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悖论”中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基于动态和异质性特征的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n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的格局下,将更加充分地利用超大国内市场的优势,同时将会继续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这些任务的协调完成,涉及到对“三元悖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相关政策安排的合理选择。稳健的货币政策旨在服务实体经济、平衡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的作用将会得到明显提升,进而对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背景,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分别聚焦三元悖论的三个政策目标: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首先聚焦资本流动,研究资本管制对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动态影响。其次聚焦货币政策独立性,研究外围国家基于本国通胀水平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异质性反应。最后聚焦汇率制度,研究汇率浮动抵御货币政策冲击的效果,并进一步探究“中间政策”组合的宏观经济绩效。理论层面上,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三元悖论相关研究的研究视角;拓展了标准的开放经济体理论模型,并提供实证证据。实践层面上,本文的研究为抵御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冲击、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本文研究了资本管制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动态影响,聚焦资本管制对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在短期和长期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本管制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帮助保持外围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但在长期内效果不显著。资本管制虽然短期有效,但是只要两国利差存在,就不能改变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力就一直在,导致国际资本寻求绕过资本管制的途径,削弱资本管制在长期内的效果。因此,资本管制可以使得外围国家的利率在短期内偏离中心国家的利率,但不能在长期内偏离。此外,结合不同汇率制度进行的异质性检验发现,资本管制搭配较为浮动的汇率制度时,可以更好地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这是因为适度的汇率浮动可以减少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度而带来的被动的货币政策。第二,本文研究了外围国家基于本国通胀水平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异质性反应。研究发现,面对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时,外围国家存在基于本国通胀水平的异质性反应,即高通胀国家更倾向于跟随升息,而低通胀国家更倾向于跟随降息。此外,汇率浮动或资本管制可以使得外围国家基于本国通胀的异质性反应更加明显。第三,本文研究了汇率浮动抵御货币政策冲击的效果。研究发现,外围国家的固定汇率制度或盯住汇率制度不能抵御货币政策冲击,然而外围国家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可以抵御货币政策冲击。值得注意的是,汇率浮动不能抵御来自中心国家上一期的货币政策冲击。原因是除了货币政策冲击传导的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渠道,还存在其他渠道:“信贷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中心国家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全球信贷市场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率,即便外围国家汇率可以浮动,以上渠道均可以传导货币政策冲击。因此,汇率浮动不能一直抵御中心国家的货币政策冲击。此外,考察不同汇率制度和资本管制政策组合对货币政策冲击抵御效果的研究发现,在资本完全流动下,汇率浮动不能抵御中心国家的货币政策冲击;然而,汇率浮动搭配资本管制的政策组合可以有效抵御中心国家的货币政策冲击。第四,本文研究了“中间政策”及其组合的宏观经济绩效。研究发现,相比于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维持一定程度的汇率稳定有助于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保持温和的通胀水平。然而,资本流动和经济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明确。此外,外汇储备有助于减少经济波动;“中间政策”组合有助于减缓外部冲击,降低产出波动。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本文的研究为三元悖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其一,第二章研究了资本管制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动态影响。由于以往文献对三元悖论的研究集中在静态,本文试图增加研究三元悖论的时间维度,对资本管制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其二,以往文献将货币政策利率的趋同视为外围国家“被迫”跟随中心国家货币政策利率的变动。然而第四章从外围国家潜在的“主动性”这一视角研究外围国家基于本国通胀水平的异质性反应。第四章提供了研究利率冲击传导、利率趋同等问题的新视角,使得相关研究更加的全面。其三,现有文献对“中间政策”组合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研究了“中间政策”组合抵御货币政策冲击、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效果,丰富了三元悖论政策选择相关问题的研究。第二,本论文的研究拓展了标准的开放经济体理论模型。其一,第二章将资本管制和国际投资者规避资本管制的行为纳入到标准的小型开放经济体模型中,阐述了外围国家的资本管制对其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的长短期差异。其二,第三章结合标准的小型开放经济体模型,构建了外围国家央行基于通胀目标的损失函数,阐述了外围国家基于本国通胀水平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异质性反应。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标准的开放经济体模型,完善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不断放缓的经济增长速度预示着我国经济在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形势下,步入了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当前,经济发展更注重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的改变,增长动力也显现出多元化态势。在这一背景下,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目标,有效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将人力资本服务作为一项产业。考虑到我国正全力推动经济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高科技驱动转变,人力资本作为推动经济
学位
适当的制度是使一个国家走向富有的基本前提。现实地看,作为一种基本经济制度安排,以将资本从拥有剩余资金的家庭或企业转移到缺少资金但可进行高效投资的个人或企业为目的的金融体系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或“大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协调功能。因此,拥有一个运转顺畅的金融体系,将资本导向其最能发挥效用的领域应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走向富裕的关键一环。在金融影响经济的众多理论分析中,最为关注一点应该是金融(发
学位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年来,世界各国都纷纷出台法规、政策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并将促进能源转型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在《可再生能源法》的有力推动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在当前中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以
学位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经济改革和市场自由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不平等和性别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制定并推行促进女性就业和性别工资平等的保护政策,劳动力供需不由市场机制调配,收入分配在性别之间较为均等。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在用人和生产决策方面逐渐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出现显著下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将环境治理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局面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2020年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正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中央进一步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
学位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为了满足居民和家庭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提升幸福水平,需要金融市场中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支持。个体的人生幸福包含多方面的涵义,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为金融福祉。相关研究表明有益的金融行为能够提升金融福祉,因此家庭金融行为优化构成了提高个体金融福祉的重要内容。通过金融支持促进家庭良性金融行为决策、有效提高家庭金融福祉是促进金融发展,更是实现整体社会福利的重要政策落脚点。关于
学位
卫生服务作为社会基础保障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福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福利经济学和平均主义等相关理论,卫生制度应追求公平的目标,并为提高人们的健康而服务。卫生公平理论一般包括卫生筹资、使用和健康公平,筹资是卫生服务的前提,健康是卫生服务的目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卫生体制改革来实现卫生公平的目标,其中保险制度就是其中重要一部分。保险制度为分担个人风险而设立共同责任制,它将通过大数定律保障
学位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衔枚疾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表示“中国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此后,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就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及业务限制进行详细阐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0年中国国际金融论坛表明,证监会将全力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以期促进国内外双循环体系的建设。当前我国资本金融账户开放的重点领域在资本和货币市场工具,这其中开放程度最高的是股票市
学位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破坏对生态、人类健康,并越来越显著的影响经济运行方式以及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全球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各地的气候形态,影响诸如各地的农业生产,每个地区的居民生活形态,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一方面,金融政策应当在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发挥主动引导角色。另一方面,经济与金融稳定要求政策制定者更加关注气候与环境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践进展的梳理,整理出三大有待深入解答的基础性问题
学位
跨境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跨境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具有理论和政策意义。现有文献研究跨境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大都是基于“推动-拉动因素”框架进行分析。其中“拉动因素”指资本流入国的国内因素,如经济增速、开放程度、制度质量等;“推动因素”也即全球因素,主要包括全球风险偏好、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增速、国际油价等。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家间金融状况的联动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