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椎体软骨终板完整性与终板下区骨髓IVIM各参数值及疼痛评分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川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磁共振IDEAL-FSPGR-3D、IVIM多序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腰椎软骨终板完整性与腰椎间盘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Pfirrmann分级、腰椎终板下区IVIM各参数值,以及患者疼痛评分等相关性进行评估分析。材料与方法:使用GE Discovery MR 750 3.0T磁共振扫描仪联合32通道腹部线圈后片线圈,对35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进行腰椎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矢状位T1WI、矢状位T2WI、轴位T2WI、矢状位IDEAL-FSPGR-3D及矢状位IVIM-DWI。依据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Pfirrmann分级标准对各节段腰椎间盘进行退行性分级。参照以往国内外学者对腰椎软骨终板完整性判定方法,在IDEAL-FSPGR-3D矢状位图像上评估各腰椎软骨终板的完整性;在对软骨终板完整性与腰椎间盘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Pfirrmann分级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将软骨终板完整性按照缺损严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无缺损、仅一侧缺损、头尾侧均缺损三组;在对软骨终板完整性与腰椎终板下区IVIM各参数值,以及患者疼痛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将软骨终板完整性按照缺损严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无缺损、有缺损两组。在矢状位IDEAL-FSPGR-3D与IVIM融合图像上测定终板下区的D、D*、f值。对不同椎间盘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间软骨终板完整性分布的比较、相关性分析分别采用R×C列联表卡方检验、Spearman秩相关;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软骨终板完整性分组(无缺损、有缺损)头、尾侧终板下区IVIM相关参数(D*、D、f)的差异;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分析CNLBP患者L3/4~L5/S1软骨终板无缺损组、有缺损组组间VAS、JOA评分、ODI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2例受检者,包括160个椎间盘、320个软骨终板及320个终板下区被纳入分析。①腰椎间盘节段高低与软骨终板缺损严重程度呈中度正相关(r=0.476,P<0.001),即腰椎间盘节段越靠下位,软骨终板缺损严重程度越高;②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Pfirrmann分级与软骨终板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47,P<0.05),即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Pfirrmann分级越高,软骨终板缺损程度越高;③软骨终板无缺损、有缺损组间头侧终板下区D*、D、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尾侧终板下区D*、D、f差异无统计学(P>0.05)。④CNLBP患者L3/4~L5/S1软骨终板无缺损组与有缺损组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缺损组VAS、ODI的中位数均高于无缺损组。结论:磁共振IDEAL-FSPGR-3D图像上的软骨终板完整性与腰椎间盘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相关。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软骨终板有缺损组VAS、ODI的中位数高于无缺损组,提示软骨终板缺损与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疼痛症状之间存在关联,软骨终板完整性的评估有望为临床寻找CNLBP的病因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577nm 阈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SML)治疗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近年来的热门治疗方法。本研究致力于探讨577nm治疗CSC前后的临床疗效;判断577nm治疗CSC用于临床是否有效。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筛选标准纳入从2018年1月至2020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玻璃体切除+气体填充术、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以及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气体填充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评估干预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黄斑区视网膜细胞功能、黄斑区视网膜劈裂最高值(maximum foveal thickness MxFT)、眼轴长度(axial length AL)
学位
目的:利用图论方法分析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功能脑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针刺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2例;正常对照组14例。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行功能磁共振成像。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Atate Examination,MMS
学位
目的:采用基于白质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探索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病人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对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指标参数值与临床指标的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影像学的角度对HZ病人的转归作出预测,并为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
学位
目的:比较肝细胞癌(HCC)在微波消融(MWA)后扩散峰度成像(DK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探讨DKI与DWI对肝细胞癌微波消融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临床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44名,共52例病灶,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根据病灶半年内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所有患者在消融术前、消融术后1月、3月、6月进行磁共
学位
目的:基于扩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醒脑开窍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白质结构的网络属性特征改变,及其与临床功能的相关性,探讨针刺疗法对AIS的疗效及影像学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神经内科2020年8月-2020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AIS基线状态和接受针刺治疗的患
学位
第一部分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海马亚区结构改变与记忆功能减退间的关系背景与目的: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记忆功能减退。海马是形成和巩固记忆的边缘系统核心脑区,海马不同的亚区对应不同的记忆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SIVD有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亚区的体积改变的差异,及其与记忆功能减退的关系
学位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及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技术(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ficaon sequence,IDEAL-IQ)在慢性肾脏病(chr
学位
目的:对比探究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CT特征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59例,其中31例纳入糖尿病肝脓肿组,28例纳入非糖尿病肝脓肿组。回顾性统计分析两组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CT特征,其中临床特征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常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发热、腹痛及寒战)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蛋白血症和脓毒
学位
第一部分CT影像组学预测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三联治疗后早期复发的研究目的:提取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的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建立三联治疗后局部进展期癌早期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97例确诊为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电子病历和图像资料。所有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137例的训练组患者和60例的验证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