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美国大萧条文学与次贷危机文学对比研究——以《愤怒的葡萄》和《大空头》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端于纽约华尔街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和本世纪初期同样发端于纽约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对美国人恪守的价值观念和已有的信念信心造成了巨大冲击,给美国社会方方面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反映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文学,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也同样受到这两次危机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这两次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也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
  以始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所带来的社会伤痛为标志的大萧条文学,已经成为美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作品有《愤怒的葡萄》《烟草路》《蝗虫之日》等。对比大萧条文学,以本世纪初美国次贷危机为创作背景的次贷危机文学1,则少了些激进与迷茫,多了些反思和责问。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大而不倒》《大空头》等。不过时至今日,国内外有关次贷危机文学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就美国大萧条文学与次贷危机文学所开展的对比研究则更为少见。
  本论文以大萧条时期美国左翼文学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与次贷危机时期美国前债券交易员、超级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刘易斯的《大空头》为例,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伦理选择、伦理环境以及伦理身份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伦理环境,书中主人公的伦理选择,以及主人公和作者的伦理身份,探究了造成两部作品乃至大萧条文学与次贷危机文学思想情感和社会影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前者将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而后者是对华尔街和美国金融机构进行批判。最后,本论文还希望通过对比研究,吸引更多学者关注次贷危机文学。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19世纪中期以来由华人移民以汉语为媒介创作的反映北美华人移民移居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小说创作。通观北美华文移民小说,文化身份追寻在原乡想象、历史记忆、异族交往、代际关系等主题中得到了浓墨重彩的艺术表现。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比较研究与文化研究的方法,利用文化身份、形象学、社会学等理论,从原乡想象、历史记忆、异族交往、代际关系四个层面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在异质文化语境下,北美华文移民小说中身份认
海外华文文学因创作者经历和书写对象与生俱来的跨域属性,与空间视角有着极强的适配性,受“空间转向”思潮与国内文艺研究理论热点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以空间视野介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北美华文文学作为海外华文创作版图中活跃且高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华工书写发展至当代新移民写作,创作实践始终与空间位移带来的意义表征相关联,但相关研究大多停留于对作家、作品的微观解读,缺少系统化、全局性的体系建构与
本文在语料库语言学理论、构式—语块理论、偏误分析理论、量范畴理论、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学习策略理论等多种理论方法指导下,通过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关联性词语偏误类型的总结和归纳,辅以各大偏误语料库、中介语语料库、汉语母语者语料库的相关例句,总结归纳出关联性格式对所关联对象的隐性要求。总括而言,包括隐性数量要求、隐性程度要求、隐性态度要求三个方面。本文以这三个方面的典型例句为代表,详细分析了二语习得过程中
教师话语在二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早期的研究主要从语言学方面入手对教师话语的相关特征进行描写和分析,如对教师话语的词汇、语法特点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话语的社会特征,即重视课堂互动与教师身份的联系。目前,教师身份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宏观上主要是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认同两方面分析社会因素对教师身份的影响;微观上则从教师话语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身份建构问
本文立足于构式语法理论,对构式“该X不X”进行了描写和分析。该构式的构式义:表层含义为“X”的主体动作或性状程度违反了预期或与常理不符,深层含义为说话人对“X”(主体动作行为或性状程度)的完成情况或实时状态的较高主观程度的抱怨或责备。其中,充当“X”的成分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代词、未成词语素(由双音节词缩略而成)、短语和小句。  构式“该X不X”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学位
“被”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同样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思维导图具有形象生动、刺激联想、层次清晰等优势。本文尝试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融入初级阶段“被”字句的教学,对“被”字句的句式、语义及教学模式进行一个整体的优化。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法,设计多次实验,以证实思维导图是“被”字句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本文通过梳理思维导图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分析其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能性,从而
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理论,从句法层面、语义层面、语用层面和认知角度对构式“你有你的A,我有我的B,不是很X,但是很Y!”进行描写和解释,本文把这种构式称为“ABXY”构式。  首先,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构式理论,确定“ABXY”是一个构式,该构式表达的是与别人相比时,说话者对自己所拥有东西的主观评价,具体包括自嘲义、满足义和骄傲义三种构式义;并对构式的变式进行了分析归纳。  其次,对构式“A
学位
本文以权威汉语词典中的“用”义动词为切入点,结合使用范围较广的对外汉语教材,参考常用的汉语频率词典,研究“用、利用、使用、应用、采用、运用”六个“用”类动词,依据语料库语言学和词汇语义学理论,探究“用”类动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分析留学生“用”类动词偏误,考察对外汉语教学中“用”类动词的处理方式,结合本体和偏误研究为“用”类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句法层面,本文考察CCL语料
标点符号是语言的组成部分。掌握标点符号的熟练程度也体现语言表达的熟练程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才能确保文本被读者准确理解。但是,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俄罗斯学生要掌握汉语标点符号,会遇到不少难点。虽然俄罗斯和中国在各自标点符号使用方面的研究都进行得很充分,但是有很少研究针对俄罗斯学生标点符号偏误分析,因此,本文将致力于探究俄罗斯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使用偏误。  在俄罗斯和中国政府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标准的基础
除陈述句、祈使句及感叹句以外,疑问句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人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基本句式。  本文通过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理论,将描写、分析与解释相结合,对汉语和塞语疑问句进行对比研究。笔者综合学界的研究把汉语疑问句分为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四类,而塞语疑问句分为是非问句、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三类。本文主要分析汉语和塞语疑问句的特征,从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