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阮族四重奏编制的音响效果——以原创作品《鹿鸣》为例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咸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品类弹拨乐器之一,其圆润温和的音色有着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在现代民乐器乐的合奏、重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民族音乐的飞速发展,阮在历史上历经了一系列改革,大大增强了它的艺术魅力,众多音乐家也开始为阮不断创编乐曲,探索阮在音乐上的可能性。建国以来,阮族乐器的发展不断更新,这为阮这件乐器重组新的演奏形式提供了契机。笔者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结合阮所具有的特性,为阮创作了室内乐四重奏《鹿鸣》。本文以阮的室内乐四重奏为核心,通过对阮四重奏的实验、演奏,结合笔者对阮的了解,尝试性的对阮四重奏的音响效果做出实践与分析,以此探索阮室内乐四重奏发展的可能性,为阮的多样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文分四章对阮的四重奏音响效果展开论述:第一章粗线条梳理阮和室内乐在中外音乐史中的发展,诠释阮族四重奏的形成。第二章概述阮族发展四重奏的优势,并以实践经验为基础论述四重奏的训练方法。第三章对笔者所创作的阮族四重奏乐曲《鹿鸣》进行介绍与分析。第四章着重探讨阮族四重奏的实际音响效果,并对实践演奏中的音响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过去谈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内外研究大多把目光聚焦于黄河流域,但随着考古资料的丰富和考古学的发展,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史中的作用逐渐被学者们重视,并出现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如长江上游的三星堆文化、中游的大溪文化、下游的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等。在探索中华文明时,音乐史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而乐器作为音乐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人类对音乐的探索,能反映出社会生产力、思想精神的变革,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重要部分
学位
本文选取佛山市高明区和南海区学习钢琴的高中音乐特长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自我决定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验证钢琴教师支持与钢琴学习投入的关系,并探讨两区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师支持和钢琴学习投入的整体特点、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的特点,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其他地区开展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提供一些借鉴经验。本文编制了适用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的《钢琴教师支持问卷》和《钢琴学习投入问卷》,并借助A
学位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课堂互动逐渐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课堂提问为手段的对话教学理念符合课标的基本要求。提问是教师引发学生注意和思考、检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课堂主要手段。由于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面临其音乐教育资源、生源选拔、师资能力弱以及教学环境设备等一系列需要提高的境况,导致其课堂教学和其中的课堂提问都面临着挑战,音乐课堂提问的质量不高,无
学位
近年来各高校开展了琵琶室内乐的教学,无论从课程、创作、演出、比赛等不同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及发展,但暂未有相关研究汇报及分析现今整体高校琵琶室内乐教学的现状,笔者通过在综合类高校及音乐院校的琵琶室内乐学习,感怀得益于不同模式的教学,试图将个人经历中得到的收获及体会转化为研究的动力,深度探讨高校琵琶室内乐教学现状及可发展性。文章从琵琶室内乐的出现与发展谈起,思考高校琵琶室内乐教学的必要性,继而通过亲
学位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古典主义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因受到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舒伯特的作品也被视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舒伯特不仅继承了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发展的贡献,还对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奏鸣曲的创作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逐步发展成为了舒伯特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作为舒伯特生前最后一首奏鸣曲,充满了舒伯特对生命的渴望,汲取前期的创作经验,探索
学位
钢琴伴唱《红灯记》是西洋乐器与中国京剧相结合的范例。保留戏曲音乐的唱腔和音乐旋法,采用钢琴作为伴奏乐器,是中西方文化的高度融合。因此,学习板眼节拍并合理地设计钢琴与声乐的合作实践,能更准确地还原和传承中国音乐风格。从板眼节拍视角来考察,用钢琴伴唱传统戏曲作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在钢琴弹奏中,钢琴触键的力度不统一、京剧乐队角色分配模糊;在声乐演唱中,出现速度设定不准确、唱腔强弱设计不合理和不同板
学位
近年来,中国演出行业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国家出台推进线上演播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促进演出产业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演出平台作为艺术生产机构拓宽发展路径、拓展观众群体的重要媒介,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成为北京地区表演艺术组织创新演出模式、重塑品牌价值以及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各产业的线下运营基本都无奈停摆,演出行业由于全部依赖线下运行而遭到重创。于是北京地区各表演艺术组织纷
学位
歌剧《再别康桥》于2001年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次公演,这部剧讲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陆小曼、金岳霖之间的爱恨情缘,传达了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感性与理性、理想与现实中的挣扎与抉择。整部歌剧的基调是抒情、浪漫、典雅的,充满了文化的气息。该歌剧的上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歌剧艺术的发展。整部歌剧共有九幕,以倒叙的手法开始了整部歌剧,整部剧情贯穿了人物的
学位
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Alberto Ginastera,1916-1983)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创作印记。本文以其《第一钢琴协奏曲》为研究对象,从音高、曲式、配器、风格四个方面作为着眼点,全方位探究希纳斯特拉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提炼其作曲核心技术,明确作曲家的创作历程。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关于作曲家、泛十二音技术的音高材料组织、曲式结构、配器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声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唱也在与时俱进,优秀的音乐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不同于过去单一的表现形式,融合借鉴多种音乐元素已成为创作与演唱的主流方向。中国声乐与地方曲艺皆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中国声乐历史悠久,随时代发展不断演变、融合、创新,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带有深深的中华文明烙印的声乐体系。而河南坠子作为河南本土极具地域特色的地方曲艺,从清晚期的街头巷尾走来,演唱风格受到河南方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