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再别康桥》中“林徽因”唱段分析——以《白日飞升》为例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剧《再别康桥》于2001年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次公演,这部剧讲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陆小曼、金岳霖之间的爱恨情缘,传达了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感性与理性、理想与现实中的挣扎与抉择。整部歌剧的基调是抒情、浪漫、典雅的,充满了文化的气息。该歌剧的上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歌剧艺术的发展。整部歌剧共有九幕,以倒叙的手法开始了整部歌剧,整部剧情贯穿了人物的少年至中年时期,不同的人物关系及不同的场景设置多视角地展现了饱满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灵动、典雅、浪漫、坚毅的女性形象。同时剧中涌现了许多经典的唱段,例如《偶然》、《天高地迥》、《一首桃花》等。而《白日飞升》作为全剧最具戏剧张力的部分是女高音最经典的唱段之一。本文以歌剧《再别康桥》为依托、“林徽因”人物形象为脉络、“林徽因”在该剧中最重要的唱段《白日飞升》为研究对象,从人物小传、歌唱曲谱分析、伴奏织体分析、演唱技巧、人物表演等这几方面进行探析,提炼出该唱段所折射出的美学特征,讲述演唱好一个歌剧选段分哪几个步骤,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演绎这个唱段,笔者前期看了很多林徽因所写的书籍,从文学上尽可能地去了解人物,从而对人物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在后期塑造人物时能掌握合理的度。其次通读了《再别康桥》的剧本,对剧情及人物关系有了清晰的脉络。去香山别墅实地感受了“双清重逢”,体会了中年林徽因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后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稳重感。观看了雷佳老师、尤鸿斐老师的全剧影像资料,对人物音色、歌曲表现所需张力有了一定设计。仔细研究谱面,对谱面每一个音乐记号、特殊节奏型等做到了然于心。认真完成文中所提到的学习歌剧选段的每一个步骤,先有了自身的感受再结合对与课题相关学位论文的探析,从而加深了对该课题的深层研究。正文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为歌曲概述及人物小传、音乐分析、演唱技术分析、人物表演分析及如何更好呈现作品。笔者在文中所提到的了解谱面节拍节奏型及伴奏织体对实际演唱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演唱者“二度创作”的前提阐释,对女高音中低音及换声区技术难点的具体字具体分析,结合自身歌剧排练的感受细化人物表演,探析如何更好地呈现作品从而引领读者进入正确的美学概念,这些都是笔者文章创新之处,目的在于深层探析唱段《白日飞升》中的每一个要素,提高自身演唱能力,带给声乐学习者更多学习歌剧选段的视角!
其他文献
“壮族是古百越民族的后裔,是祖祖辈辈生活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土著民族。秦汉之后,中原汉族南来“与越杂处”,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文化碰撞与互相交流融合、整合,壮族与其先民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主体性与开放性、包容性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特征。民族关系也呈现出各民族间多元通和、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共荣共生的多元一体格局。”笔者的田野调查点广西宜州,境内先秦时期为百越之地,也是汉文化传播较早并且与底蕴深厚的壮族
学位
随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如何实现的问题再度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中国高校究竟应该如何实践?其实践的效果如何?在当前加强美育的背景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有何独特作用?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北京大学学生京昆社”(简称“北大京昆社”)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北大美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历史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历史研究法与扎根理论,深入挖
学位
《D大调双簧管与钢琴奏鸣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晚期的代表作之一,笔者结合自身的演奏学习与合作经验,对该作品的钢琴演奏、与双簧管的协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首先,笔者对作曲家圣-桑的生平和《D大调双簧管与钢琴奏鸣曲》进行了文献研究,撰写了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对这部作品的曲式、调性、织体、节奏进行了音乐分析。其次,笔者从触键、力度与速度、踏板的运用、风格的把握四个方面,进行了钢琴声部演奏的研究。最后,
学位
过去谈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内外研究大多把目光聚焦于黄河流域,但随着考古资料的丰富和考古学的发展,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史中的作用逐渐被学者们重视,并出现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如长江上游的三星堆文化、中游的大溪文化、下游的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等。在探索中华文明时,音乐史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而乐器作为音乐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人类对音乐的探索,能反映出社会生产力、思想精神的变革,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重要部分
学位
本文选取佛山市高明区和南海区学习钢琴的高中音乐特长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自我决定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验证钢琴教师支持与钢琴学习投入的关系,并探讨两区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师支持和钢琴学习投入的整体特点、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的特点,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其他地区开展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提供一些借鉴经验。本文编制了适用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的《钢琴教师支持问卷》和《钢琴学习投入问卷》,并借助A
学位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课堂互动逐渐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课堂提问为手段的对话教学理念符合课标的基本要求。提问是教师引发学生注意和思考、检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课堂主要手段。由于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面临其音乐教育资源、生源选拔、师资能力弱以及教学环境设备等一系列需要提高的境况,导致其课堂教学和其中的课堂提问都面临着挑战,音乐课堂提问的质量不高,无
学位
近年来各高校开展了琵琶室内乐的教学,无论从课程、创作、演出、比赛等不同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及发展,但暂未有相关研究汇报及分析现今整体高校琵琶室内乐教学的现状,笔者通过在综合类高校及音乐院校的琵琶室内乐学习,感怀得益于不同模式的教学,试图将个人经历中得到的收获及体会转化为研究的动力,深度探讨高校琵琶室内乐教学现状及可发展性。文章从琵琶室内乐的出现与发展谈起,思考高校琵琶室内乐教学的必要性,继而通过亲
学位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古典主义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因受到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舒伯特的作品也被视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舒伯特不仅继承了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发展的贡献,还对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奏鸣曲的创作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逐步发展成为了舒伯特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作为舒伯特生前最后一首奏鸣曲,充满了舒伯特对生命的渴望,汲取前期的创作经验,探索
学位
钢琴伴唱《红灯记》是西洋乐器与中国京剧相结合的范例。保留戏曲音乐的唱腔和音乐旋法,采用钢琴作为伴奏乐器,是中西方文化的高度融合。因此,学习板眼节拍并合理地设计钢琴与声乐的合作实践,能更准确地还原和传承中国音乐风格。从板眼节拍视角来考察,用钢琴伴唱传统戏曲作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在钢琴弹奏中,钢琴触键的力度不统一、京剧乐队角色分配模糊;在声乐演唱中,出现速度设定不准确、唱腔强弱设计不合理和不同板
学位
近年来,中国演出行业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国家出台推进线上演播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促进演出产业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演出平台作为艺术生产机构拓宽发展路径、拓展观众群体的重要媒介,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成为北京地区表演艺术组织创新演出模式、重塑品牌价值以及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各产业的线下运营基本都无奈停摆,演出行业由于全部依赖线下运行而遭到重创。于是北京地区各表演艺术组织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