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照禅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的在于针对默照禅展开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重点探讨宏智正觉默照禅的思想内涵和禅修特点,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与看话禅的关系,以及默照禅的流传与发展概况。宋代曹洞宗僧人宏智正觉提倡和完善了默照禅思想体系,对于后世禅宗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默照禅作为宋代曹洞宗的典型代表,是在宋代奉行宽松的佛教政策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在总结禅修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需要的禅法思想。当时禅宗文字化倾向泛滥,重玄谈而轻修行,戒律松弛,执着文字,曲解禅旨,为了对治这种现象,宏智正觉秉承曹洞宗风,提倡和完善了默照禅体系。默照禅的立论在于佛教如来藏思想,提倡清净佛性本自具足,通过默照坐禅可以显现本觉,证悟“妙净明心”。“默”是离语言与分别的一种坐禅的姿态;“照”是“觉照”,即“虚明自照”所以“不劳心力”,亦即自照清净佛心。根据现有宏智正觉的资料,可知默照禅共有九个修证次第:净治揩磨、休歇、销解根尘、惺惺寂寂、超越声色、照体独立、转身撒手、同体同用和放光说法。临济宗僧人大慧宗杲提倡的看话禅与默照禅一样都是为了对治禅宗文字化倾向而提出的有特点的禅法,但是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别,各自反映了本宗的传承特色。默照禅后来经过天童如净的发扬得到广泛传播,并对日本和朝鲜的曹洞宗法产生影响。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国内外有关默照禅的研究现状,通过综述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是宋代社会与禅宗概述,禅宗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宋代的佛教政策及其社会经济文化文化发展推动了禅宗的传播和发展。重点阐述了宋代曹洞宗的发展概貌,说明宋代曹洞宗法自云居道膺开始,经过大阳警玄、投子义青、芙蓉道楷、丹霞子淳的承接,到了真歇清了和宏智正觉的传承脉络,以及经过天童如净传道元,远播日本的大致线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默照禅产生的社会背景。另外,还阐述了宋代禅宗文字化的倾向及其历史演变,禅宗文字化的泛滥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流弊,曹洞宗提出的默照禅以及临济宗提出的看话禅正是为了对治这种流弊。第三章是研究宏智正觉与默照禅的关系,探讨宏智正觉的生平事迹及其提倡和完善的默照禅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重点研究了默照禅的理论依据、修行层次以及禅修次第等。第四章是探讨大慧宗杲与默照禅的关系,阐述大慧宗杲的生平及其看话禅思想的主要内涵,以及默照禅与看话禅的简要对比分析。特别研究大慧宗杲对于默照禅的批评之事,通过详尽分析揭示出大慧宗杲批评默照禅的真相,即所批评的默照邪禅与宏智正觉提倡的不是同一种禅,所抨击的默照邪师也不是指宏智正觉。第五章是研究默照禅的流传与发展概况。阐述宏智正觉的法嗣,以便了解默照禅的传播情况。此外,还重点研究如净对默照禅的继承与发扬,如净为此提出“如净禅”以应化学人,将默照禅的理念发挥尽致。日本道元禅师在如净处得法后回国,创立日本曹洞宗,继承和发挥了默照禅思想。曹洞宗传入朝鲜,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默照禅思想。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语。
   默照禅是宋代禅宗发展的革新形式,是曹洞宗风与当时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凸显变革与传承,灵活与固守的禅法风格,彪炳禅史,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时期。由于脱贫主体贫困户的道德水平不一、扶贫制度不健全、信息流动不对称、政策实施存在压力等因素,导致精准扶贫过程贫困户行为存在道德风险。因此,加大对精准扶贫中贫困户的道德风险研究力度,认识和防范精准扶贫中贫困户道德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W县精准扶贫为切入点,通过入户帮扶和问卷调查,了解政府帮扶工作、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
学位
发展是每个时代永恒的主题,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发展是国家追求强盛,人民追求幸福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也牺牲了巨大的环境作为代价,传统的发展模式滋生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21世纪绿色发展是人类发展共同的主题,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根本方向。绿色发展价值观的选择是人们基于过去经济发展付出惨痛代价基础之上对价值观的重新抉择。党的十八大将创新
学位
杜尚推崇修拉的点彩法,认为这种技法使画家的“手”和“心”分离开来,他的“反视网膜”、“工匠”和“超薄”等概念也与此密切相关。杜尚还将修拉与管装颜料联系起来,认为管装颜料也是现成品,看到了观众在修拉的作品和管装颜料之间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现成品艺术。但从修拉的绘画作品及其整体上的绘画策略来看,杜尚只看到了修拉的一部分艺术贡献,他眼中的修拉跟“真实”的修拉之间是有偏差的,修拉的点彩法实际上具有
学位
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美学”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等自身规定性的跨世纪之争,促使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回到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A.G1714-1762)和他在“埃斯赛迪卡”(Aesthetica)即最初的“美学”学科建设上的始初意向。本文围绕“感性认识的科学(逻辑自洽的系统理论)何以可能?”这个核心问题,考察和分析了相关文本中鲍氏对Aesthetica及其它有关美学学科最初
学位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在传统中国这样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情感联系为纽带的国度,“报”如同构成网络的光缆,深入生活和制度的各个方面,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世界中由来已久、作用广泛、影响深远,可谓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古人高度意识到其存在,通过语言文字、哲学阐释、文学描绘、宗教信仰等多种形式将其呈现为思想文化的一个核心;其中包涵的伦理意识已经成为风俗习惯,并作为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凝固下来。  “报
学位
有明一代,学术界影响深远且重要的一派即是阳明心学。明中期王阳明提出良知学,在朱子学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领域成为朱子学之外另一大学术思潮。阳明心学在阳明去世后,得到阳明后学的极力倡导和推崇,阳明学空前繁盛。明末阳明学进入第三期,周汝登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阳明学在思想界盛行的同时,佛教在明末也受影响而复兴。整个思想界呈现出融摄儒佛的潮流。阳明后学中不少学者近禅而被学界称为狂禅,遭到批判。但是简单以狂禅
学位
明末清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天崩地解的历史转折时期。颜李学派是这一转折时期诞生的理论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颜元及其弟子李塨、王源、程廷祚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是清初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反理学思想的先锋代表。本文以这一学派的伦理思想为研究主体,从学术史的视域,探讨颜李学派伦理思想中的人性论、义利观、习行修养方式、经世致用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内容,揭示其学术兴衰的缘由及其理论价
学位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思想史甚至东亚思想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他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下层武士家庭,经历了日本近代史上最富有变革性的时代.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建立可以和日本的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日本的国民意识。从他早期积极倡导一心向学到晚期积极鼓吹日本的大国地位,这个主题是一直没有改变的。作为一个和日本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文化非常类似的国家,令人奇怪的是,中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于福泽谕吉这么一个重要的思想家的研究
学位
退溪李滉,朝鲜的朱子理学家,被尊为“海东朱子”、“朝鲜之朱子”。退溪之学直承于朱子,理学之味纯正,但并非只是依样,退溪因当时学理之要求、自身学问之取向,对朱子之学做了有益之推进。如果沿朱子理学内部之发展线索探究,就清晰可见退溪站在重要的逻辑一环上,此哲学样式是朱子的,更是退溪的。所以只研究朱子的思想,而不研究退溪之学,就不能了解朱子哲学体系之全部逻辑发展之可能、多元发展之可能、接受挑战之可能。  
学位
异化观问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也是倍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异化观与劳动异化理论及共产主义思想是内在统一的,并存在于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过程。莫泽斯·赫斯(Moses Hess,1812-1875)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史上重要的渊源人物,他对马克思异化观的经济学转向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都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说实现哲学与经济学的成功结合和推进哲学话语向政治经济学话语的内在置换,是马克思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