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民主选举的起源与流变--以海选典型村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村委会海选产生于东北省松辽县,产生伊始海选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海内外媒体广泛报导,该县也因此被誉为“村干部海选之乡”。从全国来看,村委会选举作为基层社会民主化建设的标志,在我国总体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13的成绩。但近年来,随着税费改革与城乡关系的变化,我国个别农村出现了“灰色精英”凭借选举登上政治舞台的现象。虽然这种情况还不多见,但从民主实践规律与未来民主困家建设的角度考量,也应该引起学界与社会的重视。本文的问题意识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农村选举出现时美好的“表达性结构”与选举发展的“客观性结构”之问是否存在差异?存个别农村,村民自己选出来的村干部何以会有“灰色精英”?嵌入在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乡村民主的发展是否有其特有逻辑?
  本文以东北乡村社会的核心要素——“移民底色文化”与“后集体社会”为分析框架,对村委会海选的典型村——东村展开研究。研究方法上将田野调查与1:3述史相结合,通过对东村选举的产生与发展的全方位梳理,试图揭示民主在东北乡村的演进逻辑,对本文的问题意识以回答。全文分为六章由一条明线,两条暗线组成:一条明线,以海选在乡村的“萌芽、产生、流变”为主线。两条暗线,其一为乡村民主的工具属性发展过程:萌芽阶段为村支书排除异己的工具和基层政府促进村级组织团结的工具;产生与发展阶段为困家维护乡村稳定与创新乡村治理的工具;流变阶段为“灰色精英”上位工具。另一为乡村民主的“嵌入”属性:从困家与农村关系上看,产生阶段民主嵌入在资源摄取环境下,地方政府与村级组织之间是“管理型合谋”的关系,为了有效完成征粮派款任务,通过“指选”、“派选”干预村级组织选举,以期控制村干部人选,从某种程度上讲,遏制了“灰色精英”登上乡村政治舞台的空间;在发展阶段海选嵌入在资源投放环境下,基层政府彻底抛弃了干预乡村选举的角色,在项目资源有限的状况下,从乡村示好者中寻找“分利型合谋”伙伴,在这种地方治理场域中“灰色精英”更如鱼得水。
  在文章的最后,指出从表面上看乡村民主的产生与流变是“二把手选举”向“一把手”选举转变的结果,深层次的逻辑则来自于国家与乡村关系的转变,引发地方精英气质的不同。最终结论为任何政治制度都嵌入在一定的社会系统之中,受到嵌入系统的影响,制度最终的呈现是与社会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政治认同是普通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必然要经历的政治成长阶段,它内在间接表现为一种心理认可,即政治主体拥护政治体系,外在直接表现为一种行为支持,即政治主体主动参与政治活动。政治认同的研究既是在应然层面上观点的反复探究、推敲又是实践层面上建议的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目前,在政治学界已有不少学者针对政治认同这个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大多是以政治认同的理论结构为出发点,利用既有理论为基础阐明学者的学术观
学位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交创新的重要指示,提出了对于外交创新研究的实践要求:讲好中国外交创新故事,为外交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对于外交创新的研究,能够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理论中加入创新元素,从而丰富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达尔文进化思想和熊彼特创新理论,在系统效应的视阈下将外交创新定义为:在具有复杂性特征的国际系统中,作为一种主动性
学位
小国安全战略是小国安全行为、安全关切、安全目标的集中反映。由于大多数威胁在近距离传播比远距离传播更容易,国家往往更关注近距离的威胁,更易关心离其领土更近的安全事态。  在此基础上,由地区权力关系和地区社会建构共同构成的地区安全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小国安全战略的选择频谱。具体来说,“冲突形态→安全机制→安全共同体”的社会建构模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内小国的自我身份认知和威胁感知,并界定它们的核心利益,
安全生产是国家为维护生产秩序和社会权利所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关键。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含领导责任、属地责任、部门责任、执法人员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劳动者自身责任、中介组织服务责任等,这些责任在不同时期形成差异化的责任网络。安全生产责任模式是对某一时期责任网络特点的高度提炼。对中国安全生产责任网络70年的历史分析发现,责任模式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显示出权力与权利关系一直在调整,也是中国
网络空间是社会空间在互联网世界的发展和延伸,“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开始崛起,网络空间的各种矛盾与现实社会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催生出新的复杂问题和矛盾。网络空间治理受到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是目前我国在网络空间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网络空间成为政府公共事务治理的难点,而对网络空间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有效治理,不仅有利于消除网络空间的潜在公共风险,
之所以选择“西非经济货币联盟的财政政策:挑战和未来问题”这一研究主题,是因为西非经济货币联盟自1994年在达喀尔成立以来,其成员国各自都设定了一个明确目标,即建立一个以货物和人员自由流动为基础的竞争性共同市场,从而提高成员国创造财富并融入全球经济的能力。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以及税务和海关制度的统一一直是融入全球经济进程的重要支柱之一。西非经济货币联盟的财政政策总体而言也是基于这最后一点,即统一
悖论是一种看似荒谬或自相矛盾的陈述或主张,经调查可证明其成立或成立是正确的。在非洲国家的背景下,当说他们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时却考虑到人类发展指数时也很穷,这就是非洲悖论.  悖论是一种看似荒谬或自相矛盾的陈述或命题,当被调查时,它可能被证明是有根据的或真实的。在非洲国家的背景下,当说他们非常富有,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但考虑到他们的人类发展指数,他们也非常贫穷时,这就是非洲的一个悖论。  根据布隆迪
学位
在现阶段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党员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党员队伍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滞后、整合能力不强以及软弱涣散等诸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党员管理工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著增强的民主意识、多样化的治理对象、复杂的管理形态和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为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充分调动农村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地区
学位
土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满足了中国社会最底层农民对土地的迫切渴望,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实行土地改革,彻底的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的政治心理在土地改革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政权下沉村庄的过程中,中国农民原来封闭保守的小农思想、守旧思想获得了改造,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共和国稳固的政治认同,
在传统中国,治理是国家的基本功能,建立在显著社会差异基础之上的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对国家治理形态产生较大影响。乡村治理都是建立在一定能力基础之上的,其中,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的互动是影响治理形态的核心要素。而政治需求,作为影响国家或社会能力展现的关键变量,对乡村社会的实际治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以华南、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三个小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丰富的治理活动,深入阐述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