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航空产业园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uji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显得更加重要。开发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其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不仅影响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更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企业作为开发区土地利用的主体,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决定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因此,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在集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贡航空产业园作为研究对象,从公共管理出发,围绕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区位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运用查阅文献、实地调研、问卷座谈的方式,从自然地理条件、发展历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结构特点、土地开发供应和建设情况、土地投入产出状况、土地管理绩效等方面摸清自贡航空产业园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开展自贡航空产业园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实际调研访谈了解的情况,对自贡航空产业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入剖析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尝试提出自贡航空产业园土地集约利用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对政府部门完善行政功能提供参考。本文研究发现自贡航空产业园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以下问题:自贡航空产业园实施的土地总体利用规划指引不强,规划实用性、科学性不足,公众参与度不高;土地利用强度不强,片面重视土地规模;土地用地效益有待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土地开发模式滞后;推动人口集聚保障不够;土地集约利用硬指标遭遇“软执行”,土地管理部门多事务繁杂,公众对参与开发区土地集约监督意识不强等。其次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欠佳导致指引不强,规划整合和统筹实施力度不够,土地利用规划滞后,法律支撑和公众参与缺乏;航空产业特殊性和盲目的发展建设观降低土地利用强度;传统投资理念和低端产业水平阻碍用地效益提升,开发区内未形成产业集群;低成本获取土地资源造成粗放滞后的开发模式;人才保障的软硬件基础薄弱;土地监督和管理体系不健全。最后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加强科学规划水平,促进土地利用高效集约,科学编制规划,严格控制供地总量,注重平面和立体空间的合理利用,明确开发区功能定位,避免盲目建设;制定完善标准,提升开发区用地水平,加强源头控制,出台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加强土地动态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差别化管理;推动产业集群与产业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引进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植合理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完善各项要素保障,提高监管效率,加强企业投入产出监管,改善内部投资环境和人才引入机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引导社会参与。
其他文献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基于民族地区文化多元、生态保护优先、资源禀赋等实际特色和优势,探究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遵循党组织领导、协同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论逻辑,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作用,同时创新基层社会协同联动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体系,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队伍结构,进而持续提升基层社
期刊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纪检监察监管对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公众对纪检监察的期望值和依耐性日益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重拳反腐的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绩效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这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工作压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因为该工作的特殊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压力往往容易被忽视。如何有效改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压力状况,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工
学位
陈映真是台湾文坛最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作为坚定的左翼统派作家,他毕生的创作都在密切关注岛内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也始终从两岸统一的高度着力塑造台湾人民的祖国认同。本文聚焦作家最后一篇小说《忠孝公园》,将其放置于陈映真创作与思想的脉络,以及台湾社会变迁的语境进行文本细读,既比较作家前后期小说的风格变化,更试图从人物、情节入手分析岛内不同阶层遭遇的不同困境,理解作家为了台湾民众摆脱困境、达至精神
学位
《三家巷》是一部需要被重读的作品。它被奉为革命经典,却素来鲜见深入的研究;它早已成为广东文化的代表,却少有人从“广州书写”的角度对其进行读解。作者对于城市空间的细致刻画往往被看作是对广州社会风俗的描写,只作为文本间的点缀,而并无叙事功能;小说人物之间的浪漫爱情一度是评论者们讨论的焦点,但其作为城市爱情的特质却一直被“革命+恋爱”的阐释模式所遮蔽;而对于城市革命史的叙述,因作者所采用的侧面书写的手法
学位
报纸
新时期中国,随着“文革”的结束,西方“现代派”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并逐渐影响中国文坛的发展面貌。在以往的研究中,西方“现代派”往往被视为一个客观的概念,并以这个概念为标准,将之与中国作家的“现代派”创作进行对比。在这种研究框架之下,西方“现代派”与中国“现代派”之间已暗含等级差距,即前者是正宗的,而后者是拙劣的模仿物。但回到历史现场,西方“现代派”在新时期中国的语境中,实则是一个建构的概念。无论是
学位
本论文以陈映真“白色恐怖”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说《赵南栋》为基点,反思台湾主流政治叙述中对“白色恐怖”之恶空洞的抨击,将之重新历史化。在台湾时下最为常见的“转型正义”话语中,对“白色恐怖”的认知多流于针对隶属“民族国家”的暴力均质化的指认,而流于“空洞之恶”的陷阱,在普世的意味上谴责政治迫害之不义,以看似去政治化的表述触碰“白色恐怖”的历史,只能让反省只停留在表层;“去政治化”恰恰是高度政治化的过程
学位
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以书写文革伤痕为主题的三类“伤痕书写”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以历史化的方式呈现新时期的“伤痕书写”多样性并试图用“文学史”的视角去厘清“伤痕文学”这一概念的生产机制以及这一话语的压抑机制。以史料爬梳、回到历史现场的方式,追溯“暴露文学”的三次争论作为理解“伤痕文学”的文学史前史,探究作为新时期“伤痕书写”的主流—“伤痕文学”这一新命名在新时期文学的起源阶段如何
学位
作为基本医保制度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的医疗保险基金,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起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但受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欺诈骗保问题普发频发,基金监管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在医保基金的使用过程中,健全监管制度,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成为了医保管理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的首要任务。很多学者对医疗保险基金监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也因此撰写了很多观点不同的文章著作,但他们的研究大
学位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004年推进全国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金保工程正式立项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社会保障被纳入总体部署当中。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作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社会保险费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