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耳穴压籽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_t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基于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结合相关耳穴,进一步探索针刺联合耳穴压籽对患者眩晕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并通过TCD记录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变化趋势,研究针刺联合耳穴压籽对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为治疗方案探讨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推广非药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严格按照试验设计的纳排标准,共收治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气血亏虚的病例67例作为研究对象。本试验将所有受试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1组(治疗组),即针刺+耳穴压籽组34人,和2组(对照组),即针刺组33人。针刺选穴百会、风池、肾俞、肝俞、脾俞、足三里。针刺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正负电极连接于双侧风池穴,连续波,频率1Hz,强度以患者颈部有舒适的酸胀感为度。治疗次数:针刺治疗一周3次,12次(4周)为一个疗程。耳穴压籽选穴:枕、皮质下、神门、脾,于每日早晨7时至晚间7时之间,嘱患者每日对穴位进行4次按压,每3小时一次,食指指腹在前,拇指指腹在后固定住压籽进行按压,力量大小以穴位处有痛、麻、胀的感觉为度,每个穴位匀速按压30次。治疗次数:两耳交替压籽,一周3次,12次(4周)为一个疗程。收集基线(W0),治疗2周(W2),治疗4周(W4)的数据,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分别对患者进行TCD检测以及DHI、DARS、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并详细记录数据。使用R language 3.2、SPSS19.0、JASP 0.11.1.0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针刺联合耳穴压籽对改善患者PCIV相关症状,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等方面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本试验开始时,共收治67例PCIV病例,进行过程中总计4例终止试验,归入脱落病例,故最终总计有63位患者完成试验。1.基线研究:治疗前组间各项指标之间保持良好的同质性,基线均衡。对受试对象的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0.05,即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2.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组的DHI积分、DAR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较基线均下降,治疗4周后较治疗2周后也呈下降趋势,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值<0.05)。治疗组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的收缩峰流速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较基线均上升,治疗4周后较治疗2周后也呈上升趋势,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值<0.05)。3.对照组组内比较:对照组的DHI积分、DAR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较基线均下降,治疗4周后较治疗2周后也呈下降趋势,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值<0.05)。对照组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的收缩峰流速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较基线均上升,治疗4周后较治疗2周后也呈上升趋势,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值<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组的DHI、证候积分在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比对照组下降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值<0.05),治疗组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的收缩峰流速在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比对照组上升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值<0.05)。治疗组的DARS积分在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比对照组下降不明显,即差异不显著(P均值>0.05)。5.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且经χ~2检验,χ~2=4.51,P=0.034<0.05,两组数据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因此可以推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刺联合耳穴压籽法和针刺法均可以有效加快脑血流速度,增加椎-基底动脉的血供,加快血液循环,且针刺联合耳穴压籽法的效果较单纯针刺法更为显著。2.针刺联合耳穴压籽法和针刺法均可以改善PCIV患者的眩晕程度,减少PCIV导致的功能障碍,改善临床症状,且针刺联合耳穴压籽法的效果较单纯针刺法更为显著。3.在治疗时程内,针刺联合耳穴压籽法和单纯针刺法的疗效都随着治疗时程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且于治疗结束时,疗效达到顶点。4.本试验进行和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总体安全性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电针和人工泪液对干眼症(Dry eye syndrome,DES)患者干眼指标(眼表疾病指数、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角膜地形图、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和角膜知觉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ES的临床疗效及对眼表功能的改善作用;通过观察简易生活健康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学位
目的根据前期正交试验优选出的针刺方案,研究针刺干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性,并将其与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比较针刺治疗、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及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就诊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针刺组、针刺结合康复组、康复组,每组各30例,均采
学位
目的:综合评价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同时讨论影响缺血性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的相关因素,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和循证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受试者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门诊、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康复科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康复科住院患者,招募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1
学位
<正>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国企党建总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方法,按照“三融三化三联三创”工作思路,
期刊
目的观察电针“骶四穴”疗法,即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EPNS)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PRPI)的临床疗效;探究患者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手术类型、尿失禁类型、其他治疗情况等因素对临床改善率的影响;探究治疗次数与临床改善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0月17日至2020年2月10日在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
学位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和深入,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被众人认可。它是一种主张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数字信息化的教学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本文对高校美术混合式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分析,通过研究其教育理论的可行性和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指出混合式教学对美术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目的通过针刺结合饮食疗法与饮食疗法对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腹型肥胖的疗效比较,研究针刺结合饮食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腹型肥胖的有效性,旨在为临床提供一种治疗单纯性腹型肥胖的有效方案。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诊断为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腹型肥胖患者按照本课题纳排标准收入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饮食组和针刺饮食组,各35例。两组均需接受运动干预和饮食干预。运动
学位
目的:比较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对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颈痛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差异,探讨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优势特点。方法: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招募76名气滞血瘀型颈型颈椎病颈痛患者,将他们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和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组(观察组)。对照组将主要在颈肩局部取穴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观察组将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针
学位
目的 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互联网+母婴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研发“互联网+妇幼护理”创新平台,以三级妇产科医院为主导,通过同质化培训与辖区内社区医院合作,依托平台共同为居家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母乳喂养指导等母婴护理服务。结果 经过7个月运行,共完成服务916例次,复购率37.56%,其中社区护士完成45例次(4.91%),排前三的项目分别为乳腺疏通460例次(50.22%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隔日1次与隔2日1次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探索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合适的治疗频次,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频次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经纳、排标准筛选的66位神经根型颈椎病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两组均予电针C2、4、6夹脊穴治疗,治疗1组隔日治疗1次,治疗2组隔2日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6周,随访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