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替巴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lccxx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依替巴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48h)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资料选取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41例符合标准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依替巴肽)和对照组(阿加曲班),研究组患者(n=115例)给予依替巴肽治疗,对照组患者(n=126例)给予阿加曲班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饮酒吸烟史、PLT、ALT、CREA、TG、CHOL、LDL-C、PT、Hcy,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7d、3个月、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m RS指数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并按照TOAST分型、前后循环分组、发病时间进行亚组分析。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NHI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7d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vs 92.9%,P>0.05)均显著,治疗后7d依替巴肽组较阿加曲班组NHISS评分(2.59±2.08 vs 3.26±2.64,P=0.033)及Barthel指数评分(82.14±15.61 vs 77.78±17.73,P=0.047)改善明显。随访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NHISS评分(1.75±1.77 vs 2.22±2.23,P=0.079)、≤2分的m RS占比(82.9%vs 76.5%,P=0.228)无统计学差异,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NHISS评分(1.07±1.61 vs 1.66±2.41,P=0.030)、≤2分的m RS占比(89.1%vs 87.3%,P=0.674),6个月内依替巴肽组脑梗死复发率低于阿加曲班组(1.8%vs7.6%,P=0.041)。2.将两组患者进行TOAST分型,结果显示治疗后7d依替巴肽组对比阿加曲班组在小动脉闭塞型患者中NHISS评分(1.84±1.51 vs 2.56±1.83,P=0.015)有统计学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两组治疗后7d的NHISS评分(3.53±2.35 vs4.57±3.28,P=0.085)无统计学意义。3.将两组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24h和24-48h,结果显示发病治疗后7d依替巴肽组较阿加曲班组在发病时间<24h的AIS患者中NHISS评分(2.34±2.17vs 3.42±2.6,P=0.006)降低显著,在发病时间24-48h两组患者治疗后7d NHISS评分(3.27±1.66 vs 3.06±2.7,P=0.702)无统计学差异。4.观察依替巴肽治疗AIS患者的有效性,按照发病时间分为<24h和24-48h两组,结果显示依替巴肽治疗发病时间<24h临床效果优于24-48h入院的患者(治疗后7d的NHISS评分:2.34±2.17 vs 3.27±1.67,P=0.036),将依替巴肽组按照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两组,结果显示治疗后7d两组NHISS评分(2.73±2.22 vs2.40±1.88,P=0.396)无统计学差异。5.研究中依替巴肽组(研究组)在治疗期间出现1例头痛、2例胃部不适、2例恶心呕吐、1例消化道出血、2例牙龈出血和3例死亡等不良事件,阿加曲班组(对照组)出现3例头痛、1例胃部不适、1例牙龈出血和2例死亡不良事件,两组不良反应事件的总发生率(9.6%vs 5.6%,P=0.237)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半年内死亡率为0.87%,对照组患者半年死亡率为1.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依替巴肽和阿加曲班均能明显改善AIS(6-48h)患者的临床预后,用药期间两者安全性稳定。2.依替巴肽与阿加曲班比较,能显著提高发病时间<24h、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降低AIS患者半年内脑梗死复发率。3.依替巴肽治疗发病时间<24h临床疗效优于24-48h入院的AIS患者,发病时间超过溶栓时间窗且在48h以内的AIS患者推荐早期应用依替巴肽。
其他文献
背景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ICAS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ICAS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方式(积极药物治疗/介入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血管造影模式对其供血区内复发缺血性卒中预测价值,以期为ICAS患者的临床评估提供新的影像学指标。方法
学位
目的:痴呆不仅影响认知功能,通常伴有睡眠障碍和精神行为症状,包括抑郁、躁动、精神性症状等,这些症状是导致痴呆患者住院治疗的重要原因。目前光照疗法对于睡眠障碍的研究较多,对精神症状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由于光照疗法易受光照强度、时长等多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未达成一致。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光照疗法在痴呆患者睡眠和精神行为症状中的影响,为今后确立临床规范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在公开数据库
学位
报纸
研究背景和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种全球性的威胁性疾病。据估计,美国每年有500万人因急性胸痛急诊,超过80万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其中27%死亡(大部分在到达医院之前)。并且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MI和遗传密切相关,而且炎症反应在MI的发生发展过程当中起重要作用。在课题组前期基因芯片中发现,S
学位
目的: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神经变性病性痴呆。目前,DLB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很少有遗传因素被确定。GBA基因作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最常见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该基因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形成密切相关。基于DLB与PD相
学位
背景: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相关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不同时期可出现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不自主运动、不典型癫痫发作等症状,病程早期极易被临床医师忽略甚至误诊。很多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早期表现无特异性,但在疾病早期给予免疫治疗可推迟甚至避免认知障碍的进展。因此早期识别并诊断本病至关重要。目的:结合国
学位
目的:淡漠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早期识别困难,但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早期识别,及时诊断与治疗尤为关键。但目前关于淡漠的影响因素结果存在争议,且淡漠与RBD、日间嗜睡关系的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PD淡漠的人口统计学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就诊的PD患者200例,应用淡漠量表(apathy scal
学位
背景:冲动控制障碍是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并非罕见,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识别其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尤为重要,然而,关于其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而且冲动控制障碍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中国北方地区尚缺乏此类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北方地区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旨在为其诊疗提供依据,为其后续研究提供进一步支持。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的238名帕金
学位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源性脑白质病变(WML)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游离脂肪酸与WML的相关性。方法:本项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搜集2019年9月-2021年7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神经内科住院的完成头部MRI和血游离脂肪酸检测的患者406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298例。根据纳入患者是否存在WML进行分组,有WML的患者共221名为观察组,无WML的患者共77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依据头
学位
目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于血管因素引起或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一系列疾病,涵盖了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VCI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且VCI早期发病隐匿、临床上极易被忽视。VCI的发生和发展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近年来,对VCI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