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墟遗址是中国著名的晚商都城遗址,自1928年发掘以来,始终受到世界的关注。2006年7月,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确为实至名归。然而,尽管殷墟的玉器与刻辞甲骨、青铜器一样,皆为殷墟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由于玉器文物的珍贵属性及早期分析手段的有损等原因,有关殷墟玉器的研究论文和专著较之青铜器、甲骨等的研究著述少之又少。 殷墟玉器研究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的礼器属性。晚商时期,玉礼制度已臻完善。然而,殷墟王陵大墓和大型贵族墓葬早期遭盗掘严重,墓葬内玉器的数量和组成成为不解之谜,严重影响了殷墟玉礼制度的研究。技术的发展,分析手段的全面展开,使得有关玉器材质、玉料来源和琢玉工艺等的研究有了新进展,也为晚商玉礼制度研究提供了突破的可能。 殷墟玉器加工工艺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对晚商阶段科技水平的展示。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焦点在于陶瓷、料器和冶金等涉及化学过程的工艺,而机械加工工艺则受冷落。在古代,玉器是机械加工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工序,如切割、钻孔、打磨、雕琢和抛光等,几乎涵盖了机械加工的所有方面。多角度探究殷墟玉器的加工工艺,对全面、系统地认识古代机械加工工艺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以及当时的科技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超景深显微分析技术及超精细硅胶翻模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在文物考古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关玉器制作的微痕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选取安阳殷墟范围内考古出土玉器近400余件(包含妇好墓出土玉器120余件),对其材质及工艺进行检测观察。研究表明,殷墟时期玉器制作过程严格分为开料、钻孔、纹饰、抛光等步骤。玉器加工分工明确,前后有序。同种器物、相同部位、同一加工阶段有着高度一致性,证实当时玉器制作已规模化、标准化。各加工阶段及使用工具,诸如开料、钻孔、施纹、片切割、线切割等均可辨识。加工步骤及使用工具的明确为认识玉器的成型过程提供帮助,更为探讨当时社会组织,玉器制作管理等问题提供参考。此外,论文选取殷墟玉礼器中的代表器型——柄形器进行个例分析,完整复原出不同材质柄形器的制作过程,同时藉由加工痕迹对其原始功能有了新的认识。本研究所采用的制作工艺动态观察为玉器工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中对柄形器制作过程的成功反演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为玉器工艺研究方法的纵深推广提供前车之鉴。 本文中对妇好墓出土玉器观察为自妇好墓发掘后第一次科学而系统的分析。仅就考古遗物本身,对其客观如实的描述、记录既已是重要的研究资料。从直观的眼学观察,到器表形态的低倍显微观察,再到扫描电镜下对玉器微痕翻模所做的高倍观察,以宏观——亚微观——微观等多层次分析方法为玉器工艺研究提供一种参考,已有的结论验证了其可行性。 从加工工艺角度的分类标准,符合本研究所设目标,协同已有的功能性分类标准及类型学分类标准,深化了商代玉器研究内涵。以妇好墓玉器为基础的钻孔量化分类标准,为开拓钻孔的时代特性做了铺垫,数据的积累与细化可促进其功能的进一步发挥;玉器功能的分析,生动了展现了古代玉器的使用面貌,为了解殷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玉文化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是世界上旗帜鲜明的文化特色。狭义上的玉文化(闪石质玉为主流)自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步萌芽,殷墟时期已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