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衍生物DW-3-15作用于潜在靶点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抗血吸虫的分子机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其广泛流行于中东、南美、东南亚,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血吸虫病主要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 haematobium)引起的,在中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对人类来讲,血吸虫病危害生命健康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由于缺乏有效疫苗,血吸虫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吡喹酮(Praziquantel,PZQ),但PZQ对童虫治疗效果较差,不能预防再感染,并且对混合感染疗效不佳。另外,长期、大量、反复依赖单一的PZQ用药使得血吸虫产生耐药性的威胁日益严峻,且在临床和实验室中都已有耐药性的证据出现。所以,研发候选抗血吸虫新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偶联PZQ及青蒿琥酯药效基团构建了新型PZQ衍生物DW-3-15(专利号:ZL201110142538.2),并通过体内外实验证明,DW-3-15具有良好的抗童虫及成虫效果,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经TMT(Tandem mass tags labeling proteome quantification)测定分析表明,DW-3-15 作用前后成虫的差异蛋白组分显示,其杀虫机制可能与抑制虫体组蛋白乙酰转移酶(SjHAT1)有关,且其作用靶点可能与PZQ存在差异,后续研究也发现DW-3-15在体内外均可影响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的SjHAT1转录和表达水平。本研究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探究DW-3-15在体外抗日本血吸虫生物学效应及机制,运用HAT抑制剂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进一步证明SjHAT1是DW-3-15抗血吸虫的潜在药物靶点,也为SjHAT1可作为潜在药物靶点,探索研发新的抗血吸虫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一、吡喹酮衍生物DW-3-15体外抗日本血吸虫生物学效应目的:探究DW-3-15体外对日本血吸虫活力、形态学、体表超微结构和SjHAT1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感染小鼠,采用肝门静脉灌注法,于感染后的14 d及35 d分别收集童虫和成虫。虫体置于DMEM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00μM的DW-3-15或PZQ培养72 h,期间每24 h观察并统计虫体活力和虫体存活率。培养结束后,采集虫体图像,收集虫体,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虫体体表超微结构。提取虫体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虫体SjHAT1的转录水平。结果:1.虫体体外培养活力观察显示:经100 μM PZQ及DW-3-15作用24 h、48 h及72 h后,不管是雌虫、雄虫还是童虫均出现致死效应,活力也均显著性下降(P<0.0001)。PZQ处理组成虫在作用72 h后,存活率为15%,活力降低率达到了 95%(P<0.0001)。DW-3-15处理后的成虫则在作用48 h后就全部死亡。经DW-3-15作用24 h后,雌虫的活力降低率也达到了 91.7%(P<0.0001),而PZQ处理组为73.3%(P<0.0001);雄虫的活力降低率达到了 95%(P<0.0001),而PZQ处理组为85%(P<0.0001)。相比之下,PZQ对童虫的杀伤效果较弱。PZQ作用童虫24 h、48 h及72 h后,存活率分别为75%、65%和60%,活力降低率分别为 60%(P<0.0001)、66.7%(P<0.0001)和 73.3%(P<0.0001),随着PZQ作用时间的增长,童虫的活力降低率增加并不明显,而DW-3-15对童虫的杀伤效果非常显著,经DW-3-15作用童虫24 h、48 h及72 h后,活力降低率分别为 83.3%(P<0.0001)、93.3%(P<0.0001)和 100%(P<0.0001)。2.形态观察显示:当100 μM DW-3-15作用日本血吸虫72h后,雌虫发生团状卷曲,雄虫出现肿胀、发白和皱缩,童虫呈短棒状结构;当100μM PZQ作用日本血吸虫72h后,雌虫发生杂乱的S型卷曲缠绕,雄虫出现轻度的麻痹性蜷缩,童虫呈U型蜷缩,头尾具有一定运动性。3.电镜结果显示:DW-3-15处理组雌虫体表受损严重,可见明显脱落的皮层,虫体头端的口吸盘与腹吸盘结构紊乱,虫体中段肌层出现裂口,腹吸盘内部的棘状结构出现融合,体表肿胀使得横脊状结构变得稀疏;DW-3-15处理组雄虫整体肿胀非常明显,抱雌沟外侧表皮损伤严重,抱雌沟内侧肿胀导致闭合,腹吸盘内部的棘状结构溶解,球状感受器和回型嵴消失,暴露出肌层并伴有裂缝。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100 μM DW-3-15或PZQ作用72 h后,雌虫与雄虫SjHAT1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均呈显著下调趋势,但DW-3-15作用后的雌虫和雄虫的SjHAT1转录水平下调更为显著(P<0.001;P<0.01)。经100 μM DW-3-15作用72 h后,童虫SjHAT1转录水平出现轻微下调,无显著性差异。而经100 μM PZQ处理72 h后,童虫的SjHAT1转录水平呈显著性上调(P<0.001)。结论:在体外实验中,DW-3-15有着优于PZQ的抗日本血吸虫效应,特别是在抗童虫方面。此外,DW-3-15作用后,日本血吸虫成虫SjHAT1转录水平呈显著下调趋势,提示SjHAT1可能是DW-3-15潜在作用靶点。二、HAT抑制剂体外抗日本血吸虫生物学效应目的:利用HAT抑制剂体外作用于日本血吸虫,观察其抗虫效应拟证明SjHAT1是否为DW-3-15的潜在作用靶点,也为SjHAT1可能作为新的药物靶点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感染小鼠,采用肝门静脉灌注法,于感染后的14 d及35 d分别收集童虫和成虫。虫体置于DMEM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三种HAT 抑制剂,终浓度分别为 10 μM~50μM A485、10 μM~50 μM C646 和 20 μM~100 μM Curcumin(姜黄素)培养72 h,期间每24 h观察并统计虫体活力和虫体存活率。培养结束后,采集虫体图像,收集虫体,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虫体体表超微结构。提取虫体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虫体SjHAT1的转录水平。结果:1.虫体体外培养活力观察显示:三种HAT抑制剂中,姜黄素对日本血吸虫的杀伤效果最为显著,且具有剂量依赖性。A485和C646体外作用日本血吸虫后,均没有出现致死现象。不同浓度A485作用72 h后,雌虫、雄虫和童虫的最高活力降低率分别为6.7%、10%和13.3%,不同浓度C646作用72 h后,雌虫、雄虫和童虫的最高活力降低率分别为15%(P<0.01)、13.3%和28.3%(P<0.0001)。经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24 h后,60μM~100μM浓度组均出现了死亡虫体,其中100 μM浓度组的雌虫活力降低率达到了 100%(P<0.0001)。作用到48 h后,80 μM~100 μM浓度组的所有虫体均全部死亡。作用到72 h后,40 μM~100μM浓度组的雌虫全部死亡,60 μM~100μM浓度组的雄虫和童虫全部死亡。2.形态观察显示:经A485作用72 h后,日本血吸虫成虫形态变化不明显,与正常虫体无差异,50 μM浓度组的个别童虫出现了肿胀;经C646作用72 h后,个别雌虫发生了卷曲,雄虫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部分童虫出现肿胀;经姜黄素作用72 h后,40μM~100 μM浓度组的雌虫全部呈团状卷曲状态,60 μM~100μM浓度组的雄虫均出现明显肿胀,并且虫体轻度弯曲,60 μM~100 μM浓度组的童虫明显肿胀变粗,伸缩性下降,体型变短。3.电镜结果显示:姜黄素处理组雌虫前端口腹吸盘受损严重,口腹吸盘边缘界线模糊,虫体表皮出现大面积脱落,腹吸盘内部棘状结构排列紊乱,相互融合,横脊状结构明显肿胀间隔变宽,且相互融合,暴露皮下肌层组织;姜黄素处理组雄虫抱雌沟损伤严重,有明显肿胀,伴有坑洞样损伤,腹吸盘内部棘状结构紊乱,出现溶解,球状感受器和回型嵴消失,肌层损伤严重,坑洼不平。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A485和C646作用72 h后,日本血吸虫雌虫和雄虫SjHAT1转录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呈上调趋势。10 μM A485和C646浓度组的童虫SjHAT1转录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5),随着抑制剂A484和C646浓度的升高,SjHAT1转录水平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72 h后,雌虫SjHAT1转录水平随姜黄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姜黄素浓度为100μM时,雌虫SjHAT1的转录水平降至最低(P<0.01)。20μM和40 μM浓度组的雄虫SjHAT1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当姜黄素浓度升至60 μM以后,雄虫SjHAT1转录水平随浓度增加而降低,至浓度为100μM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雄虫(P<0.05)。20μM和40 μM浓度组的童虫SjHAT1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随姜黄素浓度的增高,童虫SjHAT1的转录水平逐渐下降,在姜黄素浓度为80 μM和100μM时,童虫SjHAT1的转录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三种HAT抑制剂中姜黄素在体外对日本血吸虫杀伤效果最为显著,效果与同浓度DW-3-15相似,且有剂量依赖性,并且虫体出现了与DW-3-15作用后相似的形态学变化和体表超微结构特征。同时,高浓度组的姜黄素有效抑制了日本血吸虫SjHAT1转录水平,提示DW-3-15的抗血吸虫效应可能通过抑制SjHAT1发挥作用。三、SjHAT1-dsRNA RNAi抗日本血吸虫生物学效应目的:通过合成靶向SjHAT1的dsRNA进行RNAi,从而敲低日本血吸虫SjHAT1 mRNA水平,进而观察RNAi后虫体的表型与DW-3-15作用后表型是否相似,并为SjHAT1可能作为新的药物靶点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1.通过体外转录合成靶向SjHAT1的SjHAT1-dsRNA。2.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感染小鼠,采用肝门静脉灌注法,于感染后的14 d及35 d分别收集童虫和成虫。虫体置于DMEM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μg/mL~40 μg/mL SjHAT1-dsRNA培养72 h,期间每24 h观察并统计虫体活力和虫体存活率。培养结束后,采集虫体图像,收集虫体,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虫体体表超微结构。提取虫体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虫体SjHAT1的转录水平。结果:1.虫体体外培养活力观察显示:5 μg/mL、10 μg/mL、20 μg/mL和40 μg/mL的SjHAT1-dsRNA作用24 h后,日本血吸虫雄虫、雌虫和童虫均100%存活,虫体活力仅有轻度降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虫体活力降低率增高,作用72 h后,雌虫和童虫均100%存活,雄虫个别虫体出现死亡,20 μg/mL组别雄虫存活率为85.7%,不同浓度组雄虫的活力降低率分别为26.2%(P<0.05)、26.2%(P<0.05)、33.3%(P<0.01)和 29.8%(P<0.01),雌虫的活力降低率分别为 16.7%、19.0%(P<0.05)、15.5%和 20.2%(P<0.05),童虫的活力降低率分别为 9.5%、16.7%、11.9%和 23.8%(P<0.01)。2.形态观察显示:经不同浓度SjHAT1-dsRNA作用72h后,雌虫均出现了消化道部位肿胀,其中5 μg/mL组尤为明显,但没有出现明显的卷曲;雄虫经RNAi后虫体出现了轻微肿胀,20 μg/mL和40 μg/mL浓度下虫体肿胀较为明显。童虫整体依然保持着透明的状态,但是伸缩性下降,且体态僵硬,虫体皱缩。3.电镜显示:RNAi处理组雌虫头部发生轻度肿胀,表皮出现大量水泡,虫体中段表皮出现大面积脱落,腹吸盘内部棘状结构发生部分融合,横脊状结构无明显变化:RNAi处理组雄虫整体发生明显肿胀,抱雌沟肿胀轻微闭合,边缘受损严重,体表球状感受器分布不均匀,腹吸盘内部棘状结构尖端变钝,底部出现溶解,回型嵴也出现轻度肿胀,不再陡峭。4.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经不同浓度SjHAT1-dsRNA作用24 h后,所有浓度组雌虫、雄虫和童虫的SjHAT1转录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01)。当作用时间延长到72 h,不同浓度下的雌虫、雄虫和童虫SjHAT1转录水平均出现回调,但大部分组别虫体SjHAT1转录水平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本研究通过合成靶向SjHAT1的dsRNA进行RNAi,有效的敲低了日本血吸虫SjHAT1 mRNA水平,并且与DW-3-15作用后部分表型相似,但表型变化较DW-3-15组程度较弱。与HAT抑制剂姜黄素相比,SjHAT1-dsRNA更具有靶向性。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 SjHAT1可能是DW-3-15的作用靶点,同时也为SjHAT1可能作为抗血吸虫的潜在药物靶点,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四、DW-3-15体外对日本血吸虫组蛋白乙酰化及表达水平的影响目的:基于前文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DW-3-15对日本血吸虫SjHAT1的表达水平、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及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阐明DW-3-15抗虫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感染小鼠,采用肝门静脉灌注法,于感染后的14 d及35 d分别收集童虫和成虫。虫体置于DMEM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100μM的 DW-3-15、PZQ、姜黄素和 5 μg/mL~40 μg/mL 的 SjHAT1-dsRNA培养72 h,培养结束后收集虫体,提取虫体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虫体SjHAT1的表达水平,检测DW-3-15、PZQ和姜黄素组虫体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总H3、H4表达水平。结果:1.经100 μM DW-3-15、姜黄素及PZQ体外作用72 h后,DW-3-15处理组的雌虫和雄虫SjHAT1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下调(P<0.01;P<0.05),姜黄素处理组的雌虫和雄虫SjHAT1表达水平同样呈显著下调趋势(P<0.01;P<0.001),而PZQ处理组雌虫和雄虫SjHAT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经不同浓度 SjHAT1-dsRNA 作用 72 h 后,5 μg/mL、20 μg/mL 和 40μg/mL浓度组雌虫SjHAT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雌虫(P<0.01;P<0.05;P<0.01),而10 μg/mL浓度组雌虫SjHAT1表达水平仅轻度下调,无显著性差异。日本血吸虫雄虫经不同浓度SjHAT1-dsRNA作用72 h后,5 μg/mL和40 μg/mL浓度组雄虫SjHAT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雄虫(P<0.01;P<0.01),而10 μg/mL和20 μg/mL浓度组的雄虫SjHAT1表达水平呈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浓度组间虫体SjHAT1表达水平的差异已在讨论中叙述)3.经100 μM DW-3-15、姜黄素及PZQ体外作用72 h后,DW-3-15处理组雄虫H3、H4乙酰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01),雌虫H3乙酰化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雌虫H4乙酰化水平显著上调(P<0.001)。另一方面,DW-3-15处理组雌虫、雄虫的总H3及总H4表达水平都呈下调趋势,其中雄虫总H3表达水平下调不显著;姜黄素处理组雌虫和雄虫H3乙酰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H4乙酰化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01)。另一方面,姜黄素处理组雌虫、雄虫的总H3和总H4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P<0.05;P<0.001;P<0.01);PZQ处理组雌虫、雄虫的H3及H4乙酰化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P<0.01;P<0.05;P<0.001),而总H3和总H4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组间虫体H3、H4乙酰化水平及总H3、H4表达水平的差异已在讨论中叙述)结论:实验结果提示DW-3-15可能通过抑制SjHAT1的转录和表达,改变了虫体的H3和H4乙酰化水平,从而影响了组蛋白的合成和染色质复制,进而影响了虫体的正常生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在正常的胃黏膜细胞中与胃癌细胞、胃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并且结合TCGA或GEO数据库中POSTN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来探研究POSTN在胃癌中的作用及相关临床意义,为早期胃癌的诊断、临床病理分型以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Western-Blot检测胃黏膜细胞以及胃癌细胞中P
学位
第一部分 在MEFs细胞中,Gαi介导电离辐射诱导的信号通路活化的作用机制目的既往有许多研究表明细胞经电离辐射后可以激活胞内PI3K-Akt-mTOR、Erk-MAPK等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的活化通过促进DNA损伤修复、抗凋亡等途径使细胞存活于照射,造成辐射抗拒。然而,这些通路的靶点抑制剂放射增敏的临床转化并不顺利,电离辐射激活这些通路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我们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Gαi可以介导EG
学位
目的:通过构建骨水泥标准试件及Sawbones骨质疏松模块两种模型,评价OSTEOPAL V脊柱骨水泥及其添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中国瑞邦)后复合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并探讨添加CPC对PMMA骨水泥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将磷酸钙人工骨(0,4,8 g)、PMMA(26 g)加入液相单体,分别制备PMMA(100%)、磷酸钙/PMMA(87%)
学位
目的:探究粪菌移植对脓毒症肠屏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研究脓毒症情况下肠屏障的改变: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及LPS诱导的Caco-2细胞体外脓毒症模型,细胞实验PCR-PAG、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筛选HD AC基因及实验浓度,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HDAC1、紧密连接蛋白ZO-1、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Nanodrop
学位
青年高校教师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但他们目前面临着婚姻恋爱的普遍问题。从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特点谈起,从恋爱观、婚姻观、择偶观三方面对高校未婚青年教师婚恋问题的特异性问题进行研究。
期刊
近年来,肿瘤原位疫苗策略在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逐渐受到青睐,其主要通过局部放疗诱导肿瘤抗原释放并联合瘤内注射的免疫佐剂来发挥作用。然而,该策略中抗原的释放程度以及抗原利用率极度依赖于放疗剂量和抗原被摄取的能力。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论文设计一种新型纳米佐剂以捕获放疗诱导释放的肿瘤相关抗原,以此构建可提高抗原利用率的原位疫苗,促进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T细胞,并驱动这些可识别肿瘤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进入
学位
目的:通过三维CT成像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指导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治疗不同病理类型、不同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ed,TDH,下同);经皮脊柱内镜后侧入路胸椎管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teosis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下同)。分析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
学位
目的:研究ACEFⅡ评分对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PCI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44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术前血清肌酐值、左室射血分数、血红细胞压积及是否急诊手术计算ACEFⅡ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ACEF Ⅱ高分组(ACEF Ⅱ评分≥1.46
学位
研究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酶自身消化的急性炎症反应,在临床以急性腹痛及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为特点,是常见的急腹症,病死率最高可达30%。因此,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可以及时收住ICU,及早得到脏器功能支持和特别护理,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B7-H5,即含V型结构域抑制T细胞活化的免疫球蛋白(V domain immunoglobulin
学位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每年约有94万人因其死亡,死亡率仅次于肺癌。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每年大约有超过220万人会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尽管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得到有效提升,但绝大多数中晚期患者预后情况很糟糕。因此,如何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显得尤为重要。RNA解螺旋酶是一类水解ATP使其与RNA解离的关键酶。DDX家族作为最大的RNA解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