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村的高校知识转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60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对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该阶段下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科技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作业方式不断改善,都需要知识作为支撑。而高校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通过研发合作、人员交流、专利产品交易、教育培训等方式向农村知识转移,成为新时期推动我国农村农业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高校传统办学理念和自身条件限制,以及高校与农村之间的人情关系淡薄,政府政策环境等问题,导致高校向农村经济组织知识转移意愿不强和行为不畅。因此,找出影响高校向农村知识转移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提高高校知识转移意愿和促成知识转移行为,是目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文章研究的出发点。文章旨在研究高校与农村经济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各影响因素与高校知识转移意愿及行为的关系。主要的内容为:(1)在文献综述及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针对计划行为理论中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意愿解释力不足和意愿到行为之间存在一段不易达到的距离两个问题,文章加入知识转移情境因素构建高校知识转移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2)在已有成熟量表基础上,开发出面向高校科研人员心理特征、组织比较情境、知识转移意愿及行为、知识隐性程度和政策支持的测量量表,完成问卷设计并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3)运用SPSS和AMOS软件处理调研数据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直接效应检验、中介效应检验和调节效应检验,并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4)结合实证调查的结论,从高校以及政府两个层面,探讨提升高校知识转移意愿、促成知识转移行为的策略。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主要得到了如下结论:(1)高校知识转移意愿因科研人员的性别、职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2)知识转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特征因素和组织比较情境因素,即高校科研人员知识转移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信任和关系强度与知识转移意愿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3)高校知识转移意愿对知识转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并且政策支持对这一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即政策支持力度较大时,知识转移意愿与知识转移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显著。另外,知识隐性程度对知识转移意愿作用与知识转移行为路径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高校层面和政府层面给出了促进高校向农村知识转移行为的策略建议。对于高校来说寻求收益多元化、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高校主导型知识转移模式、更正对农村的认知偏差。对政府来说应该提高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其他文献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当下,互联网技术发展呈迅猛之势,网络已经广泛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逐渐渗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改变
近代至民国时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求自新是社会的主要思潮,反映在医学上是接受并拥护西医的人越来越多,反对中医药的思潮风起云涌。面对着社会上和政府机构极力否定中医的
县域是我国社会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系统时空演化过程中 ,其机理表现为一系列的综合机制 :动力机制
麻省理工学院率先于2001年启动开放本校课件运动,随后各国高校也纷纷开放本校优质教学资源,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深入发展、教育需求
现代教学媒体的演变显著地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发展,从“85方案”到“98方案”,从“98方案”到“05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
我国在职教育硕士还在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基于对近些年有关在职教育硕士的培养文件、培养方案的解读,构建与其相符的理论培养模式;再结合对XX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培养中体
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有自己"内部"的语言。通过分析学生的流行语发现: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内心充满压力;学生的校园生活与网络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要在多元
近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历年的《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比1996年增长了1124.26%达到57.06万人。硕士研究生规模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人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但是能够顺利出国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前期做很多准备
针对现在通用的机械式变速器的缺点 ,介绍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可供军用特装车及其他各种专用车使用。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common mechanical 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