,来研究分析日本近代军用基础汉语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及编写模式。第二章,日本近代军用汉语教科书的发展脉络。日本近代对华侵略活动、汉语人员储备以及汉语教科书的编写传统构成了日本军用教科书编写的三大基石,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演变直接决定着军用教科书发展变化的趋势。日本近代军用教科书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从明治前期经过甲午战争到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为急速升温期、日俄战争结束后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平静渗透期、“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为激进狂热期。在三个不同时期,中日本军用教科书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第三章,日本近代军用汉语教科书的内容与场景研究。16部军用教科书呈现出98个具体的军事场景,共分为15个类别;30个具体的日常生活交际场景,共分为8个类别。教科书中的这些场景可以与多篇侵华士兵的回忆录或日记所记录的内容直接地对应在一起。军用教科书中的军事和生活交际场景与内容与日本侵华士兵实际汉语的交际场景高度贴合。第四章,日本近代军用汉语教科书的语言特点与教学编排。16部军用教科书在语音知识、普通词语和军事词语、普通短语(单句)和军用单句、普通会话和军事会话的呈现及编排上都颇具实用特色。同样作为基础阶段“集大成”式的三部专门用途教科书《军用支那语大全》、《警务支那语会话》、《医院专用日华会话乃(?)》相比较,深入挖掘出了军用教科书的会话特点,也可以看出军用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基本符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第五章日本近代军用汉语教科书的编写体例。16部军用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呈现出了共同的特点,即基本采用了“语音——普通交际——军事交际”的编写模式、日语和汉语共存、普通汉语与军用汉语并重、汉语能力与突出国情知识和交际知识并举等,这些体例模式都是由教科书编著者们精心设计的,这些编著者们往往既具备了比较深厚的汉语基础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第六章,对日本近代军用汉语教科书的反思与借鉴。日本军用教科书违背了人类的共同价值、部分忽视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存在各种错误和缺陷。同时我们以学术的态度总结分析出三个方面的经验,即强调交际实用、追求学习效率、兼顾通用与专用,这些经验可以为当今国际汉语教育中的专门用途汉语教科书的编写所借鉴与参考。军用教科书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产物,同时又“反哺”了战争,为日本侵华提供了语言上支持。军用教科书是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因此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大的实用性,而“实用性”恰恰也是当代国际汉语教育中专门用途汉语教材追求的首要目标。对日本近代军用汉语教科书的研究为探讨当代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及教材的编写可以提供历史上的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本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专业技能理论、心理语言学的词汇提取及双语心理词汇理论,旨在探明专家译员的词汇加工效率是否具有优势,专家译员与学生译员之间同声传译(简称同传)词汇加工的效率区别、产生区别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了解同声传译词汇加工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主要回答三个问题,首先专家译员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加工效率在理解、概念化和产出三个子过程中是否更高,以及在听觉输入和口语输出模式下包含语言转换的整体词汇加工效
学位
时体范畴一直备受语言学界关切。波汉时体的本质特性及其差异,目前尚未得到完全的揭示,亟待学界进一步探究。作为一名伊朗人,我深感这一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本研究借用“英汉时空性差异观”(王文斌2013a,2013b,2019),探视波汉时体的时空性特质差异。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我们透过波汉小说的互译观察波汉时体的表现异同,尤其是彼此的异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拟探究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波斯语小说《瞎猫头鹰》的汉
学位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党内法规制定作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规范体系、提升党内法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自建立以来,党始终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注重发挥党内法规在不同历史时期凝聚思想共识、调整党务关系、严明纪律规矩的积极功能。历经百年发展,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形成了立足实践、广泛参与、多类综合、统筹协调的有益经验,程序化、
学位
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所追求的就是罚当其罪、罪刑相当,坚持的是一种实质公平刑法观。从理论上而言,要实现这样一种刑法基本理念,就不仅仅将重心停留在犯罪行为人身上,而是应当延伸到被害人,其目的在于相对精准确定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大小及其刑罚轻重。另一方面,在司法实践当中也存在着忽视被害人在案件中的作用而机械量刑造成刑罚畸重的情形,如许霆案、于欢案,等等。因此,无论是从贯彻刑法基本原则出发,更为具体还包括行
学位
在借鉴斯普劳特夫妇“人-环境关系理论”的逻辑基础上,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影响着英国“三个时期”地缘政治观的形成;而地缘政治观直接影响着不同时期决策者对英国欧陆政策的制定。从不同时期英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海陆倚重差异出发,本文将近代以来英国“三个时期”(即对欧“均势”政策时期,1945年至2016年全民公投做出脱欧决策时期和做出脱欧决策之后至今的三个时期)分别概括为“以海制陆”、“依海向陆”和“亦海亦陆”
学位
1978年至2019年,我国累计减贫7.65亿人,脱贫工作进入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的攻坚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作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连片特困地区,保障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阻止返贫,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是亟需研究解决的命题。本研究在国内外反贫困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对连片特困地区样本区2017年以来的跟踪调查,从阻止连片特困地区返贫的视角切入,结合
学位
我国1979年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将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影响评价。时至今日,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日趋完善,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争议事件却是越演越烈。许多项目即便通过了环评程序,也未必能让公众信服,环保部门的立场态度与环评报告的公正性及专业性常常受到质疑。环评审查运作的情况已与原初的设计目的出现落差。在面对环评事实时,必须从现实问题
学位
小句逻辑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典型印欧语的德语,与汉藏语的典型代表汉语,在小句逻辑关系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相关研究成果相互借鉴较少,并且两种语言之间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不足。主要原因有二:(1)德语与汉语的小句逻辑关系研究在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范围的确定及侧重点的把握上均不相同,形成德汉对比研究中的“两张皮”现象,相互之间缺少对话。(2)德语与汉语小句逻辑关系的对比
学位
纳米技术的出现为多学科交叉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纳米医学是应运而生的一个研究热点,为疾病诊断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分子识别是开展生物研究的第一步,生物体内天然存在一些分子识别体系,如抗原与抗体,酶与底物,核酸碱基配对等。相较于抗体与酶等生物大分子,核酸分子尺寸小,而且固相合成技术的发展使核酸分子的体外批量合成及化学修饰成为现实。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核酸可以对其互补序列进行识别,九十年代核
学位
现代汉语自二十世纪初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或快或慢,或全局或微观。文献中不乏对现代汉语字词、句式的历时考察,然而对篇章特征的百年嬗变关注不多。本研究考察近百年现代汉语书面语历时语域变异,探究其背后篇章和修辞功能的历时演变。此前有关现代汉语书面语语域历时演变的研究多限于单一或少数语言特征。然而,语言变体的演变是多维的,基于少数语言特征的研究在考察一个或几个语言特征时较为有效,但是对于多维度历时语域变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