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特征分析及其非结构蛋白1(NSP1)在宿主内的功能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jiangfa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ARS-CoV-2(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与SARS-CoVs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冠状病毒)同源,均属于冠状病毒家族成员,且在结构及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直径约为50-200,全长约30kb。5端包括四种结构蛋白和几种辅助蛋白。与其他冠状病毒一样,SARS-CoV-2在宿主细胞内部,ORFla和ORF1ab转化为多蛋白pp1a和pp1b。这些多蛋白通过NSP3(即木瓜样蛋白酶)和NSP5(即主要蛋白酶)进行的蛋白水解切割产生16个非结构蛋白(NSP)。SARS-CoV-2 3端具有四种结构蛋白,分别为S(刺突),E(包膜),M(膜)和N(核衣壳)蛋白。SARS-CoV-2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截至2021年4月10日,全球已有19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逾1.34亿名确诊病例,其中逾600万人死亡、7653.7万人被治愈,目前感染及死亡人数仍在迅速攀升中。然而由于病毒的高突变性,使得病毒的流行毒株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影响病毒感染及传播特性的突变主要集中在S蛋白上,这些突变影响了病毒S蛋白与宿主ACE2受体的结合能力,同时S蛋白上的众多突变也促进了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而不同毒株的感染及复制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有研究表明SARS-CoV-2 NSP1可以通过与40S核糖体亚基结合从而抑制宿主翻译,而病毒自身RNA 5端特殊的茎环结构可以逃避抑制作用,但另一些转录组的数据却表明NSP1在宿主内可能还发挥着其他一些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通过在线程序表征了 SARS-CoV-2不同毒株(Prototype、Alpha、Beta、Delta、Omicron)的S蛋白在抗原性及三级结构上的差异,各个毒株S蛋白的突变对抗原性均存在一定的影响,除Omicron外其他毒株差异似乎并不特别明显,而突变株中D614G突变使得S蛋白RBD区域更加暴露,这可能是引起突变株传播更加迅速的原因。随后我们为了验证不同突变株的S蛋白与ACE2结合能力,采取了假病毒感染实验及不同突变株S蛋白与ACE2蛋白体外结合能力实验,我们发现了 Delta株S蛋白与ACE2的高结合能力及Omicron S蛋白与ACE2的低结合能力。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我们又采用了不同毒株感染Vero细胞实验,并在不同时间点检测了病毒的载量,发现在感染后2h Omicron病毒基因组载量最低Prototype最高,而在第24小时则是Delta最高,Omicron第二。这说明Omicron的ACE2结合能力及细胞感染能力并不够强,但是其免疫逃逸能力却很强,同时其细胞毒性较其他毒株弱。之后为了研究SARS-CoV-2 NSP1在宿主内的其他功能及分子机制,寻找NSP1互作蛋白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我们分别在原核及真核细胞中进行了 NSP1全长表达。使用H1299细胞总蛋白进行GST-pull down实验,银染分析,并送质谱,寻找互作蛋白。将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H1299细胞,送组学分析,结合质谱及组学数据初步分析NSP1所调控的信号通路及可能作用机制。我们通过质谱发现了大量与NSP1结合的宿主蛋白,包括大量的核糖体蛋白,并最终验证到了与NSP1相互结合的hnRNPK及FXR1蛋白。而在蛋白组中发现并验证到了高表达的干扰素信号抑制因子GPATCH3蛋白。最终通过干扰素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明了 NSP1及GPATCH3对干扰素的抑制作用,而敲低或过表达FXR1未检测到GPATCH3表达差异。病毒感染实验发现了 NSP1促进了病毒的感染而GPATCH3似乎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总之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 NSP1对干扰素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NSP1与宿主某个蛋白相互作用进而促进了 GPATCH3的表达而引起的,同时NSP1为病毒感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具体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针对不同SARS-CoV-2突变株的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及评估病毒感染传播以及预防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此外我们对于非结构蛋白的研究揭示了非结构蛋白对病毒感染的促进作用,为病毒的预防及靶点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脑-机接口(BCI)系统因能够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交流通道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依赖于单一输入信号或模态的传统BCI系统在新技术、新算法的加持下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限于单一信号和模态的固有缺点,系统在性能、适用人群和应用场景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而将多种脑活动信号或其他生理活动信号相融合所构建的多模态或称混合BCI系统表现出优于单模态BCI系统的实用性、普适性和鲁棒性。基于脑电图(ele
学位
近年来,随着卒中偏瘫患者的增加,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逐渐走入临床康复实践。而基于运动想象(Motorimagery,MI)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可以表达患者的自主运动意愿,修复外部肢体与大脑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在偏瘫康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神经可塑性理论,旨在设计并实现一款结合MI-BCI和上肢外骨骼的康复训练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运动想象脑
学位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多年来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巨大威胁。传统药物诸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等曾在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多药耐药结核与广泛耐药结核的出现,以及结核与其他传染性疾病共感染病例的不断增加,人们希望发现效果更好的新型抗结核药物,能够改善现有治疗策略,降低联合用药风险。已有研究报道dUTPase参与结核分枝杆菌内的核苷酸生物合成途
学位
背景: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能够快速传播的蚊媒病毒,属于二类病原体。目前尚无获批上市的针对CHIKV的疫苗或药物。因此,开发针对这种病毒的控制和预防新举措就显得尤为迫切。然而,由于CHIKV的操作只能在Biosafety Level-3(BSL-3)及以上防护等级的实验室中进行,这极大地阻碍了CHIKV相关研究的进展。本文基于这一问题,
学位
实体肿瘤作为恶性肿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复杂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和致密的物理屏障导致目前其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可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杀伤肿瘤,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但其在患者中的响应率较低,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将抗肿瘤免疫治疗与放疗、化疗、光杀伤治疗等其他疗法相结合,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改善抗肿瘤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因此,本课题基于“实体肿瘤
学位
目的根据不同病原体的特性以及现有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便利,研究者们会选择不同的抗原形式作为疫苗的免疫原成分,比如不使用完整的病毒体,而选择特定的蛋白区域、多肽序列等作为免疫原。正因如此,其免疫原相对应的免疫刺激能力也较弱,所以需要添加佐剂来增强免疫应答强度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纳米疫苗在控制和消除全球传染病威胁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非常需要开发一种通用的策略来方便地构建不同类型的纳米疫苗并诱导有效的免疫
学位
目的:(1)分析比较各种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疫苗不同序贯免疫程序是否对同期接种的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产生影响,从而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程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相关联合疫苗的研制策略提供参考;(2)分析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的结果,为选择合理的乙肝表面抗体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根据入排标准招募1200
学位
目的:为了应对流感病毒的突变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研发一种对多种亚型毒株感染提供交叉保护的通用流感疫苗,这将是对抗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免疫信息学技术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限制性甲型流感病毒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以期获得通用流感疫苗候选抗原肽。方法:以A/Califomia/7/2009(H1N1)为原始毒株,选取流感病毒保守的蛋白聚合酶复合物
学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感染是严重影响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37亿50岁以下者(67%)感染了 HSV-1,在部分人群中感染率可达100%。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无症状,轻者可出现口唇疱疹、疱疹性角膜炎和脑炎等疾病;新生儿感染HSV会出现全身性疾病、皮肤感染或脑部感染,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高达85%的死亡率。HSV
学位
社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衰老现已成为许多慢性病和破坏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进一步延缓衰老,使老龄化健康发展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任务。树鼩作为一种遗传关系与灵长类较接近的小型实验动物,其脑-体重量比相对较大,神经发育与灵长类相似,近年来已被用于多项脑部及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衰老细胞的积累是个体衰老的重要标志。细胞周期停滞是细胞衰老的重要特征,典型的细胞周期停滞标记物包括P16,P21和P53。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