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油菌处理油田多种油污泥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陕北地区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我国重要的化工能源基地。石油化工企业快速发展,采油炼油过程中产生的罐底油泥、落地油泥、高含长链烃的蜡质油泥等污染物,给陕北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本课题组前期获得两株嗜油菌NY3菌和S9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论文研究了该两株菌处理油污泥的工艺条件,通过条件优化提高了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效率。本论文针对陕北地区采油过程中产生的罐底油泥、落地油泥、高含长链烃的蜡质油泥,使用实验室前期获得的嗜油菌NY3菌和S9菌,采用实验室液相处理和室外自然条件下固相处理,并进行条件优化,得出以下结论:(1)罐底油泥为含油35%的黑色、半固态粘稠体,含50%(m/m)罐底油泥的液相处理单元中,采用―萃取回收油-NY3生物降解‖技术处理罐底油泥可减量化约70%,但药剂、溶剂、电量等消耗大,费用高,且有二次污染。采用NY3菌液处理,―NY3菌液+Cu2+0.6g/L+乙二醇2.7g/L+SDS0.5%(m/m)+生物表面活性剂2%(v/v)‖为优化条件实验组,6d油降解率为53%。(2)落地油泥主要是原油和土壤的混合体。室外自然条件下,利用NY3菌液处理油泥的12组实验中,―NY3菌+紫花苜蓿+N+P+鼠李糖脂‖组合对土壤中石油烃处理效果最佳,对中度和重度污染土壤,30d油去除率均可达约35%;降解60d,直链烷烃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8%和70%。(3)利用S9菌液处理油泥的12组实验中,―S9菌液+紫花苜蓿+N+P+鼠李糖脂‖对土壤中石油烃处理效果最佳。对中度和重度污染土壤,30d油去除率均可达约35%和33%;降解60d,直链烷烃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0%和60%。(4)室外自然条件下,NY3菌/S9菌复配菌剂处理石油烃中度污染土壤时,当菌剂中NY3菌量所占比例大于S9菌时,处理效果好。其中―菌剂Ⅳ(NY3:S9=3:1)+种植紫花苜蓿+鼠李糖脂‖试验组对污染土壤中烃去除效率最高,30d达到47%。达到相同去除率,NY3菌/S9菌复配菌剂比单一菌种能缩短30d。(5)60d内土壤土著菌对石油烃去除率约1-4%;NY3菌和S9菌液能与土著菌协同作用,30d内使石油烃降解率可提高5-10%;按照C(按照石油烃的量计算):N:P=100:5:1,并结合紫花苜蓿种植可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NY3菌所产鼠李糖脂能使菌剂降解石油烃效率提高约5-7%。(6)NY3菌对含长链烃较高的蜡质油泥中烃类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在液相处理单元中,蜡质油泥浓度为200g/L,30℃、160r/min的条件下,Cu2+投加量为0.6g/L,降解72h,蜡质直链烷烃的去除率均约60%,2%(v/v)鼠李糖脂可使石油烃去除率提高25%左右。本论文研究结果为NY3菌和S9菌在油污泥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胶囊内镜是对现有胃肠道内窥镜的改进与提高一一将基于缆线的影像传输改进为无线信息传输,使得内镜可以进入小肠做检测,扩展了消化道内窥镜检测范围;将被动式移动变为主动式,使得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早已超越了一国经济与政治领域的范围稳定的能源保障可靠的能源产地进入许可等问题成为世界各国保障本国能源安全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全球化进程中能源因素对
农村社区社会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农村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新型经济组织、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体,为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和社会公正,依法采用各种方式对农村社
在机器人控制领域中,由于足式机器人所具有的强耦合性、强非线性等特点,其在未知复杂环境下的运动控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点,而伴随着仿生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基于CPG神经网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是20世纪8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成型(RP-Rapid Prototyping)技术。由于其制造周期短、可采用多种原材料、无需支撑、成
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一些煤矿企业也正在着力构建适合自己的综合自动化信息平台。其中,如何实现管理网络、控制网络和设备网络的有机结合是煤矿企业
言语回应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言语回应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提高幼儿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增进师幼互动。随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其影响的扩大,研究者们对依
生物降解材料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发展速度与日俱增。聚碳酸亚丙酯(PPC)作为“双向”环保材料,既能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CO2等温室气体,又能被自然界所分解为环保产物;但纯PP
为了保证煤炭资源的顺利流通,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煤炭消费需求,需要矿企、铁路、港口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形成合理的规模、结构和布局,使“矿-路-港”复合系统整体能够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