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朴饮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z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Meta分析发现幽门螺杆菌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及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方案;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连朴饮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改善、根除率以及复发率情况的改变,对连朴饮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为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Meta分析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发现占比最高的证型为脾胃湿热型;再次通过Meta分析研究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最后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或病房,符合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患者共80例,对照组予口服四联疗法治疗,试验组予口服连朴饮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并于停药4周后、停药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远期疗效,通过客观数据来评价本次研究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1)通过纳入Hp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的Meta分析,发现脾胃湿热型是幽门螺杆菌最常见的证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中Hp胃炎最为常见。(2)纳入脾胃湿热型Hp胃炎治疗方案的Meta分析,发现中药联合三联或四联疗法疗效优于相应三联或四联疗法,中医治则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为主,疗效确切;常用单味中药其黄连、厚朴、白术、半夏、金银花、黄芩、茯苓、陈皮、党参、枳壳、甘草等药物使用频次高。(3)本次临床试验纳入80例病例,研究期间,对照组因患者自行停药而剔除1例,试验组因患者未按规定疗程服药而剔除1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78例,对照组、试验组各39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年龄、性别、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临床痊愈率:试验组25.6%大于对照组5.1%;显效率:试验组66.7%大于对照组41.0%。试验组疗效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5)停药后中医症状积分:(1)总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单项症状积分:试验组在改善痞满、口干、口干不欲饮、食欲减退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上腹痛、口苦、恶心呕吐、小便黄方面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6)停药4周后中医症状积分:(1)总积分: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单项症状积分:试验组在改善痞满、口干、口干不欲饮、食欲减退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上腹痛、口苦、恶心呕吐、小便黄方面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7)停药3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1)总积分: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单项症状积分:试验组在改善痞满、口干、口干不欲饮、食欲减退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上腹痛、口苦、恶心呕吐、小便黄方面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8)根除率: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根除率分别为89.7%、87.2%。(P>0.05)。(9)复发率: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1.4%、20.6%。(P>0.05)。(10)安全性:试验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上腹部痛较前加重,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药物在治疗本病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证型中脾胃湿热型占比最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中Hp胃炎最为常见。(2)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治则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为主,试验方案多采用中药联合三联或四联疗法,且疗效确切,常用中药中黄连、厚朴、白术、半夏、金银花、黄芩、茯苓、陈皮、党参、枳壳、甘草单味药使用率高。(3)连朴饮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尤其对于痞满、口干、口干不欲饮、食欲减退方面疗效确切;能增加根除率、减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橡皮生肌膏联合复方菠萝蛋白酶化腐再生法对于糖尿病足肌腱暴露疮面变性坏死肌腱液化脱落及肉芽化的影响,结合疮面面积及缩小率、肉芽组织面积及覆盖率、疮面深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Maryland足功能评分、白细胞、C-反应蛋白、中医症候积分等疗效指标的变化,明确化腐再生法对于筋之血化的促进作用,评价临床优势,验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化腐再生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健脾消食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乳食积滞型)患儿的临床观察,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主、次症的积分变化和临床疗效,综合评价运用“健脾消食汤”加减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乳食积滞型)的临床疗效,总结相关治疗经验,为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61例中医辨证为乳食积滞型功能性腹痛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中药治疗组共纳入患儿31例,西药对照组共纳入患儿30例。治疗每周1
学位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在巳时针刺和未时针刺脑卒中后失眠症(心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评价时间对脑卒中后失眠症(心脾两虚型)的影响,为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临床资料参考,为临床服务。方法本研究计划入组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64例,患者分组按照入组顺序前后,利用Excel表格,采用随机数分组,每组随机均分患者32例。两组针刺相同穴位:百会、神门、安眠、心俞、脾俞、四神聪、太白、大都、隐白。针刺时间:治疗
学位
目的:1探讨脑卒中后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2通过回顾既往病例,观察中医益气健脾法对脑卒中后脾胃气虚型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神外)就诊的脑卒中后低蛋白血症患者139例,根据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结合中医辨证标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脑卒中后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2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中医益气健脾法应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对补肾活血温阳利水方治疗Ⅳ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本课题在临床实践中验证了补肾活血温阳利水方对Ⅳ型心肾综合征的有效性,本课题旨在运用更加科学的临床研究为临床提供诊治思路。方法: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病历系统,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且符合Ⅳ型心肾综合征(证属肾虚血瘀阳虚水气病)的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
学位
目的:探讨抗CCP抗体与RA相关ILD发病情况的相关性,以及抗CCP抗体对检测过该抗体的患者的中医证素的影响,以期为抗CCP抗体对应的中医微观辨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测过抗CCP抗体的所有患者进行筛选,纳入223例住院病人进行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或粉尘接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诊断的患者病情资料,包括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中医症状积分、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问卷)、BODE指数、肺功能相关指标,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
学位
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严重、病程慢长、复发率高,同时也是临床常见疾病高发的伴随症状之一。失眠不仅对个体心身状态潜移默化,而且对社会、国家形成不可磨灭的伤害。祖国传统医学对于失眠症的认识历时已久,经过长期对于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历代医家著书叙写自己对于失眠症的理解,方便后世学者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故而祖国传统医学累积了关于失眠症的海量的文献资料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祖国传统医学多从阳盛阴虚、
学位
研究目的观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探究NSTEMI患者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研究不同中医证型间缺血风险、出血风险及冠脉病变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今后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234例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
学位
目的:本研究拟在结合患者的患病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及发病节气的基础上,探讨大气臭氧的暴露水平与血热型银屑病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新线索,并为加快治理臭氧污染提供合理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2020年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病房所有接受入院治疗的2872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将其作为病例组。将同一时期入院的3078例非血热型银屑病的皮肤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950例。对患者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