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苯并咪唑衍生物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构筑及其组装过程与性质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基于苯并咪唑类衍生物与金属离子配位合成得到的一系列功能配合物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这归功于其在生物配合物、光学、磁学、电学等领域均有所建树。本文所使用的苯并咪唑衍生物配体均为刚性多齿配体。它们具有大的共轭体系,多种配位点,通过不同的配位形式与金属作用得到丰富多样的簇基配合物。在本论文中,利用合成得到的同时具有苯并咪唑与三唑结构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配体在不同的溶剂条件下与金属离子配位得到了 一系列不同的化合物,并通过单晶衍射、高分辨质谱、磁学、荧光测试等表征手段对其组装过程与性质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前言,介绍了功能配合物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与热点,重点介绍了三唑类配体和苯并咪唑类配体在功能配合物方向取得的进展,包括配位超分子异构的研究现状、利用质谱技术手段对其组装过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第二章介绍了使用5-(1-甲基-1H-苯并咪唑)-3H-1,2,3-三唑-4-羧酸(Hbitc)在乙腈作溶剂的条件下与不同的金属离子配位得到化合物1-4。其中化合物1[Mn2(Hbit)2Cl4]和2{Mn2(Hbit)2Cl4}n为一对通过一锅法合成的真正的锰基超分子异构体,化合物1为二聚体,化合物2为一维链状配合物,化合物3{Zn2.5(bit)2Cl3}n和4{Cd2(Hbit)2Cl4}n分别为锌基与镉基一维链。对这四种化合物进行了单晶衍射、热重、粉末衍射、红外等表征,发现这四种化合物晶格中都不包含客体分子,且在化合物2和化合物4结构中,首次发现了单氯桥与三氯桥交替形成一维链模型。对于超分子异构体1和2,两者具有很大的不同,在外观上,一个是橙色块状晶体,一个是淡黄色针状晶体;在空间群上一个是三斜P-1,一个是单斜Pbcn;在链接模式上,一个是双氯桥连,一个是单氯桥三氯桥交替相连;在配位数上,一个是五配位,一个是六配位;在相邻配体的朝向上,一个是反式一个是顺式。两者的堆垛是靠氢键,ππ作用,其能量范围经计算都在20-36 kcal mol-1。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化合物1较化合物2稳定,这也从理论计算验证了化合物1会在反应过程中先析出,这也与拍照跟踪的现象相吻合。通过对其单晶质谱进行分析,发现两者是基本相同的,在m/z=323.94处的主框架峰[MnⅢ(Hbit)Cl2]+揭示了两者可能具有共同的构筑基元,[Mn(Hbit)Cl2]:通过超分子作用诱导,该构筑基元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多晶结构;这里首次使用电喷雾质谱和各种键能的理论计算来研究真正的超分子异构体的形成过程。对化合物1与2的进行了磁性研究表明,两者都是弱的反铁磁作用,化合物1的J值为-0.07 cm-1,化合物2的J值为J1’=-4.03(1)cm-1,J2’=-0.34(1)cm-1。对化合物3进行了质谱研究,在普通模式下,化合物片段相对强度很低,最强峰为无机盐峰[KZn(CH3OH)5Cl2]+(m/z=334.94),在提高电压条件下,发现其在m/z=1621.01,m/z=1921.98处有新出峰,将其归结为[Zn5(bit)6Cl3]+,[Zn6(bit)7Cl4]+片段,同时无机盐峰相对强度降低,片段峰相对强度加强,推测在不同质谱能量的作用下,在质谱中由低核数向高核数组装的过程。对化合物3进行了荧光测试,发现其荧光发射光谱较脱羧后的配体Hbit从451 nm移动到392 nm,发生蓝移59 nm。第三章介绍了使用混合配体5-(1-甲基-1H-苯并咪唑)-3H-1,2,3-三唑-4-羧酸(Hbitc)和4,5-(1-甲基-1H-苯并咪唑)-3H-1,2,3-三唑(Hdbit)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溶剂条件下合成了五核镍簇[Ni5(bit)4(dbit)2Cl4]·4DMF·16H2O,其分立簇结构中具有四个bit-配体和两个dbit-配体,金属离子与配体饱和配位,金属簇被配体包裹,结构在溶液条件下很稳定。结构中四个周边对称的Ni(Ⅱ)均与一个端基Cl-配位,在质谱条件下容易被取代,之后进行的质谱表征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还通过高分辨质谱对其组装过程进行了跟踪,在反应1h之前,在m/z=446.11 和 m/z=514.99 处出峰归属为[Ni(C3H7NO)2(bitc)]+和[Ni2(bitc)Cl(CH30)(H20)(C3H7NO)]+,在反应 4h 之后在 m/z=1 587.08 处出现新峰,归属为[Ni5(bit)3(dbit)Cl4(CH3O)(C3H7N0)2(H2O)3]+,同时,随着反应进行峰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初步推测出在反应过程中,配体Hbitc先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之后配位的bitc-配体发生了原位脱羧转化为bit-,同时配体Hdbit再与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另外本章介绍了混合配体Hbitc和Hdbit的分离实验及通过微波辅助反应大量制备Hdbit配体的方法,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Hdbit进行了表征。第四章介绍了使用配体5-(1-甲基-1H-苯并咪唑)-3H-1,2,3-三唑-4-羧酸(Hbitc)在甲醇溶剂条件下与CoCl2·6H2O反应得到的一维链化合物Co1D,并对其进行了质谱表征,在阳离子模式下,m/z=327.94处的出峰,归属为[CoⅢ(bit)Cl2+H]+,推测出构筑Co1D的基本单元为[Co(bit)Cl2],在阴离子模式下,将质谱出峰归纳为[CoⅡ(bit)Cl2+n(CoCl2)]与[CoⅡ2(bit)2Cl3+n(CoCl2)]两种形式,表明在溶液中Co1D通过构筑基元[Co(bit)Cl2]逐渐自组装的过程,该阴离子模式条件下质谱分析结果与阳离子模式相映衬。利用Co1D作为前驱体材料研究其电催化产氧性能,首先选择不同浓度的催化剂材料,在不同pH条件下,通过线性循环伏安法测试催化剂材料的过电压和塔菲尔斜率。结果表明在pH=13.6,浓度为0.111 mg/cm2和0.145 mg/cm2时,此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然后再通过非法拉第电流下的循环伏安测试,来表征材料的电催化比表面积,测得浓度为0.145 mg/cm2时,电催化比表面积较大,解释了其催化性能的提高。而且通过计时电位法测试其在1mA/cm2和10mA/cm2电流下的稳定性且均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初步验证了其具有一定的电催化产氧性能且性能稳定。另外使用配体5-苯并咪唑-3H-1,2,3-三唑-4-羧酸(Hbc)在甲醇溶剂条件下与CuCl2·2H2O反应得到了一例具有平面构型的五核铜簇[Cu5(bc)4Cl2(CH3OH)4]·2(CH3OH)结构,该化合物中五个Cu(Ⅱ)基本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中心Cu(Ⅱ)为六配位,具有两个端基配位的Cl-,周围四个Cu(Ⅱ)为五配位,具有一个端基配位甲醇,我们对其进行了单晶,热重,红外,粉末衍射等基本表征。
其他文献
近年来对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质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化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多元环苊醌单肟(HL1)、苊醌双肟(H2L2)以及环庚三烯酚酮(HL3)为配体与不同的金属盐反应,合成了十八例新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其中包括两个单肟金属有机配合物、七个双肟金属有机配合物和九个环庚三烯酚酮金属有机配合物,分别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
学位
学位
分子基磁性材料在高密度磁性存储器与磁薄膜等领域的高端应用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所用的磁性材料的磁学性能随意控制,即具有磁学性质开关效应。本论文以有机配体异丙醇胺、1,3-二氨基-2-丙醇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原料和不同的金属盐反应,合成了十二例配合物,其中包括一例有两种晶态的线型三核钴簇、六例3d-4f簇合物和四例3d-4f配位聚合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RD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
学位
植物内生真菌以其独特的代谢方式,能产生结构新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的化合物,成为近年来研究陆生微生物的热点。广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属于豆科槐属,是广西特色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本论文以2株广豆根内生真菌GDG-102(Xylaria sp.)和GDG-178(F.equiseti)为研究对象,以抗菌活性筛选为指导,对其次级代谢
学位
树状大分子具有完美的三维支化结构,在药物释放、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这些应用多与其丰富的外围端基和内部空腔结构(致密壳结构)相关。而研究证实,柔性树状大分子更符合“致密核结构”。因此,树状大分子结构的调控对其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树状大分子也是自组装的重要基元,微相分离后能自组装成柱状、囊泡等有序结构。目前树状大分子的微相分离研究多涉及较低代数,通常发生在内核与外层间、不同的树枝间。而高代数、相
学位
近年来,由于手性材料和手性化合物的蓬勃发展,其潜在的应用和商业价值而受到了化学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出了九个金属配合物,利用红外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射线、热重-差热分析等手段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结构与组成表征。此外,本论文还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光学、磁学等性质。全文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缬氨酸(L和D)为手性中心,与1,3,5-均苯三甲酰氯通过酰化反应,合成出了一对手
学位
有机膦配体具有一定的供电子能力,在有机膦上连接芳香胺基团,通过改变N原子(?)的取代基来调节膦配体在质子转移过程中的给电子能力和空间效应,从而影响质子转移过程。为了更好地模拟CN-配体和半胱氨酸残基上的S原子配体在天然[FeFe]-氢化酶活性催化中心对Fe原子的配位作用,本文合成了九个以含芳香胺的有机膦为基本骨架的单膦配体,并以(μ-pdt)Fe2(CO)6为母体,合成了九个相应的二铁五羰基单膦取
学位
双芳基脲类化合物是一种小分子多激酶抑制剂,该药对肝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黑色素瘤等都有一定疗效,主要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肾癌、肝癌和肺癌的治疗。然而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双芳基脲类上市药物水溶性差,毒副作用较多。因此研发索拉非尼结构类似物的创新型肿瘤药物,获得效果更佳的新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喹唑啉双芳基脲类化合物在还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是诸多肿瘤靶标酶的抑制剂,目前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本课题对
学位
具有工作电压高,高能量密度,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多方面优点的锂离子电池在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极具潜力。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电池性能。橄榄石型结构磷酸铁锂(LiFePO4)具有较高比容量(170mAh/g),环境友好,低成本,安全性能高等优势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以磷酸填列锂离子电池为动力制作纯电动旅游竹筏,发现磷酸铁锂做为正极材料,其充放电曲线
学位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离不开稳定可靠的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稳定可靠的储能器件,其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特点,但在充放电速率方面还存在问题;相反,超级电容器具有超快的充放电速率,但在能量密度方面还存在缺陷。理想的储能技术应具备快速的充放电速率和超高的能量密度。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兼具双电层电容器高功率特性和锂离子电池较高能量密度特点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在锂离子电容器中,正极材料的性能对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