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顺应理论的《京华烟云》称呼语语用移情与离情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呼语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相当频繁。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等领域得到了许多研究者和学者的关注。  国内外早期对称呼语的研究大多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重点放在社会因素对称呼语的影响。Brown和Gilman的Pronoun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对早期的相关研究有深远影响,主要探究权势,身份地位以及亲疏关系等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的,却忽略了物理世界和心理因素对称呼语选用的影响。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使从社会,物理,心理三方面的因素研究语言的动态使用成为可能。《京华烟云》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对话为研究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对话中称呼语选取不同,说话人之间人际距离会被相应地缩短或者增大,从而分别实现语用移情和语用离情。通常,语用移情与离情研究主要和指示语相结合,但对于《京华烟云》中称呼语语用移情和离情的研究还很罕见。因此,将顺应论,语用移情与离情和《京华烟云》中的称呼语结合起来研究很有意义。  本文拟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基础,以林语堂先生所著的《京华烟云》称呼语为语料,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京华烟云》中的称呼语是怎样实现语用移情和离情效果的?2.《京华烟云》不同的称呼语的选择是如何体现动态语境关系顺应的?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以及顺应性是人们能够在交际中做语言选择的原因。他提出研究语言的四个视角: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的意识凸显度。限于文章篇幅,作者只选择了语境关系顺应角度,从心理,社会,物理三个方面来分析对语境的顺应过程。  本次研究运用了文本分析,描述研究以及例证的方法,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情感和意图在称呼语的动态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产生了移情和离情的语用效果;2.小说中人物对称呼语的选用是对交际中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的顺应。
其他文献
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这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
戏剧具有文学性和舞台性双重特征,要求译者在考虑到目的语观众认知程度的同时,再现原文的戏剧艺术风格。舞台表演的时空限制,使得戏剧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语言的精确性是良好交际传统的基础。语言的精确性一直被看做是语言生动性和流畅性的基础。然而,模糊性也是语言的一个基本特性。虽然国内外语言学家对模糊语
目前,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仍存在诸如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课堂答问机械不灵活等弊端,学生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一见到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就茫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高“
期刊
目前对商务新闻稿的研究多停留于表层语言的使用和翻译,以及社会学和意识形态对新闻写作的限制和影响。而对于商务新闻发布稿中最常见类型的产品英文发布稿的研究更少。  
学术写作是学者们陈述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成果的主要方式。摘要的出现帮助学者们在查找文献时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缩影,其主要作用是帮助读者尽可能准确地了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新词见证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巨大变化。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反映中国特色
“劲风郎怀——李琦书画展”于2014年11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一层6号厅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李琦近十年创作的数十件书画精品。本次展览由河北省文联、河北省美协和河北省书协
翻译是一门艺术。它体现了不同语言与文化的交流。而解释学是一门有关理解与解释的哲学。将哲学引入翻译研究尤其是翻译过程研究,大大提高了翻译的内涵和研究水平。本文首先阐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本书的名字可能不那么吸引人,《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我们不就是共产党吗?自己向自己学什么呀?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其实正在读一本叫做《烽